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軍改後解放軍取消師團建制,采用旅營建制。師級編制源於袁世凱小站練兵,後清政府編練新軍。現因軍工發展和人才充實,實作師改旅、團改營,提高軍隊作戰效率及戰鬥力。
眾所周知,軍改後解放軍部隊取消了「師團建制」取而代之的是「旅營」建制,相對於以前的單一兵種的「旅營」建制,現在「旅「是合成旅,而「營」也變成了合成營。
師級編制是中國采用現代軍事編制體系的最初編制,其最早出現是袁世凱的小站練兵,當時的師級編制叫做」鎮 「,模仿德軍編制,師下轄兩個步兵旅,每個步兵旅下轄兩個步兵團,同時師部直轄炮兵團,騎兵團,工兵團,輜重團,全師標準編制人數12500人。
標準北洋步兵師編制(人數:12500人)
兩個步兵旅(四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工兵團,一個輜重團
清朝末年清政府為了整頓軍隊提高軍事作戰能力進行軍事改革,軍事改革的大體計劃是全國進行編練新軍,其中:清政府直接編練新軍6個師,地方每個省編練新軍1個師。
清政府軍事改革編練的新軍都屬於野戰軍,軍餉跟補給原本都應該歸清政府負責,但是由於當時清政府由於財政緊張,各省編練的新軍的軍餉跟武器裝備都由各省自己負責,所以當時各省編練的新軍都形成自己獨立的後勤補給系統。
北洋政府時期,每個省駐防一個師,師長兼任省督軍,師長隨師部直屬駐省城,各個步兵旅分駐省內各道(相當於市),步兵旅旅長兼任地方鎮守使,各步兵團分駐縣城,步兵團團長兼任城防司令。
北洋時期軍事職務對應:
督軍(省軍區司令)等於師長,鎮守使(軍分區司令)等於旅長,城防司令等於團長
軍隊平常是分散的省內各處,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這些輔助兵種由師部統一管理,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大的軍事戰鬥,師部只要將輔助兵種派到對應的方向,這樣自然減少大範圍的軍事調動。
打個比方:一個師只有一門炮,下屬兩個步兵旅四個步兵團分別駐守在省內各個地區,這一門炮應該分配給哪一個步兵團,當然只能將炮放在師部,到時哪個團要用炮,再由師部把炮運過來。但是因為從師部調炮要時間,所以這樣就會影響作戰效率。
為什麽不給每個團配置一門炮,還不是因為炮不夠,當然維護一門炮也是相當復雜,所以一直以來輔助兵種都是由師部統一管理,然後再由師部統一派出,各下屬部隊只使用,不用負責維護與保養。
近些年由於中國軍工制造業的大力發展,同時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科技人才,所以軍隊的武器與人才都有大量的充實,所以中國也就有了」師改旅「及」團改營「將輔助武器裝備下放到一線部隊的底氣。也就是以前師一級才能調動武器裝備現在旅一級就能調動,同時以前團一級能調動的資源,現在營一級就能夠使用,這樣極大地提高了中國軍隊的作戰效率及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