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奧斯卡頒獎禮上小唐尼公然歧視亞裔?留學生:這我熟

2024-03-20影視

沒想到今年瘋狂整活的奧斯卡,在國內討論度最高的,不是高司令粉爆全場的I’m just Ken,也不是趙喜娜的全裸出場,而是RDJ領獎時「 忽視」了作為頒獎者的關繼威。 同為亞裔的楊紫瓊,也在給石頭姐頒獎的時候,疑似被「區別對待」,上演了一場」奧斯卡春山學」。當大家還在爭論兩位已經在好萊塢混得算是風生水起的亞裔,都會受到如此待遇時,咱們留學生只會微微一笑: 這種場景,咱們已經見得太多了......

奧斯卡公然歧視亞裔?

事情是這樣的:今年58歲的小勞勃·唐尼,在演藝生涯三次奧斯卡提名之後,終於憑借在【歐本海默】中路易士·史特勞斯一角,首次捧回小金人。

可是上台頒獎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去年的最佳男配獲獎者關繼威。把小金人遞給唐尼之後, 唐尼漫不經心地一把單手接過 ,沒有和往屆得主一樣擁抱關繼威,也沒有和他產生任何眼神交流。

更尷尬的是,當唐尼依次和另外兩位白人嘉賓碰拳後,關繼威想遞給塔克辛封,卻再次遭到了無視:唐尼直接走到台前,開始發表獲獎感言。

無獨有偶,另外一邊,當2023屆奧斯卡得主楊紫瓊要把小金人要遞給石頭姐時,石頭姐卻半推半就著把小金人塞到了邊上好閨蜜,「大表姐」妮弗·勞倫斯的手裏。

最靠近鏡頭的女演員Sally Field想拉住大表姐,但是還是沒擋住兩個好閨蜜擁抱在一起。

從視訊裏來看,小編的理解是楊紫瓊本來還抓著小金人,但看出石頭姐的意圖之後也就順勢放了手, 讓大表姐把獎杯遞給了石頭姐。

不過當時場上確實有些混亂。但,如果只是一個可能還算意外,兩個片段一合起來,中外網友都炸了鍋:

唐尼的ins評論區被沖得不輕,網友質問, 「你是種族主義者嗎?為什麽你根本不理關繼威?他是在真心祝福你!」、「說真的,種族歧視這幾個字都寫你臉上了!」

而在楊紫瓊ins的評論區,網友們也表示:「楊紫瓊非常體貼,但這不能掩蓋石頭姐和大表姐很沒有禮貌的事實」、「你什麽都沒做錯,你值得尊重,而不是無知!」

中文互聯網上,大家也紛紛為兩位當事人鳴不平:

韓網也一如既往的火力十足:

然而當事人的回復,很耐人尋味:唐尼還是一如既往的保持他高傲「鋼鐵俠」的作風, 沒有任何回復 ;石頭姐也是。倒是疑似遭區別對待的兩位亞裔演員紛紛發聲。

關繼威ins上發了和所有獲獎嘉賓的合影,不過悄咪咪把和唐尼的放在了第二張;楊紫瓊則在ins澄清:「恭喜艾瑪! 我把你搞糊塗了, 但我想你是想和你最好的朋友大表姐一起分享把奧斯卡交給你的光榮時刻!」

後來,台下關繼威和RDJ握手聊天、石頭姐和楊紫瓊擁抱的照片也紛紛放出,也有網友認為,僅憑這個視訊說兩人是種族歧視,有點兒太敏感了。

舞台上名人的一舉一動,即使無心,也會被觀眾無限放大。所以,對於這倆烏龍到底能不能上升到種族歧視的程度,大家可能會有自己的看法。

然而,台上短短的這幾秒,同為白女的演員展示了絕美閨蜜情,同為白男的演員惺惺相惜,是經典的好萊塢大片配置。

如果這不是奧斯卡,如果沒有鏡頭緊緊跟著兩張亞裔面孔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容,沒有人會發現 亞裔又「完美」地在他們的慶賀中「隱身」 ,成為一個一筆帶過的背景板。

而這, 也是今天亞裔,也包括留學生在內,在美國的真實寫照......

上課時,我好像不存在

你花了大半時間啃完今天的reading,想著要在今天的課上大顯身手,好好輸出一波!

教授是個日常西裝革履,一頭向後梳的銀發,碧藍眼睛的經典老紳士,你讀過他的書,感覺他的觀點都戳到自己心眼子上了!因為課太火爆,你還巴巴地給他發了信件才進的這節課。你想,一定要給他留個好印象!

結果班裏的懂哥懂姐一個賽一個地多,你苦苦地舉手,但教授總愛點那幾個滿嘴跑火車的美國同學;他們說得往往也沒到點子上,教授卻耐心地循循善誘;同學們也積極地點頭說that’s right,so true。大家的捧場讓你也充滿了信心!

