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台灣98歲抗戰老兵苦尋大陸兒子,79歲兒子飛到台灣,不要一分遺產

2024-10-30軍事

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2018年10月,家住湖南寧鄉的楊朝洪,偶然在微信群裏看到了一則尋親啟事。

說來也是奇怪,從前他並不是一個多麽在意手機資訊的人。

但仿佛是上天註定,他並沒有錯過這條至關重要的訊息,也一眼就看到了文本中的一個名字,王桐華。

他的養父,名字同樣也是王桐華。

此時此刻,在台灣有一對年近百歲的老夫妻,因為歷史緣故,不得不與親人分隔兩岸,心中極為痛苦。

他們年事已高,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生活在寧鄉的大兒子,也就是王桐華。

如果能再和兒子見上一面,他們死也瞑目了。

楊朝洪看到的訊息,是否真和他的養父有關?品嘗過骨肉分離之苦的老人,此生能得償所願嗎?

時代悲劇,無奈分離

1921年的一天,一陣嬰兒的啼哭聲打破了湖南寧鄉小山村的寧靜,王道璜出生了。

生逢亂世,他在成長過程中吃過不少苦頭。

侵略者的鐵蹄踏向東方,山河破碎,同胞慘遭屠戮,每每想起祖國正在遭受的苦難,他便難以自持。

於是青少年時期,他毅然決然地加入到抗日救亡的部隊當中,以一身軍裝為誓言,舍身忘死,保家衛國。

18歲時,王道璜回到老家,在長輩們的安排之下,和一位名叫劉詠蘭的女子結為夫妻。

兩人感情甜蜜,互相理解和支持,很快就有了愛情的結晶。

1940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那是一個哭聲十分響亮的男孩,他們給他取名為王桐華。

王桐華出生時,抗日戰爭還沒有結束,他的父親身為一名抗戰軍人,時刻輾轉於不同的前線戰場。

因此在王桐華童年時代的記憶裏,屬於父親的片段並不多。

不過他很懂事,並沒有因此而埋怨王道璜,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孩子,總不會太過嬌氣。

兩歲那年,王桐華有了個妹妹。

本來就非常乖巧的他,此刻更是自覺承擔起了大哥哥的職責,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照顧妹妹。

時局動蕩,時間飛速流逝,轉眼就到了1948年年底。

國民黨部隊節節敗退,不得不逃往台灣。

部隊中的士兵無論是自願也好,還是被迫也好,都只能跟著集體一起離開大陸。

在離開之前,王道璜始終惦記著自己的妻兒老小,想把妻子和兩個孩子一同帶走。

可是,他的母親卻說什麽也不同意。

對於老人家來說,台灣是一個充滿未知和危險的地方。

戰火飄搖之中,王道璜很有可能連自己都護不住,又哪裏來的能力護住兩個幼小的孩子?

她得為家裏留下一點血脈,最起碼不能讓兩個孩子跟著父母一起顛沛流離。

所以在她的堅持之下,劉詠蘭只能作罷,獨自一人去廈門尋找丈夫。

母子分別前,劉詠蘭告訴王桐華,等到安定下來,他們一家人一定能有團聚的一天。

但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別,別說是見面和團圓了,就連書信也是無法在海峽中間傳遞的。

一開始,王桐華還會帶著妹妹,盼著爹娘。

等到他漸漸懂事明白了一些道理,才不得不承認,可能這一輩子,他都沒有和父母再見一面的機會了。

兄妹倆的生活,不能說一塌糊塗,只能說命途多舛。

奶奶不準父母把他們帶走,可奶奶畢竟年事已高,根本照顧不了他們多長時間。

1949年年底老人家去世之後,他們就真成了無根的浮萍。

其他親戚雖然好心,願意收養他們,但寄人籬下的滋味,總歸不會太好受。

而且那個年代大家都窮,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在叔叔伯伯自顧不暇的情況下,他們又哪裏能要求更多的東西呢?

