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效能優秀卻只裝備了幾年的解放軍名炮:64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
今天的主角,是解放軍64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它是解放軍建國後自研的第一款120公釐迫擊炮,效能也算是不錯。只可惜64式生不逢時,誕生短短幾年後就被100公釐迫擊炮擠兌的結束現役,甚至沒有大規模參加中越戰爭。為什麽會這樣?聽薩沙說一說吧。
整個五六十年代,解放軍團屬支援迫擊炮為55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
該炮是山寨蘇聯PM43型120公釐迫擊炮的產物,後者是經歷過慘烈蘇德戰爭考驗的實用性武器。
50年代的解放軍部隊,每個步兵團下屬一個重迫擊炮連,裝備4門55式迫擊炮。這是解放軍步兵團,裝備的唯一重型壓制性火炮!
當時的解放軍曾經詳細研究,認為未來戰爭進攻和防禦都會發生變化。
以防禦為例,大規模的陣地戰應該較少出現,敵軍和我軍都會分散部署。
解放軍步兵團的防禦陣地至少寬6到8公裏,縱深有4到6公裏,面積相當的大。
敵人進攻部隊一定會大為分散兵力,進攻寬度保持在1公裏,進攻縱深則可能為2到5公裏。
同時,敵人肯定會采用三三制,將步兵分散使用,營連配屬的60公釐和82公釐迫擊炮只能進行最前線的炮火支援。
那麽,步兵團必須裝備射程在5公裏左右的大口徑火炮,進行全面的火力壓制。
顯然,55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是符合要求的。
該炮的特點是,射程有5000多米,大體滿足實戰需要;炮彈非常適合殺傷人員,對於站立無防護的敵軍,120公釐炮彈殺傷半徑高達35公尺;火炮最快射速為每分鐘15發,可以有效形成火力覆蓋,可以進行戰術炮擊,也可以覆蓋性打擊集團目標;該炮具有一定的攻堅能力,因為炮彈裝藥就有1公斤多,可以有效擊毀敵人的野戰防禦工事。
55式裝備解放軍後沒多久,就遇到了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
這次會戰基本都發生在地形極端難行的雪域高原,除了西線新疆軍區用了極少量的76公釐加農炮以外,解放軍口徑最大的火炮就是55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
事實證明,55式是非常實用的,在一次次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有人要問了,解放軍已經裝備了大量100公釐以上口徑榴彈炮、加農炮,為什麽不用呢?
過時的76公釐加農炮由於重量非常輕,才被新疆軍區用了4門。然而該炮重量也有1.1噸,且不可拆卸。
可以這麽說,55式就是解放軍唯一可以搬到中印邊境的火炮了。
這就要提到55式重型迫擊炮的最大優點,輕便。
雖然該炮行軍全重為500公斤,主要是需要安裝一個沈重的拖曳跑車。
55式的戰鬥重量為275公斤,還可以拆卸為3個部份,最重的炮管為100公斤。
解放軍的軍用騾馬往往可以背負四五百公斤,相對瘦弱的騾馬也能背負二三百公斤,攜帶55式當然不在話下。55式炮彈重量為16公斤,4發不過64公斤,騾馬同樣可以背負。
簡而言之,55式是比較輕便的火炮,基本上可以趕到步兵團能夠到達的最前線。
然而,中印戰爭讓55式得到了很多抱怨。
中國地域遼闊,地形極端復雜,中印邊境很多地區是連騾馬都難以透過的恐怖地形。
很多解放軍官兵回憶,中印邊境條件最好的公路,寬度不過三四米,上面鋪著一些黃土和碎石,轉彎多,坡度陡,高低不平,汽車很難透過。
而大部份道路均是二三米寬度的山間道路,有的幹脆是羊腸小道,輕裝步兵行走尚且要仔細小心,萬一失足就會跌落山崖屍骨無存,騾馬更是難以通行。
老兵鄧福清回憶:「夜裏什麽都看不見,山上又沒有路,整夜都是在密林間穿行,砍一根樹枝當拐棍,拐棍就是眼睛,你杵到硬的你就踩,你杵到軟的就別踩,一腳踏空就會跌入山谷,特別危險。」
老兵王運才回憶:「部隊徒涉過河後,只一會兒衣服就結冰了,褲子、鞋子和腳是粘在一起的,鞋子都脫不下來,走起路來,全身的冰渣摩擦出嘁嘁喳喳的響聲。到達位置後我們就趴在地上隱蔽起來,等著總攻發起的時間。大家全身凍得僵硬,那個鼻涕剛流出鼻孔就被凍住了,只好張著嘴喘氣。」
55式部署的最後幾公裏距離,騾馬根本用不上,基本還是得依靠炮兵肩扛背挑。
那麽,在高原上扛100公斤的炮管爬山,可是非同小可,曾有炮兵因此累吐了血。
中印戰爭結束後,炮兵對55式的效能總體滿意,卻仍然抱怨火炮太重,簡直是官兵們的惡夢。
針對官兵的抱怨,解放軍的軍工部門對55式進行了改進。
在1964年,也就是中印戰爭結束2年後,解放軍研發了64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
該炮被認為是中國自行成功研制的第一門國產大口徑迫擊炮!不過,嚴格來說上世紀40年代解放軍就曾經研發了太行120公釐和150公釐迫擊炮,那麽64式就不算是第一門了。
64式主要是兩個方面的改進,其一就是減輕重量。
64式全炮重量減輕到174公斤,比55式輕了整整101公斤。拆卸成三個部件後,64式平均每個部件只有不到60公斤,大大減輕了炮兵的負重。
