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淓,明朝隆慶帝朱載坖的親孫子,萬歷皇帝 朱翊鈞的親侄子。 朱載坖就是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那個裕王。皇家血脈,天潢貴胄,11歲時襲封潞王。
在明朝做個藩王有多爽,啥事也不用幹,薪資是一品大員的50倍,每月近萬石。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收入,不包括自己封地收租的收成,還有祖父輩積累下來的家財。
如此優渥的家庭條件,小朱同學並沒有學壞,成了鬥雞溜狗的不良青年,而是培養諸多高雅的興趣愛好,比如,書法、繪畫、音樂,都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擅長制琴,他制作的琴,被世人稱之為「潞琴」,還寫了一本古琴譜,叫作【古音正宗】,更精通佛法,人稱「潞佛子」。
皇家的血統,豐厚的家財,高雅的愛好,要地位有地位,要錢財有錢財,要雅興有雅興,如果大明王朝一直延續下去,朱常淓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天有不測風雲!隨著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的崛起,藩國在中原腹地河南的潞藩,岌岌可危。
為求活命,朱常淓開啟了逃亡模式,從河南一路南下,先無錫,再南京,最終到杭州,終於可以緩口氣,暫時安定一會了。
可好日子沒過幾天,清軍又跟著朱常淓南下的路線,下無錫、圍揚州,兵臨南明的都城南京城下。
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驚慌失措,倉皇出逃。原打算逃往杭州避難,路遇潰兵攔截搶掠,與護駕的大臣馬士英走散,無奈只得改往蕪湖,投靠大將黃得功。
黃得功忠心為主,一心要保護皇帝,但他手下兩個大將臨陣投敵,親手射死了黃得功,親手抓住了弘光帝,送往清軍大營。可憐朱由崧費盡心機登上大寶,卻只做了兩年南明的皇帝,就稀裏糊塗成了清軍的俘虜,還搭上卿卿性命。
南明弘光朝的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馬士英,與朱由崧走散後,護送著朱由崧的母親鄒太後,也一路跌跌撞撞地進了杭州城。
得知大將黃得功被殺,皇帝被俘,首輔馬士英心裏清楚,弘光朝廷算是完了,再也指望不上了。國不可一日無君,馬士英與杭州的一眾大佬商議,想請潞王朱常淓監國。
為什麽選朱常淓呢?一則,一眾大明皇室藩王當中,朱常淓血統最親近;二則,朱常淓素有賢名;三則,朱常淓就在杭州,近在眼前,隨時可用,而其他藩王有的遠在廣西,有的下落不明。
馬士英等人召見鄒太後,請鄒太後任命朱常淓為監國。鄒太後非常認可群臣的意見,立即釋出懿旨給朱常淓,請他出任監國,臨危授命,以振國事。
如果是太平盛世,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天上掉餡餅,砸在了自己頭上。而如今不同,南明朝廷風雨飄渺,清軍緊追不舍,這個時候當皇帝做監國,樹大招風,這不等於自己跳出來,吸引敵人的火力,成為清軍重點的打擊物件嗎?
朱常淓自然不傻,他堅決推辭不接受太後懿旨。
朱常淓不受監國之命,還有一層意思。兩年前,北京陷落,崇禎帝自殺,大明覆亡之際,南明群臣在擁立皇帝時,以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黨人,堅決要求立素為賢名的潞王朱常淓,而正是馬士英與江北四藩鎮密謀,擁兵自重,強行將福王朱由崧推上了皇位。
弘光朝廷剛成立的時候,無論是土地、人口、經濟還是軍事,都是形勢大好,前景光明,無奈朱由崧比阿鬥劉禪還蠢,比隋煬帝楊廣還淫奢,再加上文臣武將內鬥不止,將南明的資本耗盡,江北四鎮以及武昌的左良玉所部,四十多萬兵馬損耗幹凈。如今的南明,除了一群只會爭權奪利的文臣,再無可用之將、可戰之兵,這個時候叫朱常淓出來監國,本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實力雄厚的時候不讓幹,家道破落的時候讓我幹?朱常淓算是看透了這一層。
鄒太後見潞王拒不受命,只得親自出面,反復流著眼勸說道,「你是皇上的親叔叔,素有賢名,如今危難之際,你作為老朱家的頂梁柱,怎能不承擔這份責任呢?」
身上流著皇家血脈的朱常淓,雖有千萬個不願意,但此時也逃脫不了一份責任和擔當,只能硬著頭皮出任監國。
朱常淓出任南明監國的第二天,就派人出城,與清軍議和,想以割讓江南四郡為條件,換取清軍停止攻擊浙江,容他緩口氣,好重振旗鼓。
徹底收服了南明五個藩鎮軍事力量的清軍,已經多路並進,不出半個月就兵臨杭州城,前鋒清兵已經抵進杭州近郊的塘西。
馬士英、阮大鋮等南明的「肱骨」之臣,望風而逃,朱常淓見大勢已去,也只得決意開城降清,「以酒食從城上餉滿兵」。
見杭州投降,湖州、嘉興、紹興、寧波等地的南明官員,也跟著納土降清,清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杭州及江浙廣大地區。
後人對朱常淓的降清,多有詬病,認為他的降清,嚴重打擊了江南民眾抗清的信心,動搖了民眾抗清的決心,使抗清民眾失去了領導核心和前進旗幟。
同時,朱常淓降清後,南明失去了領導核心和精神支柱,再也沒有無可爭議的皇室宗親。後來主持抗清大局的人物,都是朱明宗室的遠派子孫,相互爭奪正統,如唐王與魯王,唐王與桂王,兩次爭鬥嚴重分散和抵消了南方抗清的力量。朱常淓也因此被當作民族敗類,綁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投降後的朱常淓,被清軍押到了北京,他對清廷不斷搖尾乞憐,為清廷歌功頌德,但仍未逃脫被人宰割的命運,幾個月後,同弘光皇帝以及其他明朝的藩王一起,被清廷殺害了。
朱由崧的母親鄒太後,在一同被押往北京的途中,趁人不備跳入淮河自盡而亡。朱元璋的子孫,還不如一個婦道人家有血性,大明亡了也不冤枉!
如果不是生在亂世,朱常淓是個賢名遠播的藩王,錦衣玉食,雅致悠閑,名利俱全,然形勢所驅,成了朱家的不孝子孫,被釘在了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