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廣東GDP超八成來自珠三角:廣州邁上3萬億新台階,惠州成為崛起「新星」

2024-02-03辟謠

作 者丨梁施婷 實習生劉雅暄

編 輯丨於長洹

圖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梁遠浩攝

2月1日,珠三角9市集齊2023年經濟「成績單」。從總量上看,9個城市去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1.02萬億元,與2022年相比增長1.82萬億元。廣東省經濟向珠三角地區進一步集聚的趨勢明顯,珠三角9市2023年GDP占全省比重達81.24%,比2022年提升近10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珠三角地區城市的能階也在不斷提升。比如,2023年廣州GDP突破3萬億元大關;深圳成為萬億級消費城市;佛山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跨越3萬億元台階;在發力計畫投資的背景下,江門成為廣東省第六個工業投資突破千億的城市。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港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持平認為,2023年珠三角城市整體經濟發展態勢理想,各類產業出現穩中向好的態勢:一方面是新的產業趨勢顯現,比如深圳與香港在金融業和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東莞和佛山的制造業升級和高科技化趨勢;另一方面是傳統產業恢復情況也比較理想。

近日,廣東各城市的兩會相繼召開,並紛紛明確了2024年的發展目標。具體來看,深圳、佛山、惠州、江門GDP在2023年均實作了超過全省平均經濟增速,並且在2024年進一步提出更高的發展目標,GDP目標增長分別為5.50%或以上。

廣東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經濟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其他各市要比學趕超、奮發有為,共同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再造一個新廣東」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陳廣漢表示,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經濟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首要就是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廣東經濟總量非常大,這也意味著增長難度越來越大,保證經濟平穩增長5%肯定要依靠產業科技創新。所以經濟發展是核心主線,其次社會發展的現代化水平也要提高。」

實作能階新跨越

2023年,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四大城市的GDP接近9萬億元,占廣東省GDP比重達66.1%。與2022年相比,四大城市在過去一年創造了超過1.72萬億元的增量,超過一個佛山的GDP。

其中,深圳以6%的GDP增速位列珠三角城市之首,也是全國一線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4606.40億元。

過去一年,深圳的「三駕馬車」均呈現快速的增長走勢,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9%;消費同比增長7.8%,晉級萬億級消費城市。

在總量上,廣州在2023年同樣實作新的跨越,GDP達到30355.73億元,同比增長4.6%,成為全國第四個三萬億級的城市。

值得註意的是,廣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去年11月實作由負轉正,同比增長1.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4個百分點。在市場需求支撐下,合計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近四成的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雙雙轉正,全年實作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和0.4%,為工業穩步改善、發揮「壓艙石」作用奠定基礎。

廣州市發改委主任李海洲表示,2024年,廣州將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構建萬千百億級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築穩做強高品質發展底基底盤。他透露,增芯、廣州本田新能源車等一批重大計畫將在今年建成,力爭2024年廣州工業投資超過1800億元。

陳廣漢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廣州、深圳是珠三角最重要的兩個核心城市 ,要透過都市圈的建設做強兩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這兩個都市圈包括了大灣區內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個重要的城市,兩大都市圈的建設實際上就是4個城市整合協同的作用。」

佛山在今年再次將「廣佛全域同城」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積極推進廣州都市圈建設。此外,佛山還將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推進「深圳創新+佛山產業」合作發展。

繼邁上GDP萬億城市之後,佛山在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規模在省內僅次於深圳,而在全國則超越重慶,排在全國第四。從增加值來看,佛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呈現穩步上升態勢,全年實作增加值6301.41億元,同比增長6.6%。

2024年,佛山瞄準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的目標。具體來看,佛山將以更大力度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比例達65%;培育認客製造業品牌建設示範企業80家。

作為廣東另一制造業大市,東莞頂住全球經濟影響的壓力,2023年進出口總值實作1.28萬億元,繼續穩居全國第五位、廣東省內第二位。其中,第四季度增長7.7%,扭轉前三季度下降態勢。