1965年,正值青春的妹妹去世了,王桐華痛徹心扉。

生命中最深的羈絆,就這樣被命運連根拔起,他想痛哭,想吶喊,想控訴,卻又無可奈何。

與此同時,他更加思念遠在海峽另一邊的父母,他對父母的感情始終是真實而濃烈的。

思念從來不是一場自作多情的戲碼,刻骨銘心的牽掛,是屬於王道璜劉詠蘭和王桐華之間的雙向奔赴。

如果說親情是一根絲線,那麽父母和兒子就牢牢守候在絲線的兩端。

王道璜夫妻倆來到台灣之後,再也沒有辦法回到家鄉,更沒有辦法聯系到父母和兒女。

在持續思念的過程中,他們的日子還得照樣過。

夫妻倆後來又接連生下了四個孩子,但對他們而言,沒有一個孩子能夠取代大兒子和大女兒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就這麽盼著、等著,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兩岸的堅冰逐漸融化,他們才有了與家鄉聯絡的機會。

但王道璜的身份十分特殊,是個退休軍人,進出台灣會受到嚴格的限制,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也不被允許自由返回大陸。

因此,籠罩在他們心頭的愁雲慘霧絲毫沒有減輕半分。

王桐華在長大,在成熟,他們也在一天天老去。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劉詠蘭的記憶力逐漸衰退,腦海中時常出現時間線錯亂的畫面,說起話來也是詞不達意。

王道璜的情況更加嚴重,各種基礎病找上門來,剝奪了他生活的自理能力。

他沒有辦法再出遠門,更不可能回到心心念念的故鄉。

老兩口年歲漸長,也知道自己剩余的時間不會太多,此刻留在他們心中最大的執念,就是遠在大陸的孩子。

於是台灣的幾個弟妹求助誌願組織的工作人員,希望能夠借助多樣渠道擴散兩位老人的尋親資訊,想辦法聯系大哥,了卻父母的夙願。

奔赴台灣,難得團圓

尋親訊息不知道傳了多少回,終於傳到了楊朝洪所在的微信群裏,他看到王桐華的名字,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自己的養父。

王桐華是個好心人,給了他一個家,撫養他長大。

現在如果有機會能幫老人家找回骨肉至親,那他會拼盡全力。

萬幸的是,他並沒有會錯意,寧鄉的王桐華,就是弟弟妹妹們要找的大哥。

老實說,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的王桐華從來不敢想,自己都這個歲數了,父母竟然還在人世。

他覺得,這個訊息很像在歷經半生風雨之後,老天爺給予自己的一塊巨大的蛋糕。

他迫不及待的想和兩位老人見面,想和弟弟妹妹說說話。

骨肉重聚,親人團圓,這不僅是王道璜與劉詠蘭的執念,也是深埋在王桐華心底的執念。

在誌願者們的幫助下,王桐華先是透過視訊連線的方式和父母見了一面。

他看到,螢幕另一邊的父親眼神早已經渾濁不堪,頭上的頭發稀稀疏疏,嘴巴略微有點歪斜,情況似乎並不大好。

而母親似乎受到了某種心靈感應的刺激,從之前渾渾噩噩的狀態中變得清醒起來。視訊打來的那一瞬間,她好像就知道對面的人是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親骨肉。

但視訊通話只能聊解思念之苦,他們迫及不待想要見上一面。

於是2018年11月,遠在台灣的愛心人士王清萍專程飛了一趟湖南。

之前王道璜的幾個孩子求助時,相關資訊就是透過他發散出來的。

他無法不為一個抗戰老兵的心意而動容,也無法不為骨肉分離幾十載的悲情而流淚。

他勸說已經79歲的王桐華,在人生暮年,至少應該勇敢一次,踏上這一段夢寐已久的奔向父母懷抱的旅程。

至於來往的機票費用以及一些其他雜費,他都主動提出贊助,並不求任何報酬。

在他的牽線搭橋和鼎力幫助之下,2019年1月,王桐華帶著特產出發了。

雖然台灣並不是他的家鄉,但因為父母在那裏生活了幾十年,所以此刻他倒生出了一種與近鄉情怯有著共鳴的情感。

越是靠近目的地,他就越是緊張無措,一個年近80的老人,此時此刻就像個孩子一樣慌張。

也對,一個失去了父母多年陪伴的人,如何能不在父母面前重新變成孩子呢?

