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真實歷史:聯合國秘書長墜機身亡,關鍵錄音證據卻被美國刻意隱藏

2024-05-09軍事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 1961年9月18日,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哈馬舍爾德所乘專機意外墜毀,機組人員全部當場喪生。然而在全世界的關註下,美國卻被爆出刻意隱瞞關鍵證據。

    墜機事故的原因雖經過了數次調查,但過程始終一波三折,迷霧重重。 由於證據缺失,此案一直存在爭議,成了無法蓋棺定論的懸案。

    直到2019年,調查律師鄂圖曼在最新的調查報告裏公開表示,英美等國「幾乎肯定會持有重要的未披露資訊」,讓這樁迷案再次掀起了風波。

    那麽,這次聯合國秘書長墜機身亡事件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隱情?美國又為何有意隱瞞關鍵證據?這究竟是一場彌天大謊,還是十足的陰謀論?

    2019年,紀錄片【哈馬舍爾德懸案】的上映,將五十多年前的一件真實歷史事件重新鋪開在世人面前。

    然而,當年事件背後的真相和陰謀也許遠比大銀幕上所呈現的更讓人錯愕,這一切還要從上個世紀60年代說起。

    1960年,剛果南部的加丹加省在比利時的策動之下準備發起一場武裝暴動,剛剛宣布獨立的剛果再次被攪入了動蕩之中。

    當時正值世界局勢風雲變幻之際,而此時發動叛亂,無疑是將剛果推上了風口浪尖,一場內戰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而加丹加省又蘊藏著十分豐厚的有礦資源,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其他國家也都妄圖來分一杯羹,紛紛插手當地的事務。

    就在局勢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之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哈馬舍爾德的親自出馬,希望能夠讓雙方能夠重新以談判的方式,解決此次危機。

    為此,哈馬舍爾德已經四度趕赴剛果進行調停和斡旋,卻屢屢未果。

    1960年,9月18日,他再度啟程前往剛果爭取談判,然而沒想到的是,這趟旅程卻讓哈馬舍爾德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鑒於當時各方勢力虎視眈眈,哈馬舍爾德這趟剛果之行的行蹤和具體的飛行計劃,均經過了縝密的設計並且嚴格保密。

    由於航班的飛行路線等事先並未透露給沿線國家,且機組成員也被要求途中不透過無線電聯絡,所以外界只能在約定的達到時間等待航班落地。

    然而當日,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眾人卻遲遲沒有見到哈馬舍爾德專機落地,連系其他機場也都沒有得到專機的任何音訊。

    最終專機被找到時,墜毀在了距離恩多拉機場15千米的一處山坡上。眾人在一堆飛機殘骸中,找到了一具具已經燒焦的屍體。

    經過辨認,馬舍爾德被證實已經當場身亡,其他機組成員也在此次墜機事故中全部喪生。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遭遇空難身亡,訊息傳開之後,在國際社會掀起了軒然大波,各方關於事故原因的調查隨即展開。

    關於哈馬舍爾德的其死因眾說紛紜,他的遇難到底是一次意外事故,還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襲擊呢?

