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什麽是「俠」?南俠展昭和綠林好漢相比為何不同?

2023-12-19影視

如果你曾經歷過1995年,應會有這樣一段記憶——有段日子,每天晚飯後等到播放電視劇的「黃金時間」,好像無論調哪個電視台,螢幕上都是一張額頭上長著月牙的黑臉映入眼簾。正是那年,金超群、何家勁等人主演的【包青天】 (1993版) 登陸各大衛視。這部劇長達236集,播出的頻道又很多,以至於每晚看包公開堂審案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份。那時,就連幼稚園裏的頑童也會把片尾曲【新鴛鴦蝴蝶夢】改了歪唱:「昨日開封發大水,沖斷展昭兩條腿,展昭沒有腿,怎麽飛?」

沒錯,劇名雖然叫【包青天】,但人氣最高的恰恰是包公身邊那位武藝高強、玉樹臨風的展昭展護衛。即便是不諳世事的小孩,也會對那個飛檐走壁的展大俠充滿羨慕。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童年男神展昭不僅在宋史上查無此人,甚至在包公故事流傳的數百年間都難尋其蹤跡。他的出現,要到清代中晚期——在那個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合流的時代,一部【三俠五義】奏響清官與俠客協奏的幻想曲。

「成就當時石玉昆」

清道光年間,有位叫石玉昆的說唱藝人名動京城,他憑借高超的技藝,將開封府包青天斷案的故事講得栩栩如生。他對原有故事進行融合和創新,加上高超的說唱技藝,最終改編出一部故事較為完整、重點突出的石記「包公案」。當然,石氏說唱的包公故事之所以能夠在京城名聲大噪,有個關鍵點還在於其風格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公案故事,而是加入展昭、白玉堂、歐陽春、韓彰、蔣平等俠客。廟堂公案之外還有江湖故事,自然令無數聽眾沈迷其中,石玉昆也譽滿京城數十年。

1993版電視劇【包青天】中的展昭(何家勁飾)。這一人物出自小說【三俠五義】

這些精彩故事能得以流傳,多虧聽眾裏的「鐵粉」,他們將石氏口述記錄下來,整理成【龍圖耳錄】一書,把說唱文學改為章回體小說,使其能得以留存並繼續傳播,而這個版本的情節基本無增添,應該較接近石玉昆原版唱本。

從【龍圖耳錄】到後來廣為人知的【三俠五義】成書,還經歷數十年輾轉打磨,最終,【俠義忠烈傳】問世,當然,它還有個更廣為人知的書名——【三俠五義】。這部小說一經問世即暢銷京城,其受眾放射線到各階層,其中包括許多朝中大員。曾在道光時期擔任過翰林院編修,晚年又潛心研究學術的俞樾也很喜歡這部作品。到光緒十五年 (1889) ,俞樾索性自己操刀校閱,「援據正史,訂正俗說」,更名為【七俠五義】再行出版。這個版本除了第一回是俞樾重新撰寫之外,其他內容基本與【三俠五義】相同。至於該書暢銷的數年之內,市面上又出現的【小五義】 【續小五義】等著作,都屬於借著熱度由其他作者撰寫的續書,但它流傳最廣的書名還是【三俠五義】。

清光緒刊本【三俠五義】,為光緒九年(1883)重印本。【三俠五義】於光緒五年(1879)刊印後,迅速暢銷,數年內多次重印

何為俠者?

所謂「三俠」實則有四人,即北俠紫髯伯歐陽春和南俠展昭,此外丁兆蘭、丁兆蕙雙俠合為一俠。五義則是著名的「五鼠」——身輕如燕的鉆天鼠盧方、善挖地雷的徹地鼠韓璋、鐵臂神拳的穿山鼠徐慶、智謀不凡的翻江鼠蔣平、文武雙全的錦毛鼠白玉堂。

「包公案」的主角不應該是包拯包青天嗎?怎麽成江湖人士的天下了?

