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甘肅民國第一刺殺案,甘肅議長離職回家,被刺客亂刀砍死

2024-02-29圖片

甘肅民國第一刺殺案,

甘肅議長離職回家,被亂刀砍死

這是一個刺客橫行的年代!滿清保守派被革命誌士刺殺於街頭,革命誌士被封建軍閥刺殺在家中。刺殺與被刺殺,這是一柄無法回收的雙刃劍。

1912年6月6日,倡導民主改良的民主人士——甘肅省議會議長李鏡清,被軍閥刺殺在家中。一時間,全國嘩然,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裝沈默,民主人士則奮力奔走呼號。

究竟是誰,制造了甘肅民國第一刺殺案?

1.辛亥革命爆發,甘肅成為保皇派的大本營

今天,我們漫步在張掖路,行走在黃河鐵橋上,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時尚氣息。尤其是,黃河鐵橋,在百年前它落成的那一天,就被視為甘肅走向現代,對社會經濟,實施新政的標誌,一直是蘭州這座黃河之城的地標。

然而,在百年前,黃河鐵橋剛剛落成的時候,落後保守充斥甘肅大地。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爆發的辛亥革命,宣告了腐朽沒落的滿清政府即將垮台。

讓人們想不到的是,甘肅是這場革命中,最保守頑固的地區,是滿清死忠的雲集之地,保皇派的大本營。甚至於,末代皇帝溥儀都退位詔書宣布了,保守派還隱匿不發,還要為滿清皇帝效力。

甘肅的保守和頑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甘肅官紳出資出糧,在陜甘總督組織下,東進鎮壓,陜西起義的革命誌士,一度達到西安附近;另一方面,保守勢力,對內部的民主人士,進行各種防範鎮壓。同時,整個社會還交織保皇派、貪官汙吏、地方軍閥、末代陜甘總督等多方面的賽局。

清末的甘肅,形勢那是相當的混亂,相當的保守。

在甘肅保守派的壓制下,直到清帝退位後一個月,甘肅的局勢才逐漸向民主共和傾斜。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3月11日,甘肅爆發了反清的秦州起義,這是辛亥革命中很晚在才舉行的一個起義。而從1910年到此時,甘肅各路民主人士,先後在武威、慶陽等地,多次舉行起義,但都被保守勢力鎮壓下去。 秦州起義的成功舉行,才在甘肅大地上第一次打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幟。

這年的3月12日,人們才匆匆忙忙在蘭州文廟,成了一個甘肅議會,以取代原來的甘肅資議局。其中的主要人士有馬福祥、王之佐、鄧宗、水梓等人,馬福祥具有民主共和思想,王之佐公開支持共和,曾潛伏在蘭州清軍中,準備發動蘭州起義,但不幸失敗,鄧宗第一個在末代陜甘總督長庚主持的會議上明確提出贊成共和,水梓則從北京帶回來民主共和資訊。

這天,有一千多人,參加了在蘭州文廟舉行的甘肅議會成立會議,人們投票選舉李鏡清為議長。周務學、慕壽祺為副議長,馬福祥、王之佐、鄧宗、水梓、盧應麟、周之翰等三十多人為議員。

而此時,甘肅保守勢力的最大代表、末代陜甘總督長庚,則處在進退維谷的境地。在前方,鎮壓陜西革命軍的甘軍,拒絕再戰。後方甘肅議會成立了。中間秦州起義舉起了民主共和的大旗。

甘肅地方官紳自然有希望這位末代陜甘總督,早走早了,結束戰事。同時,長庚也拒絕了袁世凱的拉攏。他表示:「地方事,地方人自己作主,我不再聞問,願早離甘!」

3月15日,趙惟熙、張焱林等人牽頭,馬福祥等參加向袁世凱發出了電報,聲明甘肅承認共和,袁世凱任命趙惟熙署理甘肅都督。此時,末代皇帝溥儀都下台一個多月了。

不料,末代陜甘總督長庚依舊住在總督府內,大印仍舊不交。19日,人們舉行了五色旗換黃龍起的換旗儀式後,才拿到了陜甘總督大印。最後據說用了兩萬兩銀子,才拿回陜甘總督大印。而陜甘總督則拿著銀子一溜煙跑了。

2.不同尋常的李鏡清

不過,此時蘭州,僅僅是換了一面旗幟而已,地方勢力仍各占踞一方,象征滿清官員身份的綠呢大轎,還是蘭州的街巷中來來往往。

更為滑稽的是,袁世凱任命的署理甘肅都督趙惟熙,竟然在他的公告上落款「宣統四年」,這恐怕在全國也是獨一份吧!