你看沒人發言,一直舉著手。沒想到邊上的金發姐根本不舉手, 直接開麥劈裏啪啦說了一大堆,把你要說的都說完了, 教授也頻頻點頭,甚至還和她開了幾個玩笑。

最後終於輪到你。因為前面觀點都說得差不多了,你只能磕磕巴巴說了一句,」I agree with everyone else」和一丁點自己的想法,而教授也只是點了點頭,說了句very good。班裏也根本沒人回應你的觀點, 說出去的話像投進虛空裏。

你心裏別別扭扭,但還是覺得是自己太敏感,畢竟你的中式口音確實很明顯。但一次,兩次,三次,你漸漸不想在課堂上舉手了,不但沒有加分效果,反而出醜。

小組活動,我是「透明人」

小組project,又是小組project。

你看著周圍一圈兒人快樂地 從同年級某個drama queen的聊到最近的演唱會 ,默默嘆了口氣,開啟了微信聊天。

你不是沒努力過。你在發現這節課要小組之前就看了無數的groupwork生存指南,但實踐起來才發現是地獄難度。

根據指南,你上來直奔主題,介紹自己,破冰聊天聊假期聊愛好。

可是你說話永遠沒人接梗,倒是他們自己人,才說了個家鄉, 話題馬上就能扯到你已經分不清是明星還是他們共友的某個都市傳說。

你幻想著自己能笑著說guys let's talk about our topic然後逆轉局勢,然而實際上你擺著一張笑臉含糊地念了幾個字,很快淹沒在他們熱鬧的友誼裏。

你試著推動一點進度,丟了一個source到文件裏,人家卻直接大喇喇地告訴你ta還沒看;分配任務時候都好好兒的,該交自己的part的時候除了你沒人動筆;

你在groupme發訊息永遠沒人回復,約meeting time時每個人都很忙, 不過沒關系,真meeting時你也插不上嘴。

最後presentation的時候,組裏只來了兩次meeting的懂哥上台講了足足5分鐘, 把你辛苦做好的part講得精光。

你在場下,氣得心臟疼。

社交時,我被「忘掉」了

剛開學的時候,你也想體驗一波美式社交生活,於是加入了一個讀書俱樂部。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你推開會議室的門,發現一屋子白男白女,心涼了半截。此時你還在做一個促進東方文化大交流的美夢,但破冰遊戲裏大家分享最喜歡的作家,一半你都沒聽過。

好在白男白女們在後來幾次活動中都非常熱情,你也趁機抱到了一個社牛白女姐姐的大腿,她教你讀伍爾夫和海明威,也分享著她和她男友分分合合的drama生活。雖然你和她一起的大半時候只要跟著邊上人反應就行, 他們大笑你咧嘴,他們皺眉你深思,但你還是覺得好歹交到了朋友。

那天是她生日,她在Groupme裏早早地發出了邀請。在大家的玩梗和插科打諢中,似乎只有你在認真地問著地址在哪,什麽時候開始,有沒有什麽著裝要求。畢竟,這是你第一次參加美式party。

可是活動當晚,初來乍到的你出門到一半,找不到地址; 你給她發訊息,打電話,她都沒回。 你穿著精心挑選的裙子回到自己的小公寓,看到她的ins已經發出了少男少女們在紫色的燈光裏蹦跳的場景,配文是birthday with my besties!!!

照片裏黑白黃面孔都有,你不再懷疑她是種族歧視, 只是你不會交朋友而已。

服務人員看不見我

五個小時的航班飛到一大半,你翹首以盼的餐車終於來了,雖然你知道在美國航空公司的航班裏,裏你只能吃到餅乾和咖啡,但對於饑腸轆轆的你來說,聊勝於無。

但笑瞇瞇的空姐在親切地問完邊上的白人老爺爺,」 You want tea, coffee or water」之後,直接去服務你後邊兒的人了,仿佛饞兮兮盯著餐車一路過來的你, 不存在一樣。

你清了清嗓子喊,「Hello?」但是空姐依舊推著餐車向後走,根本沒聽見你說的話。你喊了好幾聲,連乘客都沒有回頭。最後繞了一圈總算走到你面前,那時候已經被氣飽的你忍不住說,「Why didn’t you hear me?」

而空姐只是掛著一臉無辜的笑,眉眼彎彎,說What can I do for you;乘客頻頻側目, 仿佛你才是無理取鬧的那一個。

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忙碌的餐廳試圖喊住服務員,只會得到一聲匆匆的「Be right with you」, 但是餐盤總是會先端給你身邊的白人老夫妻 ;在超市結賬的時候你也學著美國人說一句Hey how you doing today,收銀員眼皮子都不擡一下。

有時候,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掛了,只有一個透明的靈魂還在遊蕩人間。來往的路人看不見你,說出的話語像風一樣輕飄飄被吹走。

你想張口抱怨,又怕負面的聲音喊得太響,在一派其樂融融中荒腔走板。

這是,歧視嗎?

