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顧愷之——是才子,也是憨憨,世人稱他為三絕:畫絕、才絕和癡絕

2024-07-09圖片

是個才子,也是個憨憨

有人說,最刻骨的愛,是愛而不得。

得不到的那個人,會帶著無盡的美好想象,成為記憶中永久的紅玫瑰、白月光。

就像甄宓之於曹植。

傳說中,甄宓與曹丕、曹植兄弟之間發生過一段復雜的感情糾葛。作為感情和政治上的雙重失敗者,曹植曾經將這場唯美的相遇寫進了他的【感甄賦】,也稱【洛神賦】。

無論是虛幻的洛神,還是真實的甄宓,【洛神賦】中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保持著穿越時間的感染力,令後人動容。

將【洛神賦】落在畫卷上的顧愷之,以更加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成了這個故事的傳唱人,增加了它的觸動性。

不僅如此,他還奠定了中國繪畫發展的開端。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中國繪畫藝術一直存在,但我們雖然可以看到一些畫作,卻很少留下畫家的名字。也就是說,這門藝術真正在文化領域受到重視,正是開端於魏晉南北朝。

作為顧愷之的代表作,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洛神賦】,都是北宋畫人的臨摹作品。但其中表現出來的空間感、層次感和質感,已經足夠讓我們驚嘆。

中華文化的悠久與燦爛,在歲月傳承中熠熠生輝。

細數古今很多才子,大多身上都帶著一些癡氣,保持著歷經世事卻沒有被磨蝕的天真與率性,尤為寶貴,也尤為可愛。顧愷之這樣的大才子,被歷史評價為「才絕、畫絕、癡絕」,骨子裏也是個孩子一樣的「癡人」。

顧愷之的出身很不錯,祖上是三國時期東吳「顧陸朱張」四大家族中的顧家,算是江南名門。到了父親這一輩,雖然已經不是最具影響力的幾大家族,但父親顧悅之最高也曾做過尚書左丞,絕對算得上富貴之家。

顧愷之字長康,小名虎頭,從小被家裏人叫作「顧虎頭」。他的性格,十分符合這名字中的呆萌。

顧愷之從小就顯露出了繪畫方面的才華,憑借超凡才華和反差萌,擁有大批粉絲,很有公眾影響力。後來一次無心插柳的「行銷事件」,更讓他名氣大增。

公元364年,朝廷在建康鳳凰山建成了一座瓦棺寺。當時,東晉國庫緊張,沒有多少余糧,所以希望大家踴躍募捐,減少財政撥款。

眾籌活動發起以後,很多大臣和貴族都帶頭積極響應,你一萬,他兩萬,為百姓帶了個好頭。百姓紛紛跟著加入了眾籌當中,關註度極高。

這時候顧愷之來了,張口就說自己要捐一百萬,眼皮都沒眨。 要知道,像王謝這樣的頂級門閥,也只是捐了大概十萬。所以大家都很關註這個訊息,並紛紛議論顧愷之是不是在吹牛。

最上火的是顧愷之的家人。 話都說出去了,全京城人民都在看,就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了。問題是,錢去哪裏搞呢?

顧愷之卻神情自若,一點也不著急。

他與寺中僧人商議了一番,要在墻壁處畫一幅維摩詰像。作畫大約需要一個月時間,他會在神殿中閉關創作,誰也不能來打擾。

一個月之後,顧愷之的潛心創作大功告成,畫像熠熠生輝,仿若有光。 唯一就是佛像的眼睛還沒有畫。他聯合寺廟住持向外宣布訊息,自己會用三天時間來為佛像點睛。

這三天時間,善男信女們都可以來觀看。首日觀看者需要布施十萬,次日觀看者需要布施五萬,最後一天隨意布施。

對百姓來說,這件事具備文化和信仰的雙重吸重力。

佛教信徒講求心誠,而維摩詰是古印度著名佛教居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顧愷之又是名震京城的才子大畫家,擁有大票粉絲。如果可以親眼看到顧愷之為維摩詰像點睛,可以說是一輩子的高光時刻。

放在今天,這既是一次成功的直播策劃,也是一次巧妙的事件行銷與饑餓行銷。結果那三天觀者雲集,顧愷之輕輕松松就實作了一百萬的「小目標」。

這次事件之後,顧愷之的名氣更大了,成為當時舉世無雙的人物。

瓦棺寺也因此成為文化聖地。多年後,王維還在此處留下詩句 :「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

