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茶館不賣茶,古人的生意經。

2024-01-20影視

最近無意中在短視訊平台看到一部電影片段,是一部老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乾隆下江南路過一家茶館喝茶的故事,倒不是電影故事吸引了我,而是茶館不賣茶的生意模式,讓我感到好奇。

【乾隆下江南】是1977年由李翰祥執導的香港喜劇片,雖然是一部四十多年前的電影,但不管是劇情和演技簡直是吊打現在的小鮮肉星二代橫行的電影。

今天不說這些,說多了來氣,言歸正傳。

乾隆十六年期間,乾隆奉皇太後南巡到揚州,為體察民情,乾隆假扮商人撇下侍衛一人外出「尋樂」。期間,來帶一家,在揚州最著名喝葷茶的茶樓一一樂園茶樓。

由上面的劇情截圖可以看出,乾隆遇到的這家茶館,是一家只賣水的茶樓,在熱情多嘴的店小二指點下,才知道原來揚州喝葷茶的茶樓賣的是各種小吃和酒水,唯獨沒有茶葉賣。於是乾隆嘲笑道「茶館不賣茶,那叫水館算了」

在小二的解釋下,乾隆只得去對面茶莊買茶葉。透過鏡頭我們知道,原來古代的龍井茶就有這種小茶包。老電影不僅好看,而且還給我們普通觀眾普及了很多知識。

為什麽茶館不賣茶呢?有人會疑惑。

其實透過本質我們可以知道,其中蘊藏了很多的生意門道。茶館這種型別早在宋代就已經出現,在明代時期得到發展,至清代更為興盛,茶館的型別更加豐富。

例如:鴻福園、春和園,這類茶館,他們不僅提供烹茶服務而且會給顧客提供美食。可以說是商業化的發展讓其從幕後慢慢回到台前。

揚州早茶跟廣州早茶雖然是兩個派系,但是廣州早茶最初是借鑒揚州早茶的,古時揚州是中國經濟中心,廣州人來揚州做生意發現早茶文化不錯,就帶去了廣州,這就發展成了現在的廣州早茶。我們知道,那時候的廣州還是窮鄉僻壤,經濟落後,往往是發配邊疆的地方,所以說揚州才是早茶的發源地。

茶館不賣茶,我覺得是一種很精明的生意模式,我覺得有三個門道。

(1)保持繁榮的市場生態。

說起一個故事,大家肯定不陌生:「 猶太人開加油站賺了錢,第二個人在加油站邊上開飯店,第三個人開超市,但中國人不是這樣,中國看第一個人開加油站掙錢,第二人迅速開加油站,第三個也開加油站,最後一起死掉了 」

茶館不賣茶,道理與加油站的故事相通。一方面可以把生意獨立出去,讓周邊多幾家買茶的維持市場繁榮,同時也可以為想買茶的提供試茶的場所,一邊試茶,一邊品味茶館的小吃。試完茶不錯,回頭還能多買點茶葉,兩者是相互促進的。

看來古人的生意頭腦並不比猶太人差,他們懂得生意不能一家做,更不能都做同樣的生意。

(2)維持高額的利潤。

我們知道,不管是茶館還是餐廳,顧客在消費完後,心裏面總有一把算盤,有的會感覺這家的菜不錯,真便宜。有時候會感覺,不好吃還這麽貴。總會有這種消費後的心態。

茶館不賣茶,就像很多沿海海鮮店不賣海鮮,只做加工的道理是一樣的,把茶葉的采購成本轉嫁到其他店鋪,讓顧客的支付成本拆開了,就像買茶買了50元,在茶館消費了90元,消費後讓顧客感覺,這家茶館消費水平不貴,價格平民。如果茶水和小吃放在一起消費,那就是140元,對於一頓早茶,著實讓人感覺有點貴。

茶水分開,就是抓住了顧客消費心理感受。在總體客單價不高的情況下,可以保證其他產品的利潤空間。

(3)轉移口碑,轉移成本。

作為一家茶館,茶葉的好壞,多樣性,直接影響茶館的開點成本,古代的保存技術比較落後,如果采購繁多的品種的茶葉,一方面庫存成本和產品品質都會加大。

把茶葉剔出去,可以有效降低各項成本。

其次,在茶葉品質口碑上面,可以轉嫁出去,茶葉的好壞無關茶館,反正是顧客自己挑選的。

好了,古人的智慧,我們現代人永遠想不透。看看現在所謂的現代化市場經濟下,還能在卷嗎?

感謝各位看官的捧場,賣點小茶還債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