2023年,東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5171.00億元,增速從8月開始由負轉正,連續5個月保持單月正增長,呈逐步回暖態勢。東莞「三大手機」產值增長13.3%,扭轉連續三年下滑態勢。

袁持平表示, 制造業的門類齊全、上下遊完善是佛山和東莞的優勢,接下來佛山和東莞還要實作制造業的深度資本化、科技化、創新化,向產業鏈的中高端延伸。

目前,廣東規上工業總產值已經形成了深圳突破4萬億、佛山突破3萬億、東莞和廣州突破2萬億、惠州突破1萬億的發展格局,支撐廣東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

廣東經濟實力強的城市多,但內部之間差異也大。近年來,珠三角地區的「後發」城市也在加快崛起。

惠州近年以平均超5%的GDP增速發起追趕。2023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639.68億元,同比增長5.6%,在珠三角城市中,增速僅次於深圳。過去一年,恒力石化PTA竣工投產;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計畫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計畫開工建設,助推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作2513.58億元,同比增長5.2%。

曾經跌落全省經濟前十的中山則在2023年打下翻身仗,GDP同樣實作了5.6%的快速增長,實作了對湛江的反超。其中,規上工業加速增長,同比增長6.1%,增速較前三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

技改和工改是過去一年中山經濟的兩大抓手。2023年,中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7.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上年同期的27.2%升至39.3%,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53.2%,占比升至14.5%。

如此壯士斷腕的決心也加快了中山產業計畫的進駐。比如,明陽電器、華帝股份等中山本土頭部企業透過「工改」實作增資擴產,歐普照明、建華控股等外遷優質企業選擇回歸中山、繼續投資制造。

南方財經全媒體留意到, 惠州、江門、肇慶作為珠三角後來的追趕者。過去一年,不少突破是發生在縣域、鎮域層面。

比如,仲愷高新區202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07.15億元,成為繼惠城區之後惠州市第二個千億縣區,其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586.40億元,同比增長9.5%;新會成為江門市第一個千億GDP強區,全年新招產業計畫投資總額2100.8億元、完成工業投資1044.5億元;肇慶四會市也重返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在近期舉行的市兩會上,惠州透露2024年GDP增長目標為6%以上,是珠三角內提出目標最高的城市。惠州表示,著力做強縣域經濟今年將集中資源力量建設「3+7」產業園區,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資280億元以上。

江門在今年也提出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鎮域經濟,推動新會在全國百強區中爭先進位,蓬江全力沖刺千億GDP強區,江海加速邁入全國高新區50強,力爭今年GDP超百億鎮街12個以上、超50億27個以上。

2023年,江門成為廣東省第六個工業投資超千億城市後繼續發力千億投資的目標。江門提出,2024年推動615項市重點計畫完成投資超千億,力爭引進計畫計劃投資額超2000億元,推動超500家企業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額超400億元。

展望2024年,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珠海、江門等珠江口西岸城市也不約而同提及對於深中通道開通的期待。 屆時,從深圳出發,經深中通道1小時可到達珠江口西岸城市,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將真正形成「黃金三角地帶」。

珠海表示,搶抓深中通道、黃茅海大橋建成通車機遇,加快推動深珠通道前期研究工作。江門近年來則以大廣海灣經濟區為突破口,攜手深圳共建深江經濟合作區。

袁持平認為,深中通道最主要的功能是打通珠江東西兩岸。「珠江三角洲經濟的發展呈現東部強,西部相對較弱,東西兩岸打通可以解決人流物流的集聚和有效利用,產業可以按照價值鏈進行有效分布,對於企業降低成本、實行有效的產業布局非常有幫助。」

「珠海這幾年的發展勢頭也不錯,科技產業發展變化很大。珠三角東西兩岸均衡發展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山、江門發展起來,打造好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陳廣漢表示,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均衡發展要在基礎設施連通的基礎上,實作對外開放、營商環境等體制機制對接,促進產業梯度發展。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陶陶

廣東重點投資再超萬億:交通延展、產業重構,結成深度巢狀的計畫清單網

廣東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正式揭牌,全國至少15個地方完成相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