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現在的俄軍,與開戰之初的俄軍有什麽不同?

2024-07-19軍事

在俄烏沖突初期,俄軍主要依賴合約兵和義務兵的混合服役體制,其中合約兵比例較低,約占總兵力的六成。

由於財政狀況和征兵政策的限制,俄軍內部存在大量僅接受過基本戰術訓練的非職業軍人。這些士兵的作戰經驗和心理素質相對較弱,加之缺乏足夠的戰前動員,使得他們在面對實戰時顯得準備不足。

從戰線變化就可以看出,集中了較多合約兵(職業兵)的58集團軍和VDV空降軍一度打出了勢如破竹的局面,主要戰績是在烏克蘭南部的札波羅結、赫爾松一線。

而其余戰線上要麽推進緩慢,如烏東頓內次方向,當然這個方向推進緩慢和烏軍修築了8年的防禦工事和以烏東民兵為主力的軍隊構成有關。要麽一潰千裏,烏軍的卡爾可夫反攻,幾乎是在一天之內就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充分暴露了俄軍戰前準備不足的缺陷。

但隨著俄軍對烏戰略,從短期向長期的轉變,從2023年初開始,俄軍在兵力、兵員素質上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俄軍幾乎暫停了整條戰線上的攻勢,只有以僱用兵為主的華格納集團在進攻巴哈穆特,其余戰線俄軍均在進行休整,用於補充兵力、武器,以及新兵訓練。

自開戰以來,俄軍總兵力突破200萬人,在烏克蘭部署,包括前線和後方休整部隊,兵力接近100萬人。這還不包括俄國內的僱用兵組織、國際誌願軍、烏東部份民兵。

開戰後新增的士兵基本都是合約兵,這些士兵待遇高、裝備齊全、自願參軍士氣高昂,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可以說與開戰之初已經完全不同了。

在成功擊退烏軍在札波羅結展開的大反攻後,俄軍的士氣可以說來到了開戰以來的最高點。進入2024年以後,俄軍在烏克蘭東部和北部又取得的一系列軍事勝利,這說明俄軍的士氣和狀態仍然維持在高點。

在裝備方面,俄軍在初期主要依賴現有庫存的老舊裝備,如T-72、T-90坦克和D-30榴彈炮等。這些裝備雖然具備一定的戰鬥力,但在面對現代化戰爭時顯得力不從心。

此外,由於彈藥和油料等後勤補給不足,俄軍在作戰中經常出現裝備丟棄和戰鬥力下降的情況。

也是從2023年初開始,俄軍開始大規模更新和升級裝備。中部軍區不斷為部隊補充各種型號的先進武器技術裝備,如T-72Б3М和T-90М「突破」坦克等。

這些坦克經過現代化改造後,具備更強的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顯著提升了俄軍的突擊作戰能力。此外,俄軍還列裝了大量新型火炮、飛彈和無人機等裝備,以增強火力打擊和偵察監視能力。

這些地面裝備的升級,使得俄軍能夠有效穩定防線,即便是剛剛占領的地區,也能抗住烏軍的反撲,為俄軍持續小規模突破創造了保障前提。

裝備上變化最大的還是俄空天軍。

戰爭之初,俄空天軍基本無法實作戰略打擊,只能保障一個方向的戰役級作戰,而即便如此,也因為缺乏精確彈藥,使得空中打擊效率極低,無法充分發揮制空權優勢。

不過到了2024年,空天軍已經可以做到平均每14分鐘向烏軍陣地發射一枚制導航彈,空中精確打擊能力正在不斷加強。

這一點在俄軍近期的卡爾可夫攻勢中就可以看出。這一方向上進攻的俄軍並沒有大量使用坦克裝甲車,進攻手段主要是以輕步兵為主,但是炮火火力、打擊精確度,空天軍支援力度相當恐怖。

俄軍升級後的遠端精確打擊能力,對烏軍後方進行了成功地「遮斷打擊」,將烏軍大量重型裝備消滅在進入前線前,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的「遮斷打擊」效果。

這使得該方向上的烏軍也不得不以輕步兵的方式與俄軍近距離作戰,雖然烏軍擁有人數優勢,但是由於地形限制,優勢兵力無法展開,優勢也無法發揮。

值得一提的是,俄軍在這條戰線的巷戰中,使用FAB-500、FAB-1500等大當量航彈轟擊烏軍駐防的大樓,近距離使用這種當量的武器很容易造成誤傷,但這也說明該方向上的俄軍對打擊精準度很有自信。

除了戰術上的打擊,俄軍在戰略上的打擊也在不斷加強。

2022年下半年,俄軍一度只能使用從伊朗進口的自殺式無人機進行戰略打擊,這種無人機雖然廉價,方便生產,但是飛行速度慢,當量有限,很難造成嚴重破壞,但俄軍由於缺乏精確打擊彈藥,因此不得不用來當巡航飛彈用。

但進入2024年以後,在俄軍對於烏軍後方的打擊新聞中,關於伊朗「小摩托」的報道已經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口徑」巡航飛彈和「匕首」高超音速飛彈越來越多。

最具有說服力的戰果是俄軍對海馬斯火箭炮的打擊,俄軍在2024年以前雖然報道過了幾次打擊海馬斯,但沒有公布可視戰果,從美國方面公布的海馬斯返回本土維修的照片中,也只能確認一輛發射車有被破片擊傷。

但是在2024年以後,擊毀海馬斯的視覺化戰果不斷湧現,最誇張的是在6月份,海馬斯在2天內損失了至少3門。

海馬斯一直活動於後方,透過機動性和手長的優勢,讓俄軍很難捕捉。此前俄軍的高空偵察無人機很難長時間深入烏軍控制區偵察,就算偵察到了,調集打擊火力效率也慢。

而如今海馬斯的大量損失,反而是說明了烏軍防空能力的下降,以及俄軍偵察打擊效率的提升。這對烏克蘭來說不是好訊息。

反觀烏軍這邊,並沒有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反而成了被消耗一方。

烏軍巔峰時一天能發射超過1萬發炮彈,但是現在只能勉強維持在2000到3000發。同時,俄烏之間最新的火炮交換比達到驚人的41比100,這意味著烏軍可使用的火炮數量還在不斷下降。

烏軍的裝備主要依賴於西方援助,因此其技戰術上也必須依賴西方的戰術戰法。但西方只是援助武器,並不援助整個作戰系統,這使得烏軍即便用上了西方武器,也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效能。

更不用說,西方援助的武器數量依然十分有限,烏軍方面仍在大量使用老式蘇式武器。所以烏軍當前可以說沒有什麽作戰體系而言,是有什麽就用什麽,作戰效率可想而知。

需要強調的是,烏克蘭能夠使用的資源並不是無限的,武器裝備其實還不算什麽,士兵才是更為重要的。當前烏克蘭前線平均年齡47歲,最新征召的20萬人平均年齡也有40歲,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訊號,很有可能意味著烏克蘭已經沒有多少可戰之兵了。

俄軍方面當前其實還有一個大問題沒有解決,即電子戰能力,俄軍反饋說,俄軍前線80%的傷亡來源於小型無人機。

無法在電子戰上壓制無人機,會使得俄軍在進攻時依然要承擔較大的傷亡。據悉,目前俄軍每月陣亡人數約400-500人,傷亡大約2500人,仍然是一個較高的水平。

如果能成功壓制烏軍無人機,俄軍傷亡的下降程度可想而知。

當然需要註意到的是,俄軍的傷亡中有超過一半都是僱用兵、國際誌願兵、烏東民兵,因此正規軍傷亡在俄高層看來,可能還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