生活中,顧愷之是個特別好玩的人。

比如我們常人吃甘蔗,可能會先挑選最甜的部份來吃。 但顧愷之有強迫癥,他必須從尾巴啃起。旁人問他原因,他還真有一番理論,「老鐵們都來這樣啃吧,讓你越吃越甜,漸入佳境」。

「漸入佳境」這個成語,就誕生於此。

與甘蔗一樣漸入佳境的,還有他的繪畫。作為一個既被官方認可,又有群眾基礎的知名畫家,他也是第一個被記錄進歷史的畫家。不得不說,這對畫家來說是件極其幸運且難得的事情。

有一陣子,他在桓溫手下上班,做散騎常侍。下了班以後,他很喜歡約同事謝瞻一起在月光下作詩,兩個大男人彼此唱和,頗有一番情趣。

不過吟詩作對這種事情,偶爾為之是情趣,天天PK就有些變態了。但是顧愷之這個人,一旦喜歡某件事就會瘋狂打卡,十分著迷,每次作詩之後他還會認真詢問謝瞻的意見,以便下次可以調整進步。

連續創作了一段時間之後,謝瞻內心有點崩潰。所以當顧愷之向他要點評的時候,他都打著哈欠說幾句場面話。 再後來,他見顧愷之還是不知疲倦,索性自己偷偷溜走,留了個下人在旁邊鼓掌叫好,陪著顧愷之吟誦到天亮。

反正一旦遇到想做的事情,他就會立刻進入一根筋的狀態,九頭牛都拉不回來。每當他需要全身心投入作畫,進入一種無我之境的時候,就會躲到家裏的小樓上,吩咐家人把樓梯撤掉,一直畫到作品完成才肯下樓。

除了對事,顧愷之對人也是一樣的。

因為曾經在桓溫麾下工作,他內心感恩,很念舊情。 盡管桓溫在晚年的時候有不軌之意圖,他明晃晃的野心和「遺臭萬年」的口號,讓很多人避而遠之。 但顧愷之從來不會這樣思考問題,他無法理解這樣的做法。

感情,難道是可以說斷就斷的嗎?

桓溫死後,這些人為了免去麻煩與猜忌,都急著撇清與桓家的關系。顧愷之卻偏偏不避嫌,他跑到桓溫的墓前大哭,還寫下了「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的詩句。

身邊人忍不住問他,幹嗎不低調一些,對東家的感情不至於這麽深厚吧。他不以為然地回答:「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泄海!」

就是這麽深,怎麽著吧?

以顧愷之的繪畫水平,在那時是當之無愧的行業大牛。

他的作品更註重靈性與神韻,帶著深深的個人烙印,具有不可替代性。很多王公貴族都會找他來畫像,並以此為榮。

當時有一位名士叫裴楷,對畫像頗為挑剔,合作了多位畫師都不滿意。他滿心期待地找到了顧愷之,這才歡喜而歸。

雖然當時還沒有照相技術,但是顧愷之已經不喜歡寫實的人像畫作。兩個人整日端坐在那裏,彼此都付出大量時間,只是為了復制,那其實挺沒勁的。相較而言,顧愷之更喜歡那些可以被感知的東西。

比如裴楷的那幅人像畫,他就抓住了對方臉上的三根毫毛為特征,將線條稍稍誇張處理,便顯得整幅畫像有了魂魄,極為傳神。 因為這個故事,他再度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成語,叫作「頰上添毫」,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中的點睛之筆。

顧愷之還有一幅人像畫很出名,就是謝鯤的畫像。

謝鯤是謝安的伯父,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不喜歡廟堂之高,更喜歡山水之妙。就連當著皇帝的面,他也敢這樣說。

有一次晉明帝問他:「你若和庾亮相比,覺得如何?」他的回答是:「比官場斡旋,那我自嘆不如;論縱情山水,我之高情,可以甩庾亮十條街。」

在畫像的時候,顧愷之刻意以巖石為背景,從構圖到筆觸,都是獨屬於謝鯤的氣質。 這幅畫也開創了山水人物畫的先河,後來又漸漸演變出了山水畫,為中國美術史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除了桓溫,顧愷之還曾在荊州刺史殷仲堪府上做過事。他們是相識多年的好朋友。當時,已經有很多人求顧愷之為自己畫像,但殷仲堪始終沒有提出這個請求。

顧愷之明白殷仲堪的心結。殷仲堪右眼有疾,只能用左眼看東西,所以對自己的容貌不自信,擔心畫出來不好看。於是他琢磨了很久,如何能夠回避這個明顯的缺陷,還能畫出殷仲堪與眾不同的氣質,並呈現出美感呢?