幾經輾轉,王桐華來到了台灣的護理之家,見到了蒼老的母親,還有坐在輪椅上很難動彈的父親。

見到兩位老人臉上縱橫交錯的皺紋,看著他們衰老的身軀,王桐華的思緒不由得回到了30多年前。

其實此次相見,並不是他們在分離之後的第一次重逢。

願望實作,拒絕遺產

早在1980年,兩岸之間的通訊逐漸恢復之時,王道璜就嘗試過給家裏寫信,而這封信最終也被送到了王桐華的手上。

這個40歲的中年漢子,在見到父母的家書之後,再也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

信中的字字句句都在明明白白地告訴他,當年的分離是形勢所迫,是時代悲劇。

這麽多年來,父母從未有一刻忘記過他,他始終是家庭裏最重要的一份子。

接下來好幾年的時間裏,兩邊就這樣斷斷續續的維持著通訊,一直到1989年,見面的契機來臨。

當時王道璜夫妻倆還不能自由返回大陸,王桐華也沒有辦法去台灣,所以他們就想了個折中的方法,到香港的朋友家中團聚。

兩處地點,兩條路線,兩段不同的路程,一家三口奔向同一個終點。

在王桐華的記憶裏,父母的角色是缺位的,形象也是模糊的。

但當他們見到彼此的那一刻,來自血脈深處的召喚,還是將他們緊緊聯系到了一起。

母親的神情是那樣慈祥,雙手是那樣溫柔。

他像個幼兒一樣被母親攬住肩膀,靜靜聆聽父母的心聲,聆聽一家人分別之後的那些歲月。

母親給他買了不少新衣服,父親給了他1000美元,父母還帶著他走了不少地方,一家人有說有笑,再也沒有比這更溫情的畫面。

這是王桐華幾乎沒有體會過的幸福,陰差陽錯,在四十九歲這一年,父母終於為他補齊。

可惜的是,雙方終究還是斷了聯系。

因為王道璜劉詠蘭身體狀況變差,後來又賣掉房子,住進養老院,通訊地址也不一樣了,所以王桐華再也沒有得到過來自父母的訊息。

有時他會想,自己都成了頭發蒼白的老頭子,兩位老人是不是已經不在人世?

好在他是幸運的,在他79歲抵達台灣的時候,98歲的老父親還能用眼神告訴他,我們一直在想你。

他在台灣停留了大約一周的時間,除了陪伴父母之外,妹妹還帶著他參觀了不少景點。

兄妹倆雖然沒有一起長大,此前也沒有相處過,但兩人待在一起時,親情就那麽自然而然地滋生。

血脈,這是人世間斬不斷的根。

王道璜夫妻倆對他有愧,希望能在財產方面彌補他,可是王桐華卻放棄了自己的繼承權利,並且毫不猶豫。

在他看來,父母並沒有對不起自己,多年來的骨肉離散也絕對不是父母所願。

而他沒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沒能承歡膝下,那就沒有資格享受父母的遺產。

對他而言,錢永遠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如今心願實作,執念已除,一切都很好,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時代的灰塵,會變成大山,但終究也會消彌在歲月的光華之中。

結語

2022年,王道璜老人離開人世。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回想起大兒子,他至少是沒有遺憾的。

一次重逢,撫平了他們心中的傷痕,也讓一些珍貴的畫面成為了雋永的珍藏。

兩岸一家,這一天總會來臨。

參考資料

台灣98歲老夫妻願望:尋找大陸長子 環球網

98歲台灣老兵尋子70年終相聚,79歲兒子婉拒遺產,遺憾「此生未能盡孝」 【婚姻與家庭】

【追思老兵王道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