這些」擦邊「事件,美國人有時會稱之為 microaggression ;上升到種族矛盾好像太過分,但默默忍下又讓人不舒服。

大家是不是也會自問:這是歧視嗎?萬一對方沒惡意,只是不小心的呢?這是文化差異吧?是不是我太斤斤計較了?或者只是這人單純沒禮貌,和什麽膚色沒關系吧?

在今天的美國,低素質人士的明晃晃的種族歧視,的確在減少。而真要碰上個例,比如流浪漢街頭朝你大喊,大家心裏也不會多在乎——狗咬人了你還和狗計較?

但真正寒心的,是刻在部份「精英」心雷根深蒂固的,對膚色不同的人、社會經濟地位更低的人的看不起,哪怕掩飾得再好,也會偶爾露出醜惡的一角來——

他們並不討厭你,他們只是根本看不見你。 你是那個永遠在電腦後邊兒computer guy,是中餐館裏一口濃烈中式口音的服務生,或是某個神秘的他們從未聽說的東方富豪。

cr. Vox

而解決方案往往也簡單:如果你覺得microaggression不值當上升到種族歧視的程度,只是「差異」,那就沒必要來回反思折騰自己,大大方方一笑了之就好。

如果你確確實實被冒犯到,不管因為是種族還是什麽別的原因,站出來說「不」,站出來說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

不用「找補」,有話直說

咱們東亞人主打一個和和氣氣,就像楊紫瓊的ins,明明現場沒安排好,她卻主動攬下責任,說是自己把人弄迷糊了。

楊紫瓊這麽做可能體面,但咱們普通人的生活又不用逐幀解讀。 碰上類似的誤會,可以直接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

都說咱們東亞人不直接,但美國人才是最會虛與委蛇那一套的,比如他們開始說你之前一定會先誇你一通,然後來個however。所以咱們也可以學習:先隨便誇誇對方,然後話鋒一轉,告訴他 it makes me feel uncomfortable that…/If you could….that will be great/This is not a huge deal, but….

說清楚了,把邊界建立明白,有時候反而能讓對方尊重你。

對「融入」祛魅

剛來美國的時候,總有人勸著大家要融入,仿佛只和東亞人一起玩就是固步自封,再上升到畢業回國就是融不入美國社會,是「失敗」的表現。

但有時候要「融入」一個群體,也代表著自己的一部份身份也在消失。有的人可能並對這點兒並不感冒,但美國文化的底色,其實還是為自己身上攜帶著的 父輩祖輩們的文化而驕傲。

別的不說,成龍當年參加奧斯卡穿的是唐裝,中式口語濃重,不妨礙他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華裔打星代表。

有句話說的挺對, 美國人素來尊重體系的建立者,而並非體系的追隨者。 把能否「融入」作為成功的標準的話,主動權永遠在他人手裏;以自己為中心建立社交圈,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

與其內耗自己,不如外耗別人

上面提到咱們東亞人出了點兒事總喜歡先反思自己,但這套,在美國行不通。

在美國,哪怕真是自己犯的事兒,人家都不會主動承認;你要主動攬責任了,最吃虧的也是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嘛。

就像小組作業,明明是大家都擺,還暗戳戳孤立你,你卻覺得是因為自己英文不行。那正好,他們順水推舟把責任都推給你。

比起反思自己來,還不如花精力確保自己的意圖傳達到位: 我作為一個你們文化的「異鄉人」已經在盡力溝通,你如果不好好聽,是你對我的不尊重。

教授上課區別對待你,真不舒服可以直接問問教授,為什麽多次不叫你/分配給你的時間比別人少。有時候不一定是歧視,而直接一點也有機會能解開這些誤會。

餐廳被服務員無視,就客客氣氣提高音量,告訴他們自己有需求,他們的反應非常失職;

小組活動全程記得全程保留自己完成的內容,讓教授知道自己的進度,碰到想白嫖的直接告訴ta。

敢於適當「惹麻煩」之後,你會發現留學生活舒暢很多。

寫在最後

事已至此,不管輿論中心的幾位大明星自己怎麽看,如果能借此奧斯卡烏龍的機會,把亞裔的尷尬處境暴露出來,對留學生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畢竟出國在外,有著相似的黑眼睛黃皮膚的我們,也不得不共享命運。

cr. American Born Chinese

在某一個時刻,我們也曾都是關繼威,都對著好萊塢的大明星、西方的精英文化,冒著星星眼,急切地想做出一番成就來,獲得他們的肯定。

但希望有一天,我們能不再依賴於他們的認可,去獲得尊重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