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二戰菲律賓戰役:60萬日軍戰死5萬慘死45萬,美軍如何虐打日軍?

2024-08-22軍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尾,德國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德國頑抗到底,面對盟軍東西並進還妄想著翻盤,最後被盟軍徹底滅亡,國內幾乎所有大城市淪為廢墟,軍隊全部報銷。

但是日本就不同了,日本本土除了被轟炸之外,沒有多大的損失,只在沖繩島上和美軍打出一場「玉碎戰」。最後隨著兩顆原子彈落下,日本放棄抵抗,宣布投降。

後世認為,美國如果不丟原子彈,上岸去血拼日軍,美國將會承受百萬人以上的傷亡,還可能打不下日本本土。

畢竟當時日軍還有幾百萬人活動,更有上千萬民兵,美國要打敗日本是不容易的。

但實際上,美國強攻日本,不會只是用武力,他們還有一個殺傷力更大的武器——饑荒。

早在菲律賓戰役期間,美國就「餓死」了菲律賓群島上的50多萬日軍,這些日軍在戰鬥裏僅僅戰死5萬多人,剩下的約45萬人都是在山裏逃竄,最後餓死、病死、自殺的。

縱觀整個二戰,日軍從未在一次單一戰役裏出現如此大的傷亡,要知道整個8年抗戰,侵華日軍傷亡70多萬,陣亡20多萬,但菲律賓戰役的陣亡日軍就是侵華戰爭的一倍。

美軍此後也認識到了「斷糧」的重要性,菲律賓戰役之後就切斷了東南亞和日本的聯系,讓日本陷入糧食危機。

菲律賓戰役是美國陸軍的驕傲,是麥克亞瑟的復仇之戰,當時已經是1944年,美軍完全可以進攻台灣地區或者沖繩地區,為什麽要選擇在菲律賓登陸?

當時,這場戰役是怎麽進行的?戰況又有多慘烈呢?

{1}

馬利安納海戰結束,日本國門告破

1943年初,美國和日本在所羅門群島的大戰結束 ,在決定勝負的瓜島戰役裏,日軍損兵折將。靠著海上和空中優勢,美國海軍陸戰隊把2萬日軍圍死在瓜島,大部份日軍病餓而死。

從此以後,日軍在太平洋上已經不是美軍的對手,海軍沒有航母艦隊當「壓艙石」,被美國太平洋艦隊追著打。

日本陸軍開始收縮戰線,在西太平洋的群島上龜縮 ,東南亞日軍減緩攻勢,對新幾內亞島的進攻後勁不足。

而美軍乘勝追擊,太平洋艦隊先花了半年時間把日軍徹底趕出所羅門,然後向被日本控制的馬紹爾群島進攻。

在南線,經過補給和整頓的美國陸軍則從澳洲出發,進攻新幾內亞島,消滅在新幾內亞的日軍。

1944年,美國即將進攻馬利安納群島,這是日軍「國防圈」的大門,開啟這裏,美軍的B29就能把炸彈丟到東京。

日本聯合艦隊決定孤註一擲,制定了「阿號作戰」,要在馬利安納和美軍決戰,不成功便成仁。

不過,「阿」號作戰剛出爐,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就死於空難,豐田副武接任聯合艦隊司令, 日軍未開戰先折帥,結局可謂已有預兆。

1944年6月,美軍進攻馬利安納群島,戰鬥於6月11日爆發。

美國太平洋艦隊圍攻馬利安納核心的塞班島,日軍三個航母艦隊從菲律賓前往支援,美日海軍在6月19日正式交戰。

當時日軍士氣很旺盛,海軍航空兵密集撲向美軍,但卻在空戰裏損失慘重。

因為日軍「零式戰機」的戰鬥力早已落後於美軍的海盜、地獄貓,加上美國海軍的防空火力更強,日軍在馬利安納海戰一敗塗地。

在這次戰役裏,日軍2艘航母被擊沈,近400架新出廠的戰機被擊落,戰役以慘敗收場。

美軍啃下塞班島之後,日本國防圈的大門洞開,B29可以從這裏覆蓋菲律賓群島、日本本土、台灣列島,日本海軍在軍部備受批評。

然而,馬利安納戰役一打完,美軍參謀部卻對下一步的計劃有了爭議——美軍面前有幾個選擇:打菲律賓?打沖繩?打日本本土?打台灣地區?。

其中,打日本本土比較激進,打沖繩地區和台灣地區也比較困難。且不說日本本土,沖繩和台灣這兩個地方在當時都是日本帝國強搶後經營了幾十年的「領土」,可以說「城高池深」。