翻來覆去想了幾個晚上,顧愷之終於有了辦法。

【世說新語】記載這幅畫,「 明點瞳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日」 。顧愷之在畫到右眼的時候,用飛白手法塗抹出了淡淡的煙雲,既做了遮蓋,又使人像多出一分神秘脫俗的氣質。最終呈現的效果,讓殷仲堪愛不釋手。

連謝安也對顧愷之的能力豎起了大拇指,稱贊他「有蒼生來所無」。

顧愷之的癡氣,不只體現在了對工作和對朋友上,在處理感情問題的時候更加明顯。

顧愷之有一位恩師,名為衛協,是當時「畫聖」一般的人物。

兩個人不但師生關系相處得好,還發展成了翁婿關系。衛協出於對愛徒的欣賞,將女兒嫁給了他。

不過,有個詞叫「相見恨晚」。顧愷之在婚後才感受到了來勢洶洶的愛情,物件是一個鄰家少女。

對顧愷之這種腦回路來說,感情就是感情,沒有錯與對、早與晚。

因為已經成親,他只好向鄰家少女提出,娶她做自己的小妾。那少女不甘心做二房,狠心將其拒之門外。

自此以後,顧愷之就像丟了魂魄一樣,整日對少女魂牽夢繞。為解相思之苦,他將那少女畫了下來,掛在臥室裏。看著看著,竟然用上了邪術,用銀針戳那畫中少女的心口。

巧合的是,那姑娘竟然真的開始心痛。顧愷之趁著這個時機大獻殷勤,表達自己的一片癡心,竟然真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成功將少女娶了回來。

因為這種種事情,「癡」幾乎成了顧愷之人設的一部份。人們以此來評價他,更多是覺得他單純可愛。不過準確來說,顧愷之的癡其實只留給他在意的人與事。他並不是個骨子裏的糊塗蟲,從那次瓦棺寺行銷事件中就可以感受到。在恰當的時候,他還會利用這個人設,幫助自己擺脫困境。

因為對桓溫懷揣感恩,顧愷之與桓玄之間也保持著交往。

顧愷之愛收藏,家裏有許多珍貴的歷代名畫,讓桓玄很是羨慕。

有一次,桓玄終於逮到了機會。他聽說顧愷之要回老家探親,於是主動提出幫他保管這些珍稀之物。顧愷之用他天真的卡姿蘭大眼睛看了看桓玄,自知無法拒絕,只好答應了。存放的時候,他特意將名畫都鎖在一個櫃子裏,還貼上了封條,才送到了桓玄府上。

當顧愷之回來後,發現封條和鎖都沒有變,但他開啟一看,裏面已經空空如也。當事人桓玄一臉無辜狀,「真是怪事,櫃子沒有開啟過呀」。

顧愷之全程未露出一丁點詫異之色,立刻安慰桓玄說:「我跟你說,這些名畫是通靈的,早就變幻而去,就像我們人登了仙境。」

桓玄看著顧愷之一臉認真的樣子,不知道他是真癡還是假癡。

又有一次,桓玄為了試探顧愷之,拿來了一片柳葉。他說:「你看蟬的天敵那麽多,但是它總能藏得很好而不被發現,其實就是因為這柳葉可以隱身。」說著,他將柳葉遞給了顧愷之,「來,你試試」。

顧愷之配合地將柳葉舉過頭頂上,蹲在了地上。桓玄立刻表示自己已經看不到他了,還故意對著他的位置撒尿。

顧愷之心知肚明,裝名畫的櫃子是被桓玄從背面拆開,拿走了全部作品,這柳葉的無聊遊戲,更是一種刻意的考驗與羞辱。

不過桓玄與桓溫不同,他更加貪婪殘暴,自己又何必與他硬碰硬呢?索性裝傻充楞,保全性命吧。

公元407年,顧愷之去世。

亂世之中,少有才子名士可以善終。他的命運,算是極好了。

留傳下來的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烈女傳仁智圖】等作品,雖然已經是後世的宋摹本,但對中國文化彌足珍貴、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