其實這恰恰是【三俠五義】最引人入勝之處,在這部作品裏,數百年來流傳的各種包公故事成了作者的素材甚至是背景板。他真正用心構造的,是一個恩仇千裏迢遞,滿目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

自元雜劇始,包拯就以鐵面無私、明察秋毫、為民請命的清官形象出現在各種藝術作品中,而乘著公案小說發展日趨興盛的青雲,包公這麽具有影響力的人物自然也成為小說創作者的必選IP。公案小說發展到明代,呈現出繁榮局面,最突出的標誌是出現一批公案小說集,迄今流傳在世的版本中,諸如【包龍圖判百家公案】 【包龍圖公案詞話】等作品皆以包拯作為主角來處理各類大大小小的案子。但【三俠五義】裏用很大篇幅塑造的俠士群像顯然不是傳統公案小說的風格,而屬於古典小說的另一大流派——俠義小說。

何為俠義小說?其精神在「俠義」二字。

俠的源流可追溯到先秦,【韓非子·五蠹】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站在法家立場,指出「俠」是憑借武力目無法紀,是擾亂社會秩序的人。這顯然與後來認知的俠有很大區別,至少沒有全面闡釋俠者的精神,只有超脫於秩序之外這一特征還算符合。然而僅僅是「以武犯禁」的社會不穩定因素,自然不能受到後世推崇,更不會產生諸如行俠仗義、俠肝義膽這類褒義成語。所以還得看看其他家的敘述。司馬遷在【史記】記載的一些生活於戰國時代到西漢時期的人物,曾是「任俠」出身。何為「任」?先秦墨家經典【墨子】這樣解釋——「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任,為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濟弱扶傾、仗義疏財,這算是道出「俠」的本質,也是俠者可貴的精神。

到了西漢,司馬遷成為第一位給俠者立傳的人,並且在【史記·遊俠列傳序】給「俠」下了定義。他寫道:

「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俠者,重義輕生,一諾千金,不受世俗約束又能扶弱濟困。

當然,列入【史記·遊俠列傳】的朱家、郭解、劇孟等人更像文俠;倒是【史記·刺客列傳】裏記錄的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等人更接近於後世俠義小說中塑造的江湖俠士,他們奉行「士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條,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生命短暫若流星,卻能在青史中留下幾道耀眼的血痕。

最早的俠義小說雛形要追溯到漢代的【燕丹子】,取材正是戰國末期燕太子丹與荊軻刺秦的故事。到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以及崇道求仙思想興起,藝術作品裏俠士的形象開始豐富,不再局限於士這一階層,而朝著平民化方向發展,甚至出現道士或女俠,這也標誌著俠者精神開始向世俗社會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模仿這種行為。發展至唐代,唐傳奇中已有相當多的俠義故事,諸如【柳氏傳】 【無雙傳】 【聶隱娘】等等,這些作品大多創作於唐代中後期,即安史之亂後,社會秩序遭到破壞,藩鎮豪強憑借權勢欺男霸女,百姓苦不堪言,希望有俠士來除暴安良的心願也在藝術作品中表現出來。

俠義小說成熟於宋代,興盛於明清,不同時期產生的作品都不免帶有時代銘印,反映了當時的價值觀。俠往往作為黑暗的社會秩序反抗者的標誌,其成分也三教九流,無所不有,這從名著【水滸傳】裏梁山好漢們的出身就能見一二。當然,盡管經過千年流變,但俠者本質精神依然保持著司馬遷給出的定義,一脈相承。

到【三俠五義】成書的晚清,俠義小說可謂汗牛充棟,但作為作品的核心精神,書中涉及俠士們行俠仗義的情節時,仍然在對「俠」的精神反復闡述。如第13回「安平鎮五鼠單行義,苗家集雙俠對分金」,主角之一錦毛鼠白玉堂首次登場,也是展昭與白玉堂第一次見面。作者透過展昭的視角,描寫白玉堂「武生打扮,眉清目秀,少年煥然」,他出場就在潘家樓行義,替一位老者還銀救下閨女,簡單幾筆就勾勒出一位英俊瀟灑、仗義疏財的少年俠客形象。原著在描述展昭對白玉堂義舉暗暗稱贊後,專門加了這樣一段關於「俠者」的評語:

真是行俠作義之人,到處隨遇而安,非是他務必要拔樹搜根,只因見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仿佛與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那個「俠」字。

