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倚天武功最強10位高手,少林三渡倒數第2,空見第4,第1已超越男主

2024-10-21影視

有沒有發現,【倚天屠龍記】時代的絕頂高手不少,但他們出場率卻很低。

這個時代真正的絕頂高手,不是已經離世,就是低調到在江湖上找不到影子。除了男主張無忌,因為主角光環,經常在江湖上炫戰績,其他的絕世高手,有的甚至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比方說,那個與張三豐齊名的明教前教主陽頂天,從未出過場,只活再傳說中;

那個讓謝遜膽寒的少林寺四大神僧之首的空見,更是因為大慈大悲,遭到謝遜的毒手掛了,只在謝遜的口述中留下只言片語;

而張三豐,更是基本不下武當山,甚至不會與人正面對決,不得已才會出一招;

還有黃衫女子,如果她不主動出來,江湖上根本沒人知道世上還有一個她;

最離譜的就是少林三渡,從倚天開始到結束,都沒出過少林寺,甚至趙敏帥西域高手們血洗少林寺時,他們都堅定地不露面。

雖然這些高手們有的很低調,有的沒出場就離世了,但是,若論倚天十大高手,絕對不能忽略掉他們。

第一,張三豐。 雖然大部份觀點都認為張三豐的武功,是高於張無忌的,但究竟能高出多少,卻是個大疑問。

實際上,張三豐的硬實力應該可以高出張無忌一個大身位,而武學境界則是遠遠超出了張無忌。

見識過張無忌九陽神功之後,張三豐認為張無忌的內力尚不及自己的精純醇正,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張無忌的內力,已臻絕頂之境,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張三豐平生所遇之人中,也只有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神雕俠楊過等寥寥數人,而當世高手,他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人了。

張三豐的觀點,很顯然是認為,射雕三部曲中,所有頂級高手,內功絕頂境界是一致的,但實際上,張三豐與郭靖從無交集,他遇到楊過的時候,尚且年幼,完全不通武功,也不可能知道對方的內功高到什麽程度,至於覺遠大師,大機率沒有成就九陽神功。

也就是說,張三豐當然知道,自己的內功當世沒有第二人可比,或者說,張無忌的內功品質,尚且遠不如張三豐。有人說,那是因為張三豐沒有學全九陽真經,所以,武當武學是有缺陷的。

武當武學有缺陷不假,但這是因為張三豐的境界過高,一直要精益求精的原因,並不是張三豐的純陽無極功不如九陽神功。

就實戰而言,張三豐秒殺鶴筆翁,而且,完全沒有把對方放在心上的表現,就是全書末尾的張無忌,也是絕對做不到的。

作為百代難尋的武學大宗師,張三豐的定位,是比拼達摩老祖的,而達摩老祖從未在金庸武俠當中直接出場。

也就是說,不止是【倚天屠龍記】,就算是全部的金庸武俠,張三豐也是武力天花板。

第二,張無忌。 張無忌不僅是倚天的男主,更是金庸武俠最強男主的有力競爭者。

雖然因為倚天武學表現的問題,張無忌的武功描寫並不太誇張,但是,其所修煉的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心法和聖火令武功四門絕學,卻全都是頂級武學。

九陽真經是天下所有內功的根基,九陽神功則是依托於乾坤一氣袋這個前所未有的前提。

原文道:

「原來便在這頃刻之間,張無忌所練的九陽神功已然大功告成,水火相濟,龍虎交會。要知布袋內真氣充沛,等於是數十位高手各出真力,同時按摩擠逼他周身數百處穴道,他努內外外的真氣激蕩,身上數十處玄關一一沖破,只覺全身脈絡之中,有如一條條水銀在到處流轉,舒適無比。這等機緣自來無人能遇,而這寶袋一碎,此後也再無人有此巧遇。」

也就是說,理論上而言,除了九陰真經的創制者鬥酒僧之外,天下能成就九陽神功的,也就是張無忌一人了。

如果類比乾坤大挪移,就算是創制者也未能練成第七層的案例,鬥酒僧本身能否成就了九陽神功都還很難說。

乾坤大挪移可以模仿天下武學招數,太極心法則是劃時代的內家拳心法,聖火令武功則是異域武功大成。

先不說硬比拼,但就武學配置而言,張無忌就是當之無愧的金庸武俠第一男主。

第三,陽頂天。 雖然沒有直接出手,但是從他當初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情況看,僅僅是因為時代差別而不如後來的二張而已,其實力之強,毋庸置疑。

第四,空見神僧。 空見秒殺謝遜的戰績,讓他的武功上限難以判斷,當然到不了二張的水平,但從謝遜對他的尊崇來看,比之陽頂天也幾乎不差多少。

第五,黃衫女子。 這女子最大的戰績,是可以秒殺黑化速成九陰真經的周芷若。但是,考慮到這個時候的周芷若,最多也就是當初梅超風的水平,而且其中還有黃衫女子熟悉九陰真經的加成,故而不能估計過高。

第六,百損道人。 他的武功主要是依據玄冥二老的實戰成績來判斷的,玄冥二老單挑實戰,只是敗在張三豐、張無忌手下而已。按照金庸武俠的慣例,百損道人的武功,應該比玄冥二老再高一檔。

第七——第九,少林三渡。 這三人的武功,比明教法王級別高出半個檔次,按照張無忌所說,已經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這種稱贊,僅次於張三豐而已。

第十,河間雙煞和玄冥二老。 河間雙煞這二人的實戰表現,明顯超過了楊逍和殷天正,至少比明教法王高出一籌。而玄冥二老憑借玄冥神掌可以秒殺明教法王,其表現也不次於河間雙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