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1948年,抗日名將熊綬春,淮海戰役陣亡,一張罕見遺容,令人惋惜

2024-03-19軍事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激戰正酣,一場戰役過後,我軍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了一具屍體,根據屍體的穿著來看,他應該是一個大官,此時的他早已沒有了生命的體征,躺在地上面色慘白,臉上沒有明顯的外傷,就像睡著了一樣,不過他的身上已經是傷痕累累了,經過初步的判斷,他應該是死於我軍發起沖鋒時的炮彈下,透過從俘虜的口中得知,這個中年男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蔣軍第14軍軍長熊綬春。

熊綬春的名字,可能很多人聽起來非常陌生他是江西南昌人,熊綬春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異,他先後畢業於日本戶山軍事學校,黃埔軍校三期,值得一提的是熊綬春在黃埔軍校深造的時候,一直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學長陳賡,並且在之後的北伐和東征之戰中和陳賡建立了不錯的私人關系。

熊綬春沒啥背景,更沒有人脈,所以升遷之路也很慢,他從一名小小的排長升任為師長,用了整整14年的時間。但這並不能代表熊綬春的軍事能力不行,實際上他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悍將,別的不說熊綬春在抗戰期間的英勇表現,讓他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他先後參加了長沙會戰,滇西戰役,以敢打惡仗硬仗著稱,尤其是在松山戰役中,熊綬春殲滅日軍千余人,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然而他仍堅持不下火線。

解放戰爭中,熊綬春起初被任命為整編第十師師長,當時他的想法其實已經有所轉變,因為他不想打內戰,尤其是看到自己陣營的軍隊一點點被消滅。1948年淮海戰役期間,熊綬春又擔任了第14軍的軍長,他的心裏比較明白,這其實是一個「送死」的官,但是他也無可奈何。

後來熊綬春和胡璉等被圍困於雙堆集,陳賡私下裏寫信,想爭取熊綬春起義,熊綬春看到陳賡的信內心激動,其實他也不想一條路走到黑,所以開始暗中籌劃準備,然而有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此前的110師廖運周將軍已經起義成功了,狡猾的胡璉已經有了防備,熊綬春始終難以下手,所以錯過了最佳時間。

很快隨著我軍總攻的開始,熊綬春不幸中彈身亡,熊綬春陣亡後,陳賡也比較惋惜,所以命人準備了上等棺木,將他妥善安葬。一代抗日名將,最後落得如此下場,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