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新年作業:近30年高黎貢山獨龍族老生茶開湯品鑒

2024-01-04圖片

高黎貢山獨龍族地理位置

高黎貢山所在的貢山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屬於社會形態 直過區 。相信很少茶友知道「直過區」的含義,所謂直過區(直過民族)是指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包括獨龍族在內的雲南邊疆13個少數民族 仍然處於采集狩獵、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狀態。為此 中央政府對這13個少數民族聚居區采取特殊的「直接過渡」方式,使 他們幾乎在一夜之間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發展歷程, 直接 從原始社會 跨越式過渡到社會主義。

高黎貢山原始森林

今次開湯品鑒的獨龍族老生茶,接近30年陳,是獨龍族當地茶農自行壓制的竹殼筒裝裸餅茶(沒有當時的照片),沒有內飛,沒有包裝棉紙,下圖照片中的綿紙是拆封後自己包上去的。

關於此茶餅的來歷有以下一段故事——

本人大學畢業後曾在所在城市的供銷系統工作過10年,同系統的一位前輩在90年代初就開始邊喝邊收藏普洱茶了,這款絕版獨龍族老生茶是他90年代初出差雲南時偶然所得,我手上的這餅則是他在2006年前後送給我的,一直保存至今。

據我這位前輩講述,90年代初的雲南,特別是像獨龍族這些位於怒江邊的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包括茶葉等山貨土特產均是透過當地供銷社所設立的購銷點以及銷售網路進行統購統銷的。一次他到雲南怒江一帶出差的時候,恰好在某個購銷點見到了這款獨龍族普洱生茶(那時叫「青茶餅/青餅」),試飲後覺得茶氣剛烈、飽滿、有特點,於是就買了數提回來收藏。

近30年的老生茶,由於當初壓制得非常緊實,現在用手觸摸還是感到很幹硬,需要多花點手勁才能撬開。茶葉表面有些許白霜,聞之有正常老茶的陳香味,沒有明顯的雜味。

投茶約8克以蓋碗沖泡,首先沸水醒茶洗茶兩遍,前10泡均為10秒左右出湯,10~15泡延長至20秒出湯。

茶湯前段顏色似熟茶般的深紅色,湯色清澈、透亮,有濃稠感,茶湯中帶有陳香,還有普洱老茶特有的復合香味。口感方面,前幾泡仍感受到生茶對舌頭的刺激性茶氣,有苦底但稍後能夠化開,無明顯澀感。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苦底慢慢褪去,茶湯甜度有所增加,口感變得醇厚、平胡、溫潤、舒適。

因為覺得蓋碗不能令茶葉充分釋放出內含物質,15泡過後換上玻璃壺煮茶,果然,煮出的茶湯更濃、更厚、更有滋味,且明顯感受到棗香、蜜香等香氣。煮過後的茶底,偶見有馬蹄梗,一口料,茶葉仍保持著活性。

結論:這款獨龍族老生茶整體上比較醇厚、平胡,雖然沒有令人驚艷的表現,但也反映出當時獨龍族所屬山頭茶的品質以及經過30年廣東倉的轉化效果,作為標本茶也體現出他們當時的制茶水平以及選料標準。

如果說高黎貢山的普洱茶本身的特點就是苦澀感較重的話,那麽這款茶在沖泡初段所帶有的苦底就能與其對得上號了!

而關於這款老茶,當初大機率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原因是,獨龍族所處區域98%以上的面積是高山和峽谷,而 由於怒江大峽谷的天險阻隔,當時的獨龍族幾乎算是與世隔絕,溜索曾經是他們唯一的一種出行方式:系上溜索,靠兩岸(兩端)的高低差以及人體自身的重力作用來回飛渡怒江,除了驚險,還是驚險。直到2013年,交通運輸部和國務院扶貧辦才開展實施「溜索改橋」工程,其中有199座橋位於雲南,主要分布於怒江州和昭通市。

學生乘溜索上學

左圖為2011年2月,「溜索醫生」鄧前堆乘溜索到怒江對岸出診

【右圖為通橋後鄧前堆駕駛汽車過江】

2020年10月15日,貢山縣獨龍江鄉龍元村白來感恩大橋建成通車

由此可以推斷,當時這款獨龍族老生茶的主人吃力地將茶背在身上,然後乘溜索渡江出山,將茶交到當地的供銷社購銷點售賣,最後機緣巧合之下被我那位前輩買下帶回了廣東。

這可以說是「喝茶喝出了歷史」,也可以說老茶通常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這無關乎刻意編造,也無關乎肆意炒作。作為茶人,這是自得其樂!

【部份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