    哈馬舍爾德出生於1905年,而遇難之時年僅56歲。

    1953年,他首次當選聯合國秘書長,並於1957年再次當選。

    在任期間,他一直為了聯合國事務各方奔走,力圖以聯合國憲章為宗旨,爭取和平解決各方的國際爭端。

    而他此次為了解決剛果問題,自然也是引起了一些勢力的不滿, 因此他遇難後人們便猜測這次事故是有人在背後搗鬼,關於其死因的各種猜測也是層出不窮。

    事故調查組成立後,立即著手搜集證據,但是情況卻比眾人想象得更加糟糕。因為專機墜毀後起火,其遺骸已經並不完整。

    由於現場證據不足,調查組只能從機械故障和外力襲擊兩個方向出發尋找相關證據,並進行論證。

    首先需要排查的,就是專機是否遭到了敵對勢力的戰鬥機或者飛彈襲擊。

    結果查明當地反政府組織確實有一架噴射式教練機,並且具備配備武器後發起攻擊的可能。

    但是調查人員發現該教練機的最大作戰距離, 並不足以支撐其飛完墜機地點和停放軍事基地間一個往返的距離。

    這個可能被推翻之後,調查人員又試圖從專機殘留的外皮中尋找是否有受飛彈,或其他武器攻擊的痕跡。

    結果卻顯示,現場並沒有爆炸物的殘留, 但是維修記錄卻顯示,專機的一個發動機曾有過彈孔痕跡。

    這個彈孔是專機啟程前遭到反政府武裝攻擊所留下的,在經過檢修後,工程師認為飛機已能正常執行飛行任務。

    於是調查人員便懷疑是這個彈孔留下了隱患,導致發動機故障,致使飛機失速墜毀。但是很快,專機的螺旋槳受損的狀況又推翻了這一假設。

    調查人員只好又從墜機現場的周圍環境入手,推導飛機墜毀的路徑。結果發現專機是俯沖一定距離後撞到了樹木而停下來的,而並非從空中徑直墜毀。

    這一結果表明,飛機是過早下降高度而釀成的悲劇,然而飛機上高度表的數據並無錯誤,調查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而此時,屍檢結果顯示幾名機組人員曾遭到過槍擊,並且現場也發現了數枚彈殼和子彈。

    但是彈道專家勘察後卻推斷,這些子彈都是因為高溫高壓而自爆的,並非人為射擊。

    至此,飛機機械故障和人為襲擊兩個可能性都被排除,但是事故原因卻仍被迷霧籠罩。

    在缺乏直接有力證據的情況下,調查人員只好將事故原因歸咎於飛行員對降落高度的把握出現失誤,最終操作不當導致了這場悲劇。

    然而事件至此並沒有水落石出,並且在之後的很多年裏,都不斷被爆出有新的線索。

    2011年,一個新的線索出現了。

    一位英國的前情報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空難當晚他正在訊號監聽站,並收到了一個令人驚掉下巴的訊息,而這段錄音此前並未被英美等國公開。

    該情報員稱,當時錄音中有人曾表示要發起攻擊,並且也透露了有飛機被擊落的的訊息,而錄音中的人就是比利時方面的一位飛行員。

    這個訊息傳出後,這樁沈寂了50年的迷案再次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註。

    於是2013年,聯合國決定重新開機對當年事故真相的調查,而一些新的證人證言也相繼浮現。

    9月,此次調查的報告公布,其中指出了該事故存在十分重要的新證據,並認為專機可能曾遭到襲擊。

    這份報告還丟出了一枚「重磅炸彈」,其指出美國方面藏有相關檢測錄音的絕密檔,沒有公之於眾。而此次調查仍然沒有探明真相。

    2017年,在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授權之下,坦尚尼亞律師鄂圖曼又開始著手調查該案。

    有目擊證人表示,當時曾看到過兩架飛機,且哈馬舍爾德的專機在空中遭到追擊、射擊,在墜毀錢就已經著火。

    所以當年發表的報告中,同樣認為事故是遭到外界襲擊而導致的,但並未完全排除飛行員操作不當的可能性,而關於真相的調查也並未停止。

    2019年,鄂圖曼又公布了最新報告,他在其中強調了「陰謀襲擊」的可能, 指責英美等國對關鍵資訊有所隱藏,並且直言:

    「南非、英國和美國幾乎肯定會持有重要的未披露資訊。」

    鄂圖曼認為英美等國在事發時曾截獲了與事件相關的通訊錄音。 此外,他還指出,在專機墜毀時,現場還有其他外國軍隊以及情報人員的存在。

    而哈馬舍爾德此行的目的,也就是阻止加丹加省從剛果分裂,很明顯觸及到了某些勢力的利益。

    所以各方的觀點,都傾向於認為哈馬舍爾德是遭到了有預謀的襲擊,一個名為「SAIMR」的神秘組織也隨之浮出水面。

    該組織也叫做「南非海事研究所」,被認為是有一位名叫麥斯威爾的英國男人所創立。

    而此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自恃是「高貴」的白人,而對黑人充滿了敵視和厭惡。

    該組織曾經采取了許多齷齪的手段,在黑人身上做各種駭人的試驗,而此次更是被認為一手策劃了對哈馬舍爾德的襲擊與謀殺。

    一份該組織關於計劃謀殺哈馬舍爾德的檔被披露,其中羅列了關於謀殺的三種方案,甚至指出英美兩國的情報組織都曾參與其中。

    不過,英美方面立即跳出來進行反駁,稱這個說法是「無稽之談」。

    時至今日,此案的調查仍然沒有得到一個最終結果,但是天下昭昭,黑的永遠不可能變成白的。

    相信終有一日,能夠撥開迷霧,令真相得以大白,令死者得到告慰,還世人以正義與公道。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