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父母「上癮」,淩晨3點都不睡!兒女一查賬單驚呆了……

2024-07-07辟謠

來源:法治網

短短幾年時間裏

微短劇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

單集最長不超過10分鐘

最短甚至不足60秒

尤其受年輕人的歡迎

然而, 隨著這兩年微短劇火出圈

不少阿姨叔叔甚至是爺爺奶奶

都進入觀看大軍行列

有的更是在刷劇的同時

「一擲千金」

有的消費總額高達上萬元

近日,安徽的趙女士(化姓)無意中發現自己60歲的母親杜女士(化姓)今年6月份的 微信支付賬單高達近7000元。

付款記錄顯示,單次支付金額為數十元,支付間隔約十幾分鐘,收款方大都為 「XX視訊」、「XX劇場」、「XX網路」 等。

杜女士6月的部份支付記錄。受訪者供圖

溝通後趙女士得知,母親是在充值看短劇。根據杜女士出示的支付記錄截圖,今年6月,母親透過微信支付花費了6992.7元。

6月27日淩晨1點25分,她向「XX熱門視訊」支付了49.9元,隨後每隔約10分鐘就支付一次;

淩晨2點半,她最後一次向「XX熱門視訊」支付;

淩晨3點過,她又兩次向「XX科技」分別支付39.9元;

早晨9點半,她又開始充值,向「XX劇場」支付了49.9元。

這一天趙女士的母親總共為追短劇花費548.8元。

付費 短劇需要

充值才能解鎖下一集

多名網友跟帖表示

他們的父母對微短劇上癮

並為之投入高消費

杜女士的觀看記錄顯示

她追過的短劇有

「總裁夫人帶崽……」「萌寶來襲……」

「大小姐在娛樂圈……」等

記者了解到

這些讓人「上頭」的付費短劇

往往都在劇情關鍵處戛然而止

需要付費才能解鎖下一集

有的則需要付費才能免廣告

急切地想知道後續劇情的觀眾

往往都會付費解鎖

單集費用往往僅需幾分錢

但充值時需購買價值幾十元的套餐

積少成多,成了一筆「巨款」

「在某些影視平台上充一年的會員也只要兩百多元。一個短劇花費這麽多,太不合理了。」杜女士告訴記者,她和母親交流後,母親得知原來還有免費或更優惠的渠道看劇,告訴女兒自己再也不會看付費短劇了,以後只看免費的劇。

據悉, 今年大火的頭部爽劇【無雙】和【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的投流成本早已破億。

不少老年人刷短劇「停不下來」

無獨有偶

江蘇的王女士(化姓)

也有著類似的經歷

她61歲的父親王先生

也為追短劇花了不少錢

王女士說,2023年底,其父親發現帳戶裏多了一大筆支出,而且「不知道花到哪裏去了」。王女士看了父親的手機,發現他的大筆支出是給短劇充了值。 父親向她解釋,一開始只需要充1分錢,後來不知為何竟花了那麽多錢。

王女士向平台投訴想追回費用,只退回了幾十元。

短劇消費者楊女士今年67歲,她說,在自己刷劇入迷的時候,會忽略老伴催促端菜的聲音。楊女士告訴記者, 那些劇讓她覺得很「解氣」,會在播廣告的時間寫下評論:「把那個負心漢揍一頓就好了,女生不能這麽傻。」

楊女士說,她20歲時結婚,婚後家務幾乎都是她承擔,這讓她感到疲倦。 當看到短劇女主「逆襲」時,自己也會有一種「取得成功」的錯覺。

業內人士透露,男頻劇「頂流」演員片酬在6千~8千元/天,女頻劇的「扛劇」主角則在1萬~1.2萬元/天。一部現代劇的拍攝周期大約在7~10天,演員的預算已經被成倍拉高。

律師:

老年人在網路付費方面應受到特殊保護

老年人追短劇花費成千上萬元,

子女發現後是否可以要求平台退款?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家屬若想要求平台退款,可以提供證明短劇平台違法的證據,否則雙方應當受到支付時顯示的合約約束,不可隨意解除合約、要求退款。 短劇平台如果已經明確告知短劇的具體價格、收費方式,則無法要求退款。

也有律師認為

老年人屬於特殊群體

在網路付費方面

理應受到法律特殊保護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良善認為, 若收費的形式為自動扣費,應當有單獨的提示,而且一定要醒目, 否則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註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品質、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註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假若平台未盡到在顯著位置醒目提示的義務;

或者該自動扣費服務條款被認定為霸王條款,那麽自動扣費服務將被定性為無效老人可基於以上兩點理由要求平台退費。

律師提醒,消費者在 點選提示視窗時也要審慎, 熟稔合約內容,對存疑的條款要按下暫停鍵,切不可盲目地點選選項。

微短劇新規正式實施:

實行「分類分層稽核」

今年6月1日

網路微短劇管理新規定

正式實施生效

新規要求對微短劇

實行「分類分層稽核」

所有的增量劇

都要取得發行授權證或備案號

所有的存量劇必須獲得備案號

未經稽核且備案的

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

此次新規落地,在全國多個省市,針對微短劇的「網路視聽節目備案系統」已經投入使用。一度被認為是「造富神話」的短劇行業,已經過了草莽時代,在更規範的監管下,行業將迎來整合期。

來源|廣州日報、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