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31日,貴州在第22屆美國華盛頓「中國文化節」上組團亮相,「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文旅推介活動成為一大亮點。
貴州與美國的友誼源遠流長。早在1938—1945年抗戰期間,陳納德將軍領導的「飛虎隊」,史迪威將軍的工程部隊,以及國際援華醫療隊的外籍醫生在貴州省內不同地區、不同程度參與了抗戰,與貴州人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為中國的抗戰事業做出貢獻。
70多年前美國隨軍記者約翰·艾爾貝特拍攝的「二十四道拐」公路
這張陳列於美國軍事博物館和西點軍校的珍貴照片,是70多年前,美國隨軍記者約翰·艾爾貝特所拍攝,轟動世界。 它全景般地展現了這條抗日戰爭的國際大通道,使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成了著名的「滇緬公路」(又稱「史迪威公路」)的標識。
圖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
「二十四道拐」始建於1935年,是黔滇公路的必經之路。 二戰時期,美國的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以後,必須要經「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線才能送到前線和重慶。 「二十四道拐」成了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承擔著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任務。
圖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
1942年,史迪威調令美國公路工程部隊1880工兵營進駐睛隆,對「二十四道拐」進行技術整修,保證了運輸的暢通。 無數運送軍用物資的卡車經「二十四道拐」翻山越嶺,將國際援華物資運往抗戰前線,為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二十四道拐」由此被譽為「中國抗戰的生命線」,也成為了中美人民共同反法西斯的歷史見證。
圖源:晴隆文旅
圖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
「二十四道拐」夜景(資料照片)圖源:貴州省文旅廳
如今,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的「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遺址,所在的山巒溝壑已是滿目蒼翠,滿山美景,很難想象當年的硝煙烽火和戰爭創傷。24個「S」形彎道猶如巨龍盤山,高聳入雲,其雄、奇、險、峻,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入選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是全國唯一以公路為主題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貴州省唯一的國家級抗戰遺址,國家級的愛國教育基地,中國十大最美公路之一。
史迪威小鎮
史迪威小鎮
史迪威小鎮
作為「二十四道拐」的重要組成部份,史迪威小鎮與「二十四道拐」主景區緊密相連。史迪威小鎮是以史迪威將軍家鄉為樣版,利用農戶自建房為基礎打造的歐美風情小鎮。走進小鎮之中,紅瓦白墻、 別具一格的一棟棟美式農家房屋掩映在綠樹叢中, 原生態的純樸鄉村風情配合美式鄉風格的建築,讓人感受到獨特的中西合璧鄉村風情。
彜族火把節 圖源:貴州省文旅廳
舞蹈阿妹戚托 圖源:貴州省文旅廳
賽車集結在貴州省晴隆縣「二十四道拐」 圖源:新華社
如今在這裏,你能感受到不同的民族風情特色體驗,彜族火把節、舞蹈阿妹戚托讓你流連忘返,在安南古城、盤江抗戰橋、「美軍加油站」等歷史遺址,可以追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