【百幅京劇人物圖·白玉堂】,清末,絹本設色,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白玉堂是 【三俠五義】 裏「五義」之一的「錦毛鼠」,非常符合傳統完美俠客的形象,也是這部作品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南俠展昭

盡管有白玉堂、歐陽春、丁氏兄弟等群俠大展身手,但【三俠五義】畢竟不是一部純粹講江湖之事的俠義小說。前文說過,這部作品最早的藍本是石玉昆的「包公案」,其中諸多故事也取材於過去雜劇或公案小說。但到明末清初,公案小說式微,為迎合市場,像石玉昆這類很有頭腦的說書人開始將俠義故事融入傳統的公案故事中,俠義與公案雙題並進又有著密切的關聯,保留了傳統包公故事裏精彩斷案的故事底色,又加入展昭、白玉堂等人行俠仗義、鋤強扶弱的傳奇,使故事煥發新生。

不過,【三俠五義】裏的俠士又不同於傳統的綠林好漢。在清代之前,俠作為「以武犯禁」的代表,似乎天生就與代表秩序的官府為敵,尤其是自明代以來,隨著市民經濟興起,俠義小說中的俠客們帶著濃厚的市井草莽色彩,他們遊離於律法之外,或公開為盜,或聚嘯山林,公然與朝廷作對。那些權勢滔天、作威作福的官差,或是揚威鄉裏、欺行霸市的惡霸,百姓拿他們無可奈何,但綠林好漢、江湖俠客卻可以在頃刻間取走他們的項上人頭。所以聽說書人講到魯智深打死鎮關西、武松手刃張蒙方,百姓們無不拍手叫好。

相比之下,有「南俠」之稱的展昭與傳統俠義小說裏這些動輒扯起反旗的綠林好漢有很大差別。展昭,字雄飛,登場於小說第三回「金龍寺英雄初救難,隱逸村狐貍三報恩」。包拯在赴京途中的客棧裏初遇展昭,只見他「武生打扮,疊暴著英雄精神,面帶俠氣」,年紀約20歲上下,氣宇軒昂。此時展昭還是個江湖俠士,一出場就贈了一位落魄道人一錠銀子,為其解難,表現出仗義疏財的俠者風範。包公非常贊賞,約展昭共飲,「二人一文一武,語言投機,不覺飲了數角」。而當夜就發生包拯在金龍寺遇險的事件,幸得展昭出手相救才化險為夷。

包拯在金龍寺遇險被困,幸得展昭出手相救。展昭殺掉惡僧,救出包拯後,二人依依話別,也埋下了日後展昭追隨包拯的伏筆。出自【三俠五義連環畫】,蔣太祿繪

其後,包公在土壟崗被綠林人士趙虎搶劫上山,又是展昭及時出手救了包公,而且這次,他還向包拯推薦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人。這個情節可知南俠並非浪得虛名,展昭行得正、坐得端,在江湖上也具有較強的號召力。

俠義的官吏化、保鏢化

但相信愛看武俠小說的人都明白,在武俠世界裏,俠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超脫於體制之外,不受約束,而展昭卻接受了「招安」。這正是清代俠義公案小說中俠者一大特征——俠義的官吏化。

但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讓這些快馬恩仇的俠客都變成一堆官老爺,不僅看著別扭,而且無法引起社會共鳴,觀眾自然不會買賬,怎麽辦呢?很快,突破口被釘選到清官身上。清官與俠士,雖然一在廟堂,一在江湖,卻能從本質上找到頗多契合之處。首先,清官秉公辦案,必然要與有權有勢的奸佞作鬥爭,這與俠士路見不平的抗暴精神一致。其次,清官明察秋毫,鐵面無私,其目的也是為民申冤、為國鋤奸,這與俠士扶危濟困的行為也是一致的。第三,清官與俠士一文一武,相互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二者都代表著帝制時代民間價值觀裏認同的「公平」和「正義」。創作者們索性就將清官和俠士組合,讓武藝高強的俠士成為清官的守護者,攜手對抗黑暗邪惡勢力。這就呈現出清代俠義公案小說中俠者的第二大特征——俠士保鏢化。

【百幅京劇人物圖·斬雄飛】,清末,絹本設色,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斬雄飛實應為「展雄飛」,即展昭。他是「三俠」 裏的「南俠」,後經包拯舉薦,被宋仁宗禦封為禦前四品帶刀護衛,封號「禦貓」,在開封府供職,成為清官包拯的護衛