相比之下,菲律賓則是個好選擇,美國陸軍非常主張進行菲律賓登陸,麥克亞瑟將軍要為兩年前的失敗復仇。

對此,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曾表示:

「沖繩、菲律賓都不用打,先把太平洋上日本剩下的小島啃完,再打台灣列島,切斷日本的海上交通,日本就會被困死。」

但美軍參謀部卻決定先打菲律賓,這不僅是為了全域著想,更是為了美軍的平衡。

原來,美國陸軍在太平洋上存在感太低,麥克亞瑟現在帶著陸軍北上,雄心勃勃,政府必須照顧陸軍的感受。

加上麥克亞瑟兩年前被日本趕出菲律賓,他正憋著一肚子火 ,所以當菲律賓戰役的計劃出爐後,麥克亞瑟摩拳擦掌,誓要一雪前恥。

{2}

起名「捷號作戰」,卻是必敗之戰

日本方面,自從馬利安納海戰打完,日本海軍徹底沒戲唱了,美國控制西太平洋制海權,潛艇在東亞和西太平洋遊弋,日本艦隊一出航就會被發現,甚至擊沈。

在東南亞的近海,日本艦船還經常遭到美國海軍和陸軍航空兵的圍毆,1944年末損失數十艘軍艦。

在東京大本營的戰圖桌上,日本海軍進行了多次推演,但無論是在什麽海域和美國相遇,結果都是失敗。

此時,美日之間的艦艇數量、品質,艦載機數量、品質,都有了巨大差距,日本海軍在近海相對安全,出海就是自殺。

但是日軍不可能坐以待斃,尤其在美軍開始轟炸東京後,天皇下令必須制止美軍飛機的行動,軍部不敢怠慢。

然而,當時日本最恐怖的隱患還不是美軍的轟炸,是美軍對日本海上補給線的破壞。

由於美軍已經開始擊沈日本商船,日本本土極度缺乏燃油和橡膠、大米 ,如果美國進一步占領菲律賓地區、台灣地區,那日本和東南亞的航線就會徹底中斷,日本人會被餓死在本土。

為破這個死局,日軍大本營最終拿出了「捷號作戰」計劃 ,共分為4個部份,1號指代菲律賓,2號指代台灣和琉球,3號指代本土,4號指代北方的千島群島。

1944年秋天,美軍從菲律賓南部進攻,已經有占領菲律賓的意圖,日軍敲定「捷1號作戰」,緊急組建「第14集團軍」。

同時,日軍把發配到關東軍賦閑的「馬來之虎」山下奉文調到菲律賓擔任指揮,這是日軍後期少有的名將。

山下奉文臨危受命,軍部也給了他很大的面子,要人給人,要武器給武器。

當時,日軍第14集團軍的配置堪稱「豪華」。

從日本文獻上看,在1945年投降前,這支部隊包含第1、第8、第10、第19、第23、第26、第30師團,以及菲律賓本地「獨立混成旅團」擴建的第100、第102、第103、第105師團。

加上第2戰車師團,一共13個師團,還有第1挺進集團、第4飛行師團、以及獨立混成第54、55、58、68旅團。

再算上加上當地的炮兵、治安、通訊、醫療等等部隊,雜七雜八不下100支人馬。

一看這個編制,第14集團軍的陣仗跟1937年的侵華日軍差不多,加上菲律賓的一些海軍部隊,日軍記載這支守備軍有近60萬人,是當時日軍在海外最龐大的作戰力量之一。

考慮到當時日軍軍力已經非常緊張,中國派遣軍還在打「豫湘桂會戰」,在菲律賓用兵60萬著實是很奢侈的,由此也能看出菲律賓對日本的重要性。

但山下奉文大將對守住菲律賓沒有自信,這倒不是他本人的問題,而是部隊問題重重。

這60萬日軍裏,一線彈頭隊大概二三十萬,而且都不是1941年以前的老部隊,很多是拉來湊數的,比如編號100以後的一些師團,戰鬥力只比民兵略強。

此外,日軍還缺乏重武器,缺乏飛機,完全失去了制空、制海權,在運送士兵的時候都被美軍狠狠偷襲。

比如第26師團,就在援助菲律賓途中遭遇美軍飛機,上萬士兵淹死,僅「玉津丸」一艘運輸船沈沒就帶走4700多名日軍生命。

所以仗沒開打,山下奉文就知道此戰必敗,自己的任務只是盡量拖延美軍。

{3}

雷伊泰灣大敗後,菲律賓日軍陷入重圍

1944年10月20日,美軍在菲律賓的雷伊泰島展開登陸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傾巢出動,分三個艦隊前來菲律賓雷伊泰島附近支援。

