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打著國產的名號卻是外國人控股?李寧到底是不是國產品牌啊?

2024-09-26辟謠

#

【前言】

國貨的名號都打出來了,咋還被國人說不是國貨呢?

李寧在一次冬季新款棉衣推廣活動裏,新出的棉衣被發現特別像二戰侵華日軍的軍裝,打這以後,關於李寧的爭議就沒斷過。

尤其是有網友發覺,李寧的總裁早就加入日本國籍了,於是就開始懷疑李寧到底還屬不屬於中國。

更讓大家想不到的是,李寧的註冊地址竟然在英國的開曼群島。

一時間,大家都在尋思,李寧這些年是不是一直頂著國貨的名頭,其實是外資企業啊?

【李寧風波,網友大罵李寧】

這些年國貨發展得越來越棒了,不管是品質方面,還是品牌知名度方面,都漸漸有了取代國外品牌的趨勢了。

但有個品牌特別讓大家討厭,這個品牌就是李寧。

在不少人印象裏,李寧這個牌子,小時候在商場裏是最常打折的,甚至一百塊錢能買雙十呢。

不過,李寧一直在調整自己的戰略方針還有產品,慢慢地,在很多人眼裏,李寧低端的形象已經被逐漸改變了。

李寧要是穩步發展,本來是能漸漸成為國內鞋業的巨頭的。可是「新疆棉」事件一爆發,這一切就不一樣了。

「新疆棉」事件發生後,好多國人都開始支持國貨品牌了。

這時候,但凡有點腦子的廠商,都會給自己的產品打折促銷,好吸引國人來買。

可李寧偏不這樣,在某些球鞋交易平台上,李寧竟然搞起了隱形漲價那一套。

本來1千多塊錢的鞋子,直接被炒到了將近5萬,都快4萬多了。

這波操作可把國人嚇得不輕啊,外國人欺負咱們,你不幫忙也就罷了,竟然還想趁機撈一把?

好多人都開始一個勁兒地吐槽李寧的做法,輿論的壓力逼得各大交易平台趕緊把李寧的一些天價產品下架了。

原以為李寧經歷了那事之後能長點記性,哪曉得到冬天的時候,李寧又推出一款羽絨服,那款式跟二戰侵華日軍軍服特別像。

網友打趣說,自己要是買這件衣服,當兵的親朋好友肯定會來揍自己。一下子,網上都在講,自己把李寧當成國貨,李寧卻把自己當成大佐。

【李寧到底是哪裏的?】

網友正調侃李寧商品的時候,有網友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那就是李寧的董事長錢煒竟然是個日本人。

而且李寧公司的高管大多都是日本人呢。

一下子網路友們就炸鍋了,李寧難道是個打著國貨招牌的日本企業嗎?

網友們還沒從這個訊息裏緩過神來呢,就又收到新訊息了,李寧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註冊地是英國。

有網友覺得吧,在開曼群島註冊也沒啥,好多國際大公司都選在開曼群島註冊呢,這裏頭甚至還有些是咱們平常生活裏就能瞧見的牌子,像小米和百度這樣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這兒開公司能免去一大筆稅費呢,再說了,開曼群島可是被叫做「避稅天堂」的。

網友說,要想知道李寧到底是哪一國的,得從背後的實控人來看。

李寧創始人叫李寧,雖然看著很快,但仔細研究就能發現,李寧集團背後最終獲益的公司,很可能是李寧體育在香港開的那家公司。

香港的李寧公司對李寧(中國)公司有百分百的控制權,李寧(香港)是一家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李寧(上海)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者是一家來自維京群島的公司,這家公司對李寧(上海)有限公司是百分之百控股的,並且這個維京群島的公司屬於英國資本。

這一來一回的,把大家都搞迷糊了,那這企業到底是咱們自己的,還是外企啊?

有專業人士稱,像這種大型集團公司,本身就存在多層股權控制的情況。一個公司控股另一個公司是很常見的,畢竟多家公司融合到一起才能形成一個集團嘛。

而且只要不是關乎國家民生的行業,基本上外企都會涉足。這到底是咱們自己的企業還是外企呢?這真的說不好,恐怕只有李寧公司內部的高層才清楚具體的股權分配情況。

但要是真較起真兒來,李寧那可實實在在是個國產牌子。

雖說在股份上,大頭確實歸日本或者別的國家,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從創立到現在,它確實是咱們自己的國產品牌。

哪怕到百度上去搜搜,也能知道李寧是咱們國家的國產品牌。

【李寧!求你醒醒吧】

李寧的大部份股權被日本人和其他國家的人掌控著,這其實是能理解的,畢竟這是李寧在謀求發展時自己作出的選擇。

確實啊,外資融入以後,李寧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實際上,像李寧這樣融合外資之後發展變好的企業可不少呢。

李寧為啥讓大家反感呢?

不單單是服裝有問題,關鍵是李寧現在搞炒貨了。以前一千塊錢能買到的鞋子,被李寧一炒,至少得多花幾百塊才能買到,甚至有些鞋都貴得離譜了。

李寧要是還管不住自己的商業策略,接著這麽炒貨,遲早有一天名聲得敗光。

哪怕到時候他由國人百分百持股,在大家看來,他跟外國品牌也沒啥差別。

大多數中國人買衣服和鞋子的時候,只要這個品牌沒幹過啥太過分的事兒,大家一般都會挑價效比高的產品。

李寧可別把自己那點人氣都給敗光嘍。

做生意嘛,不就是為了賺錢。可咱賺錢得講良心,靠炒貨賺錢,雖說短時間能賺不少。

但說到底這就是快錢,得拿你的品牌效應去換呢。要是老想著這種法子,名聲遲早得毀光。

等你想要改變的時候,就會發覺已經沒人樂意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