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大雄寶殿為現存八大遼構之一,千年古剎——善化寺

2023-12-21圖片

提起大同,也許會想到是煤都,一座能源城市,不會有什麽旅遊資源,實則不然,大同是文化底蘊厚重,風光秀美的古城,雄偉險峻的懸空寺,聞名天下的雲岡石窟,四朝同建一座寶殿的華嚴寺,氣勢磅礴的古城墻,震撼心靈,使人迷戀;而善化寺更是一處低調聖潔的千年古剎,大雄寶殿為現存的八大遼構之一,位居前三,金代的殿宇和佛像,明清的壁畫,觀賞價值極高,是一座奢華的藝術寶庫,難得一見。

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南寺街6號,毗鄰城門,交通便捷,免門票;寺院始建於唐開元年間,五代後晉更名為大普恩寺,金代圓滿和尚主持重建,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明英宗賜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三萬多平方米,分為左右兩部份,右側主軸線上依次有天王殿、三聖殿、大雄寶殿等遼金建築,左側是園林,秀雅伴古韻,清靜修禪心。

善化寺主軸線的最前端是五龍照壁,為八十年代從興國寺移到這裏,據說是明萬歷年間的原物,長約二十米,高有七米,壁面用彩色琉璃鑲砌,五條祥龍張牙舞爪,騰雲駕霧,栩栩如生,居中是四爪正龍;下方是須彌座,束腰雕有牛、馬、兔、鹿、象、獅等十余種動物;壁頂為仿木結構,鬥拱整齊,瓦形如波,脊端還有瑞獸鴟吻,奢華壯美,看了九龍壁,再看五龍壁,完美無憾。

照壁對面是天王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單檐五脊殿,為金代建築,正脊兩端鴟吻高聳接雲霞,戧脊沒有過多的裝飾,簡潔明快,檐下懸掛「善化古寺」的匾額,千年古剎靜觀世間風雲變幻,朝代更叠演繹歲月滄桑沈浮。墻面的磚雕凸顯出其重要的歷史價值,是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華嚴寺布局規制相同,天王殿內供奉著四大天王,但造像風格完全不同,華嚴寺的天王如同轉世到人間的武將,勇猛沈穩富有威嚴;而善化寺的天王卻靈動活潑,感覺親切隨和,特別是北方多聞天王俊俏的胡須,深沈的目光如同安靜的美男子;而廣目天王調皮的眼神,誇張的表情,看了使人開心,虔誠叩拜諸位天王,感恩威德護世。

天王殿後的三聖殿也是金代建築,殿宇下方是高一米多的磚砌台基,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檐脊曲線平緩優美,黛瓦紅墻,檐下鬥拱如盛開的蓮花,門楣懸掛「三聖殿」金字匾,整座建築粗獷豪放中透著俊美秀雅,蘊含著北方民族的人文風情,是珍貴的文物。

三聖殿佛壇上的華嚴三聖是金代塑像,居中為釋迦牟尼佛,像高約五米,通體貼金,頭頂螺發,身著袈裟,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上,手結說法印,面如滿月,神情慈悲莊嚴,妙語連珠說佛法,開悟眾生得正覺。

佛陀的左側是文殊菩薩,頭戴寶冠,身著霞衣,結跏趺坐在蓮花台上,手結佛印,眉如彎月,眼似秋水,善目低垂,俯瞰蕓蕓眾生;右側是普賢菩薩,造像與文殊菩薩相仿,手勢對稱,眉目含有笑意,端莊祥和。

大殿兩側墻壁上畫有精美壁畫,佛祖慈悲,天神威武,飛天婀娜,凝神註目聽經學法,場面恢宏壯大,祥瑞和諧。殿內有兩通金代的碑刻,其中金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是由軟禁於此的宋通問副使朱弁所撰,尤為珍貴,不僅是文物資料,也是難得的書法妙品。

主軸線的末端是大雄寶殿,為現存的八大遼構之一,以單體面積1200多平方米排名前三,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單檐廡殿頂,左右有耳殿,正脊兩端鴟吻高大,戧脊斜度平緩,黛瓦紅墻,檐下鬥拱規整,大小勻稱,中間懸掛「大雄寶殿」豎額,三座壸門優雅大氣,既有佛龕之韻,又有拱券之美。

月台上的布局與華嚴寺相仿,也有鐘鼓亭,均為明代建築,金鐘和法鼓置放於玲瓏剔透的六面亭內,通透可見,佛韻濃郁;居中還有一座木制牌坊,四柱三門三樓頭,雕飾簡潔,古樸大方。

大雄寶殿僅中間有平棋藻井各一間,其余皆徹上露明造,能清楚地看到梁椽瓦檁,通透敞亮,返璞歸真;殿內供奉三十三尊金代塑像,分別是五如來、兩弟子、兩脅侍和二十四諸天。

殿內佛壇上高聳著五座須彌台,上置蓮花座,五尊大佛祥光四射,高四米左右,結跏趺坐於蓮台上,手結不同佛印,神情慈悲,法相莊嚴,佛像後的背光碩大,雕有龍鳳、奇花異草,富貴吉祥,閃耀靚麗;五方佛代表空間佛,布滿虛空,無處不在,五智圓滿,分別是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佛、西方阿彌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

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又稱大日如來,無垢無漏,圓滿無礙,寶像傳神,面容豐潤,眼似青蓮,鼻翼飽滿,雙手置於胸前,抱拳狀,二食指豎立,施毗盧印;左側豎立著迦葉,面含笑意,嘴角上翹,額頭皺紋刻畫的十分細膩,雙手拱於胸前,精神矍鑠,親切慈祥的長者形象;右側是阿難,眉毛細彎,眼睛明亮,鼻梁挺直,雙唇緊閉,雙手合十於胸前,充滿智慧,溫文爾雅的才子造像。

殿內東西兩側磚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為金代作品,有的武將身、有的文官貌、有的麗仕體、有的菩薩裝.......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把神話和世俗,個性與整體有機的結合一起,設計構思融洽,觀瞻讓人賞心悅目,震懾心靈,是善化寺一道絢麗的風光。

這二十四位天神分別是:大功德天、大辯才天、大梵天王、帝釋天、東方持國天、南方增長天、西方廣目天、北方多聞天、日宮天子、月宮天子、金剛密跡麗仕、摩醯首羅天、散脂大將、韋馱天神、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摩利支天、娑竭羅龍王、閻魔羅王、緊那羅王、紫微大帝、東嶽大帝、雷神。殿內墻面尚存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所繪的佛祖說法壁畫。

大雄寶殿右側的普賢閣,建於金代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平面方形,重檐九脊的兩層樓閣;內供普賢菩薩,腳踏蓮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身上,菩薩是雙手合十的造像,溫婉大方,甜美華貴,墻上壁畫內容豐富,故事性強,引人駐足。

對面的文殊殿毀於民國年間的火災,僅存台基和柱礎石;2008年按照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原做法的原則復建;內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手持如意,端坐青獅身上,四周的壁畫是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師生於2012年8月繪制完成的。

觀瞻完古建,朝拜過佛菩薩,到西側的園林小憩,觀景看湖,美不勝收,是休閑的好地方。

善化寺是現存遼、金時期布局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寺院建築群。其中遼代的大雄寶殿,金代的天王殿、三聖殿均為單檐五脊殿,實屬罕見、為善化寺獨有,來此訪古禮佛,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