美軍登陸期間,日本海軍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爆發了激烈的雷伊泰灣海戰,這是二戰歷史上最後一場大海戰,也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

這場海戰中,美日海軍在錫布延海、蘇裏高海峽、恩加尼奧海峽、薩馬島發生多次碰撞,雙方的軍艦總排水量超過200萬噸。

其中,日軍出動4艘航母、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本土沒剩下任何主力艦。

日軍的戰術是多路出擊,吸引美軍主力出海,讓戰列艦部隊奇襲雷伊泰灣,打垮美國的登陸部隊。

但日軍沒能在雷伊泰灣創造奇跡,大和號為主的「栗田艦隊」沒有擊敗雷伊泰灣登陸美軍 ,美國海軍壓倒性的優勢反倒讓日軍疲於奔命。

10月20日到10月25日,日軍沒占到什麽便宜,僅擊沈美軍三艘輕型航母和護航航母、三艘驅逐艦,卻被美軍打掉所有的4艘輕型航母,3艘戰列艦,6艘重巡,11艘驅逐艦。

此戰中,日本的損失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四分之一,日本海軍此後名存實亡。海軍被打垮後,駐紮菲律賓的日軍心裏百感交集。

雷伊泰灣海戰之後,美日作戰轉入陸戰階段。美軍第一批15萬人登陸菲律賓,他們將面對雷伊泰島的日軍第1師團、第16師團。

這兩個師團當時的戰鬥力不俗,16師團是常駐菲律賓的部隊,齊裝滿員,第1師團則是日軍的精銳,當時從關東軍調來,士氣很足。

可是再強的日軍,也頂不住美軍重炮和飛機天天轟炸,日軍只能背靠山巒地形死守。 開戰之後,菲律賓居然還刮起熱帶風暴,美軍飛機飛不起來,讓日軍有了喘息之機。

日軍趕緊往雷伊泰島送部隊,但被美軍空中攔截,損失慘重,第26師團和第68旅團基本在雷伊泰島外海報銷,只有幾百人活著到了島上。

日軍在雷伊泰島上守的時間越長,美軍的優勢越大,因為海上補給斷絕,日軍糧食、彈藥全部告急 ,甚至連藥品都極度匱乏,傷員無法醫治。

1944年底,雷伊泰島上的幾萬日軍幾乎斷糧,士兵每天的口糧是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子彈也按人頭分發。

1944年12月25日,美軍基本占領雷伊泰島,日軍轉入地下作戰,當時山下奉文給雷伊泰島日軍發電報,一共八個字,卻把雷伊泰島日軍打入地獄:

「自給自足,永遠抗戰。」

日軍被迫化整為零,在叢林裏自尋生路,大部份人餓死或者病死。

一些餓極了的日軍先搶劫當地的菲律賓人, 後來沒得搶,就開始吃死人,先吃美軍,再吃戰友,很多人不堪壓力而自殺。

1945年1月,雷伊泰島上的日軍終於扛不住了,開始分散突圍,結果卻被菲律賓遊擊隊痛毆。 當時第1師團一萬五千士兵,只有700多人離開雷伊泰島,剩下一萬多人死在了島上。

至於美軍,在拿下雷伊泰島後,則聯合剛組建的菲律賓軍隊進攻呂宋島,當時山下奉文帶著25萬大軍鎮守這裏,雷伊泰灣海戰後失去軍艦和戰機的日本海軍一萬多人也加入了戰鬥。

山下奉文把手下分為三部份,橫山靜雄中將的「振武集團」8萬人防禦東南部,塚田理喜智少將的「建武集團」3萬人防守巴丹半島一帶。

山下奉文本人,則率領「尚武集團」15萬人,防禦廣闊的呂宋島北部卡加延河谷。

麥克亞瑟則把呂宋島戰役看做自己的「雪恥之戰」,他讓太平洋艦隊上千艘戰艦和數千架飛機給自己開路,先把沿海地區的日軍工事打擊了一邊,又把島內的日軍建築物犁了兩回。

最後,他派28萬人在1月9日登上呂宋島的「林加延灣」。

{4}

餓到吃屍體,日軍遭受二戰最大損失

登陸開始後,日軍出動神風特工隊,對美軍日夜襲擊,但是大部份飛機都被美軍擊落。

在1945年1月中旬,日軍損失600多架飛機,僅造成美軍80多艘艦船的損傷,都是護衛艦或者登陸艦。

隨後,因為美軍太平洋艦隊受命回頭攻打硫磺島,美國海軍撤走了大量主力,但美國陸軍在菲律賓已經勝券在握。

此時,日軍25萬人困守孤島,缺乏重武器。 麥克亞瑟按照慣例,讓坦克部隊擔任前鋒,第14軍直插馬尼拉,爭取解放這座首都城市。

日軍一開始打得也很堅決,陸軍士兵在山谷和城鎮死守,防禦美軍。但美軍有謝爾曼坦克,有重型榴彈炮,日軍的火力非常糟糕,僅有的小坦克在「謝爾曼」面前也脆的像紙。

在戰鬥中,美軍雖然占據主動,但美軍第6集團軍依然穩紮穩打,每天推進4-8公裏,畢竟島上有25萬日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入包圍圈。