與黃天霸相比,【三俠五義】裏的展昭著實要溫和許多。首先,從身份上,展昭只是江湖上的名俠,沒有「落草為寇」的黑歷史,也沒表現出任何目無法紀的行為。其次,作者早早就讓展昭與包拯相識,又安排展昭幾次救包拯,迅速推進展昭效命開封府的情節。第三,展昭不像黃天霸那樣,要與過去江湖上的弟兄決裂,相反,在【三俠五義】裏,江湖豪傑都聚集到清官包公身邊,為其懲惡除奸之舉保駕護航。

所以我們會發現在【三俠五義】裏,不僅包拯、展昭等人清清白白,而且所有涉及宋仁宗的情節,無不在表現皇帝英明神武。那麽故事的矛盾和沖突如何體現?只能是一些當權奸佞來充當了。就以【三俠五義】的故事劃分來說,前半段主要講包拯辦案時鐵面無私、機智果敢,得罪了當朝太師龐吉,而後在眾俠士的幫助下與龐太師鬥爭。後半部份則將視角放在俠士們的江湖糾葛中,同時還虛構出一個皇親國戚襄陽王作為大反派,以眾俠士協助清官顏查散一起殲滅襄陽王的叛亂勢力為主線。

可問題來了,如果皇帝像書中塑造的那麽英明智慧、毫無瑕疵,又能重用明察秋毫的清官,連江湖俠士都誠心歸附,那又怎麽會出現朝中太師把持大權,社會上權貴欺壓百姓的種種不公現象?這的確是清代俠義公案小說始終未能解決的邏輯問題。也難怪魯迅頗為尖銳地指出這是「奴性」的表現,他說:「滿洲入關,中國漸被壓服了,連有‘俠氣’的人,也不敢再起盜心,不敢指斥奸臣,不敢直接為天子效力,於是跟一個好官員或欽差大臣,給他保鑣,替他捕盜,一部【施公案】,也說得很分明,還有【彭公案】 【七俠五義】之流,至今沒有窮盡。他們出身清白,連先前也並無壞處,雖在欽差之下,究居平民之上,對一方面固然必須聽命,對別方面還是大可逞雄,安全之度增多了,奴性也跟著加足。」

一方面,清代諸多俠義公案小說對於社會的黑暗與不公,往往塑造奸佞來作為清官對立面,回避根本的封建帝制問題,具有時代局限性。另一方面,從作品中那些揭露社會不公的情節,仍能看到作者的憤怒和期盼政治清明的願望。例如【三俠五義】裏的龐煜,仗著龐太師兒子的身份,克扣糧餉,強占民女,惡貫滿盈。可他遇到剛正不阿的包拯,最終被設計擒拿問斬。還有權貴葛登雲,欺壓百姓,無惡不作,還自持「侯爺」身份,「諒包公也無可奈何」,竟在堂上囂張地對所犯之事一一招認,沒想到包拯請出龍頭鍘,讓「葛賊」給這口鍘刀開了張。

帝制時代,將社會上的「公道」與「正義」寄托於明君、清官、俠士,固然是普羅大眾天真的幻想。但在傳統封建皇權思想與文字獄的雙重高壓環境之下,這種清官與俠士組合的出現,又何嘗不是一種自保式的抒發與吶喊。

幻想的破滅

過去,俠是秩序的破壞者,到清代小說裏,他們反過來成為穩定社會秩序的人,何樂而不為?這種做法雖然一定程度迎合了統治者,卻引發新的問題,既然這些江湖人士將來都是要替朝廷出力的,那麽他們必須像清官那樣清清白白、剛正不阿。魯迅說清代小說裏的俠士總被塑造得「出身清白,連先前也並無壞處」,可謂一針見血。

回溯元明以來,小說裏描寫江湖俠客、綠林好漢,不僅市井氣十足,而且幾乎不去避諱這一階層的匪氣,如【水滸傳】裏開黑店的張青、孫二娘;提著板斧濫殺無辜的李逵;截江搶劫殺人越貨的張橫、張順等等,換而言之,「好漢」未必都是好人。但到了清代小說裏,鑒於這些俠士後來都是要給清官當保鏢的,對他們此前的江湖往事,作者就要強行「洗白」,所以黃天霸雖然落草為寇,也要盜亦有道,不劫孝子節婦。

