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開始算起,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列裝服役美軍已經超過12年了,並成為多國空軍主力。
同時,除開美軍的F35B,還有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生產的雅各38,以及英國的鷂式戰鬥機,同樣具備垂直起降功能。
那麽,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大國之一,在軍事航空方面,也是自主研發了殲20、殲16等優秀的戰鬥機。
那麽,為何中國直到現在還沒有造出垂直起降戰鬥機呢?難道是因為中國整體航空技術依然落後西方國家?還是垂直起降戰機有著相當高的技術壁壘?
1.航空技術的挑戰
當然,我並不是說中航重工,無法實作垂直起降的技術,而是中國軍隊不太想走這條技術路線。
別急著噴我,接著往下看。
其實,我們一開始就沒打算死磕,F35的那套大涵道比發動機技術,而是成飛的雙發串聯發動機垂直起降戰鬥機技術,更適合中國軍備的發展。
所以,垂直起降戰鬥機對於成飛而言,確實是沒啥障礙。但是,目前的中國軍隊並不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所以成飛的那套雙發串聯發動機技術,也主要是面向外貿。
再說,中國軍隊目前已經擁有了電磁彈射航母,以及獨立自主的電磁彈射技術。
其實,就算是美國海軍裝備的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也不過是為透過銷量,進而來降低F35整型號的生產成本,並利用F35B海外客戶的兩棲攻擊艦轉為準航母,分擔額外的軍費壓力。
然後,F35B裝備的F135加力渦扇發動機,采用了獨特的升力風扇設計,其主軸高達3萬的馬力輸出,和F15屬於同一個水平,就這跟主軸的技術,其實也令世界很多國家的航空技術汗顏。
但是,F35B在實作垂直起降的同時,也面臨著高昂的戰鬥使用成本和後期維護費用等,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需要選擇這樣一款「累贅」的航空裝備。
2.戰略需求的不同
其實,中國的戰略需求,和西方國家的標準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中國和西方的地理環境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目前,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裏,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裏,有著廣闊的領土和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從山地到平原,再到高原、戈壁、沙漠,自然便要求中國空軍具備適應不同作戰環境的能力。
雖然說,垂直起降戰鬥機,能夠在航母上或者缺乏飛行跑道的地區等特殊狀態下,具備戰術起飛和作戰優勢。
但是,從目前中國的整體戰略布局來看,光靠垂直起降戰鬥機,不足以滿足中國空軍的多層次發展,中國空軍更偏向於發展具備多功能的戰鬥機,滿足復雜戰爭狀態下的作戰需求。
3.經濟成本考慮
說實話,從研發到生產垂直起降戰鬥機,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目前,中國空軍因為並沒有將精力放在垂直起降戰鬥機上,就算是軍工單位研制出來,也難以進入空軍戰鬥序列。
再說,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架F35B的造價就高達1億美元以上,這還只是造價,不包括其他的武器裝備、油料補給、保養維護等衍生費用。
所以,美軍為了節省1億美元的單機成本,便只能讓一群小弟為他買單。所以說,目前的F35B這類垂直起降戰鬥機,對於中國空軍完全沒有吸重力。
在軍事預算的分配上,中國空軍一直以來都是精打細算過日子,裝備或者升級一款戰機,都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包括實用性、未來前景、裝備量的價效比等。
對於中國空軍而言,與其在一款高造價和高維護成本的戰鬥機上浪費時間,還不如投入到新型無人機、兩棲攻擊艦、航母這些具備遠景效益的武器裝備上。
怎麽說呢,垂直起降戰鬥機就是花架子,好看卻貴,而且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