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鄧家老屋凝鄉愁 保護開發綻新容

2024-01-16辟謠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有人說,老屋承載著遊子的鄉愁,在你的記憶中,是否也有這樣一間老屋,堂前有孩童嬉戲,竈間有煙火氤氳,阡陌有雞犬相聞……走進雲陽縣桑坪鎮長坪村鄧家老屋,古樸悠久的歲月氣息撲面而來。幾百年過去了,用於鋪地的石板和砌墻的條石都已風化得不成樣子,但亭台樓榭上的雕花卻清晰可見,山墻上的繪畫仍然清晰可辨,點點滴滴間依稀可見建築物當年的精湛工藝。

古宅的門樓檐腳,很是講究,由精美的石雕作裝飾。門樓橫坊上,刻有雄獅雕飾,形象生動。門樓石墻的頂端布滿了彩繪、灰塑,部份墻面采用了碎青釉瓷片作裝點。細看門樓頂部的磚雕,串聯著30余幅畫像,有人物、花卉、山水等。「小時候我曾聽我父親說過,這些磚雕都是刻的戲幕,大概都與清朝嘉慶年間當地老百姓喜歡的戲曲故事有關。」鄧家老屋後人鄧宏平說。

進入古宅,八卦形石板鋪在正中,雕花木扇迎面而設。開敞式天井下,設有四方排水溝渠。可以想象,院內雨水不致流向屋外,順勢納入天井之中。「這個天井主要是起一個排水的作用,下雨過後,雨水便順著瓦片流到天井底下來,水再跟著地下的槽口流到天井裏,最後下陰漏流出去,就不會留在院子裏。」鄧宏平說著便搬開了堵住洞口的石頭,即所謂的「陰漏」。

據當地鎮政府資料搜集顯示,桑坪鄧氏祖籍湖北,於清康熙中葉遷入雲陽縣,始遷祖名不詳。鄧氏子孫在雲陽、奉節多有名籍,產生了不少文武舉人、貢生,盛於一時。這幢樓由鄧氏遷雲九世孫鄧作舟所建,始建於清嘉慶年間。鄧氏民居是一座典型的徽式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木架構為主,單進四合院布局,是渝東北地區清代四合院建築的典型代表,也是雲陽保存較完好的古民居。

「以前這個院子裏面還住了120多人,是一個大家庭嘞,現在只有幾戶人還住在裏面。」鄧宏平也早已搬離了鄧家老屋。不過對鄧宏平來說,老屋承載著他的童年記憶,「每次只要來到老屋,小時候的記憶便會慢慢浮現。」他說。

留住鄉愁,必須要留住根。一間間有著歲月沈澱的老屋,是承載著這抹鄉愁看得見、摸得著的載體。去年4月,長坪村鄧家老屋被確定為重慶市傳統村落。如今,當地正依托傳統村落保護計畫,重點圍繞「修復優雅傳統建築、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休閑生活方式」總體目標,既重視保存歷史功能,又進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讓鄧家老屋這一傳統村落「活」起來,打造具有雲陽辨識度的鄉愁記憶。

上遊新聞特約攝影 周光清 譚啟雲 攝影報道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