可因為第6集團軍進展太慢,麥克亞瑟曾威脅把第6集團軍司令克儒格撤職,但克儒格就是不改本色。

美軍不急,日軍那邊可慌了神——日軍25萬人,一線彈頭隊撐死15萬,在呂宋島山裏各種山巒上修工事。他們在雨林中忍受雨水和蟲咬,吃著發黴的糧食,隨時等待美軍的到來。

美軍的進度一慢,這可熬死了被雨淋被蟲咬的日軍。

從1月中旬到2月初,美軍相繼解放巴丹半島和馬尼拉,麥克亞瑟冒著被日軍偷襲的危險坐吉普車前往巴丹集中營,「拯救」當年被自己甩在身後的部下。

在馬尼拉戰役,日本海軍不聽調遣,不願撤退,執意死守城市,進行「玉碎」戰爭。

日軍喪心病狂,先在城裏夜夜笙歌,飲酒作樂,美軍圍城後,日軍又在城內搞大屠殺,並進行自殺式巷戰。

馬尼拉戰役伴隨著「馬尼拉大屠殺」, 從1945年2月7日打到2月27日,除了1萬4000名日軍死亡外,10萬菲律賓平民也死於誤傷和有組織的屠殺,這是二戰裏最殘酷的屠城之一。

解放呂宋島南部後,美軍聯合菲律賓軍隊揮師北上,和山下奉文決戰。

不過,雖然山下奉文手上軍隊不少,但他沒做出怎樣的抵抗。

3月初,10萬美軍進攻卡加延河谷,山下奉文在地圖上謀劃了一次反擊戰,但前線的部隊已經調不動了。這倒不是日軍士氣低落,不敢打,而是前方斷糧,士兵實在走不動了。

加上美軍頻繁轟炸,日軍基層建制被打散,日軍很多部隊消失在叢林裏。

美軍不斷推進,山下奉文只好帶著部隊北逃,躲在呂宋島北方的山裏。

這時候如果有海軍在,日本完全可以從呂宋島北部把山下奉文的部隊撤走,但這時候已經沒有日軍軍艦敢接近菲律賓了。

由此,呂宋島的日軍進入了長達半年的地獄時期,外面補給斷絕,大部隊失聯,日軍小股部隊在山裏挖野菜,挖木薯果腹,不僅要防著美軍進攻,菲律賓遊擊隊也是他們的大敵。

當地遊擊隊有全套美械,比日軍更熟悉地形,經常偷襲日軍,並殘酷虐殺日本俘虜。一向以殘忍著稱的日軍,面對遊擊隊也無可奈何。

大概在1945年夏天,日軍開始大量餓死或者自殺,日本士兵經常向美軍發起死亡沖鋒,只求一死。

少數幸存的日軍回憶:隊伍裏缺乏食物,吃人都是常事兒,甚至有的重傷員剛死,身體還溫熱,肉就被割下來去烤。

更慘的是被日本人抓住的戰俘,他們可能被生吃,內臟做成刺身,四肢的肉則火烤。

但哪怕吃人,也解決不了日軍的糧食問題,25萬日軍陸續餓死、病死在菲律賓。

美軍對這一情況心知肚明,他們不是沒有招降日軍,但日本人在「武士道精神」的洗腦下拒絕投降。甚至有士兵因為想投降,被軍官斬首示眾。

看到呂宋的戰事結束,美軍開始分頭收復其他島嶼,一個個孤島上的日軍被逐漸圍殺,幾乎十不存一。

呂宋島的守軍25萬人,最後活著離開的不到5萬,20萬人死在島上,大部份是逃亡時期死去的。

加上其他島嶼的傷亡,戰後日本厚生省數據顯示,日軍在菲律賓陣亡近55萬人,這是二戰裏日軍最大的單一戰役傷亡。

打完菲律賓戰役,日本和東南亞的聯系徹底中斷,日本此後缺乏燃油,連軍艦都開不動了。 可以說一場菲律賓之戰,基本宣告了日本帝國的死亡。

參考資料:

1.【航母經典戰例點評之八:雷伊泰灣海戰】,張文旦

2.【"馬來之虎"山下奉文】,柯日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