面對,這樣貪官汙吏橫行,腐朽沒落的社會,新上任的議長李鏡清,開始施行他的職責,監督貪官汙吏,整治城市。李鏡清為官經歷,可以稱得上,能吏幹員。他還曾經安撫過張作霖。

李鏡清(1871年——1912年),字鑒亭,甘肅省臨洮縣洮陽鎮人。1897年以優廩生考取拔貢,次年朝考一等,步入仕途。

他在四川任知縣是嶄露頭角,後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鎮壓邛崍、雅安、峨眉等地人民起義,因為有功被委派主持該地政務。還整頓過川南天主、福音教民等教徒,為所欲為,擾亂地方的行徑。他按律懲處教民,民眾官場服其膽識過人。1906年,處理溫江、雙流、重慶及郫、灌等縣人民起義,按功以道員任用,晉升三品。次年,錫良任雲貴總督時,李鏡清任雲南候補道,總辦雲南巡警局兼全省營務處。

後來,錫良任奉天總督時,他被調到東北,在奉天,巡防各營,辦理防治鼠疫,保護鐵路,安撫張作霖部各土軍。他表現突出,清廷傳令嘉獎,官加二品。此時,他與革命黨人藍天蔚等人有交往,接受了新思想,主張實行憲政,召開國會。

3.馬安良派刺客,臨洮家中遇害

武昌首義成功後,李鏡清返甘。後來就任甘肅議長,他先是督促末代陜甘長庚宣布共和,借著提議免除各項供應,整理財政。其實,這些事情觸動了甘肅地方保守勢力的利益。

不過,這也是他行事的特點。有人記述說,李鏡清為人激烈,富口才,惟胸襟窄狹,不能容物,經常得罪人,唯獨其辦事幹練,為人望所歸。用今天話來說,性格強悍,情商低,有能力。

甘肅地方保守勢力,多方排擠他,試圖讓他知難而退,還有人甚至準備武力解散議會。誰知他毫不在意。即便聽到遇到即將嘩變的訊息,他也有辦法。

事情是這樣的:李鏡清就任議長三個月許,就聽到駐軍缺餉銀的事情。5月,駐紮在省城的炮隊因缺餉擬嘩變,拱星墩忠武(周務學部)各軍,也蠢蠢欲動。此時,陜甘總督已經跑了。主持甘肅政務的趙惟熙,書生出生,營務處彭英甲則是官僚做派,均對此事束手無策,趙惟熙還在黃河邊安排一些羊皮筏子,打算一旦形勢不妙,就乘坐羊皮筏子逃之夭夭。他們都害怕被軍士算賬。

李鏡清則單騎往軍中勸諭軍心混亂的士卒。「他曉以利害,並首捐2000金,王振鵬等響應,一時捐金萬余兩,遂核發欠餉,軍心安定。當時兵多餉絀,鏡清不辭勞苦奔走呼籲,勸紳商籌募餉金9萬余兩。」(【臨洮縣誌·李鏡清】)

李鏡清順利處理駐軍問題後,又提出一個計劃,直接引爆都督署和議會之間的沖突。

他在議會制定"利政公費",明確辦公經費,堵塞了督署官吏任意勒索的渠道,並拒絕了趙惟熙越級提拔親信賴恩倍為巡警道的議案。他在議會提出彈劾甘肅都督趙惟熙。

這樣督署和議會之間嚴重對立。趙惟熙又了驅逐李鏡清的想法。不料,李鏡清又在無意中得罪的,前往東崗坡送長庚的甘肅地方實力派。他在議會查辦馬安良部違反軍紀的事情。又引起了軍閥馬安良的不滿。在有心人的挑唆下,馬安良的對李鏡清嚴重不滿。

治大國若烹小鮮,清末所遺留的頑疾不是一朝一時,立竿見影能解決的。李鏡清在甘肅臨時議會的所作所為,給甘肅帶來了民主共和的色彩,但也觸動各方的利益。

剛剛從陜西前方,率軍返回蘭州的馬安良,對李鏡清表達了嚴重不滿。他先是鼓動士卒,圍攻議會,導致臨時議會,不能正常進行,議員們也做鳥獸四散。五月底,李鏡清也不得不,回鄉避禍。由劉爾炘繼任議長。

六月上旬,馬安良、馬麒指使馬同(馬同是當時馬安良精稅西軍右軍管帶)派哨官馬有功率兵六七人,潛入狄道,刺死李鏡清。當時,李鏡清奮力同歹徒搏殺,奈何力不從心,慘死於私宅。

這是甘肅民國第一刺殺案。

其後,不斷有人效仿,派出刺客,刺殺不同政見者。規模最大就是劉郁芬在省政府內擺出的鴻門宴,後將甘肅陸軍第一師師長李長青等人活埋。這是後話了。

令人驚奇的是,李鏡清遇害不久,馬同暴死在蘭州。此案雖兇手死了,線索就此被掐斷。但究其原因,無非是斷了甘肅地方實力派,升官發財的渠道。馬安良要實作獨霸省城的目的。

訊息傳到全國後,人們一片嘩然,民主人士奔走呼號,要嚴懲兇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則裝沈默。

劉爾炘送李的挽聯是:「畢竟是巫師,能使世間容不得;倘然成厲鬼,定從地下打翻來。」另有一副是:「一身都是膽,萬口為招魂。"高玉富挽聯:"身為民捐,熱血一腔無限恨,地因人貴,臨洮兩字有余光。"

其後,不久一些民主人士,籌劃發動了狄道起義,雖然不幸失敗,但民主的火焰卻沒有熄滅。

修改記錄

還未開始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