展昭在聽客棧人講述關於「五鼠」的事跡。「五鼠」分別是 :鉆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他們也是【三俠五義】裏的「五義」。出自【三俠五義連環畫】,蔣太祿繪

當然,小說裏俠士的清白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化。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南俠展昭,竟然也有「黑歷史」,而且這件事發生在他成為官差之後。事情是這樣的,有次展昭出差到地方辦事,地方官田太守請他大吃一頓,這是當時官場習俗,倒不奇怪,可接下來,田太守讓人擡著禮物送給展昭,而展大俠也欣然收下。

開封府包青天麾下的展昭在出公差期間竟公然收禮?放到現在也是一樁大新聞。可為什麽此事並沒有發酵?那是因為在清代就有人給展昭隱去了這樁黑材料。以上那段記載實則出自【龍圖耳錄】,應是石玉昆唱本的原始內容,而且這一橋段並不像刻意為之,大概就是當時官場習以為常之事,即使是講清官故事的石三爺也沒覺得有何不妥。但這個問題卻被問竹主人發現了,問竹對原始唱本「刪去邪說之事,改出正大之文」,說明他期望的這部作品不僅要故事精彩,而且融入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在流傳最廣的【三俠五義】裏,展昭收禮的情節被刪得一幹二凈,留下光明磊落、清清白白的形象。畢竟是包青天的人,當然要和包大人一樣奉公守法、清正廉明。

【百幅京劇人物圖·蔣平】,清末,絹本設色,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蔣平是「五義」之一,排行第四,綽號「翻江鼠」,身材瘦小,面黃肌瘦,形如病夫,為人機巧伶便,智謀甚好,且修養好,能屈能伸

相比南俠展昭,【三俠五義】將白玉堂塑造得更接近完美俠士的形象。白玉堂相貌英俊、年少有為,早年與貧寒書生顏查散結為兄弟後,俠肝義膽,為其鳴冤,多方相助。他又心高氣傲,曾因敗給北俠歐陽春而打算自尋短見;聽聞展昭受封「禦貓」,覺得自己被壓一頭,就非去京城與展昭較個高低。同時,他還黑白分明,心懷正義,當太監郭安準備毒殺忠臣陳林的陰謀被他撞破後,他當場將其格殺,沒有半點拖泥帶水,頗有「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古時義士風範。白玉堂有傲骨、有智慧、有棱角、有情義,無疑是【三俠五義】塑造得最為立體的人物之一。但即使如此超凡脫俗的俠士,原著在敘述完「五鼠鬧東京」這段精彩故事後,還是讓白玉堂受封禦前四品帶刀護衛,成為官俠。

俠士與清官結合,公案與俠義合流,決定了俠義公案小說裏俠士官吏化和保鏢化這兩大趨勢,一定程度上也在迎合統治者:一方面俠士輔佐清官鏟除奸佞,是為國家鏟除蛀蟲,龍椅上的帝王自然也是受益者;另一方面,將俠士納入體制,也擴大了宗法社會衛道士的隊伍,有利於鞏固他們統治。所以在【三俠五義】裏,宋仁宗看見蔣平表演後,會情不自禁說:「朕看爾等技藝超群,豪俠尚義。國家總以鼓勵人才為重,朕欲加封你等職銜,以後也令有本領的各懷向上之心。」

這也反映了當時民間對統治者天真的幻想。【三俠五義】盛行於清光緒年間,時局動蕩不安,尤其在甲午戰爭後,民族矛盾尖銳,加上北方連年水旱災難的影響,最終引發義和團運動。當時這場民間運動以「扶清滅洋」為旗幟,一來規避風險,二來也期待統治者能覺得「民氣可用」而加以支持。然而,慈禧可不是小說裏的宋仁宗,當義和團已毫無利用價值並已成為負資產時,清廷就毫不猶豫地向他們舉起屠刀。

看來,清官與俠士的協奏曲終究只是帝制時代老百姓的一個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