其二是該炮用梯形結構代替了傳統的圓盤形座板,目的是減輕重量的同時不降低炮擊精度。
經過反復測試,發現64式有不足,就是炮彈威力和炮擊精度有所下降,好在降低不太多,軍隊能夠接受。
誰都沒想到的是,到了70年代,解放軍就用100公釐迫擊炮替代了55式和64式120公釐迫擊炮。
這是因為,解放軍在1971年研發了71式100公釐迫擊炮。
除了炮彈威力較小以外,100公釐迫擊炮其他效能均強於或者不明顯弱於120公釐迫擊炮。
就重量上來說,55式120公釐迫擊炮重達275公斤,64式有174公斤,後者拆卸以後炮管有七八十公斤重量,同樣是炮兵的沈重負擔。
然而,100公釐迫擊炮僅有74.5公斤,拆卸後的3部份都只有二十多公斤。根據對士兵負重能力的分析,強壯戰士負重二三十公斤的火炮零件,還是可以長時間作戰的,背負七八十公斤則肯定要被壓垮。
100公釐迫擊炮的射程差不多是5000公尺,最小射程170公尺,最大射速每分鐘15到20發,炮擊精度非常出色,這些效能絲毫不比120公釐迫擊炮遜色。
在很多情況下,100公釐的7人炮兵班根本不需要騾馬,依靠士兵肩挑背扛就能趕到最前線,可以攜帶10發以上炮彈。
要知道,解放軍大體完成摩托化是在1985年,在這之前顯然100公釐迫擊炮更為實用。
整個六七十年代,解放軍主要的敵人是北面的蘇聯。在1969年,中蘇爆發了珍寶島戰鬥。
誰都知道,蘇軍的殺手鐧是裝甲洪流,因此解放軍裝備了從85公釐到152公釐各種長身管火炮。面對蘇軍機械化和摩托化軍團時,射程只有四五千米的迫擊炮,作用就有限了。這種條件下,裝備100公釐和120公釐迫擊炮似乎區別不大。
從70年代開始,解放軍步兵團配屬的迫擊炮連,將迫擊炮從120公釐更換為100公釐。由於100公釐迫擊炮重量輕很多,迫擊炮連從4門120公釐迫擊炮變為6門100公釐迫擊炮。
沒多久,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100公釐迫擊炮成為解放軍步兵團的標準支援火力:該炮戰時由團級統一排程指揮,負責殺傷和壓制敵人有生力量和火器;破壞敵陣地前沿的鐵絲網、布雷區和其他障礙物;摧毀敵人的指揮所、工事和火力點等。
事實證明,解放軍在越南山區使用100公釐迫擊炮,確實大大緩解了運輸能力不足的問題。
越南北部山地叢林的復雜地形,比中印邊境雪域高原更夠人喝一壺的。在這種地形,讓炮兵扛著100公斤炮管急行軍,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中越戰爭裏,解放軍曾使用過55式、64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但戰例非常少。
那麽,是120公釐迫擊炮沒有裝備的意義了嗎?
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只能說,100公釐迫擊炮是在解放軍運輸能力不足的局限下,不得已的一種選擇。
如果擁有足夠的機動運輸能力,120公釐迫擊炮仍然有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64式120公釐迫擊炮的炮彈重量有15公斤,炮彈裝藥為1公斤多,威力遠遠大於重量10公斤的100公釐迫擊炮彈。
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中越戰爭裏,敵人越南軍隊給我們上了一課。越南軍隊大量裝備120公釐重型迫擊炮,甚至下放到防禦中的步兵連陣地上。
在我軍82公釐、100公釐迫擊炮和越軍120公釐迫擊炮的炮戰中,後者占盡上風。
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中,越軍防禦部隊不過是1個連,還有可能是二三流的衛戍部隊。
而解放軍9連則是赫赫有名的主力連,是整個團的明星部隊。
在同越軍的交手中,9連被重創,主要的傷亡都來自於越軍120公釐重型迫擊炮:戰鬥愈來愈殘酷了。當我們每人分到的兩根甘蔗剛剛嚼完,主峰上的敵人居高臨下,又一次向我們實施炮擊。這次炮擊比前幾次更瘋狂,更兇狠,炮擊持續了長達半小時之久。無名高地上,我們作為依托和立足點的塹壕,前後左右,到處彈坑累累。撲面的硝煙使我們睜不開眼,濃重的梯恩梯味兒嗆得我們喘不出氣。炮擊剛停,主峰山半腰的兩個敵堡,用平射的高射機槍、輕重機槍,向我們這無名高地掃射……顯然,敵人是要從南面反撲了!
「困難,你們有啥困難嗎?」營長問。
「傷亡已超過三分之一,斷糧斷水!」梁三喜喊道,「水,主要是缺水!」
「堅持,你們想辦法堅持!要堅持到明天頭午,我們才能上去!」少停,營長減道,「團首長指示,如果攻下主峰有困難,你們就堅守在無名高地上,等我們上去再說!」
「不行,我們不能在這無名高地上堅持!要死,也只有到主峰上去死!」
「怎麽?你是梁三喜還是靳開來,牢騷不輕呀!」
「報告營長,靳開來已經犧牲,我是梁三喜!」梁三喜臉色鐵青,「主峰上有敵人的迫擊炮陣地,一個點地朝我們頭上打炮如果在這無名高地上堅持到明天頭午,九連必將全連覆沒!」
梁三喜對圍攏過來的黨員、非黨員說「我們不能再被動挨炮了,要主動出擊!我提議組成黨員突擊隊,去拿下面前的主峰,去占領敵炮陣地!」
戰士「北京」接上說「連長的話極有道理。看來主峰上敵兵力並不多,他們主要是靠炮來殺傷我們。只有我們站在敵炮陣地上,我們九連才能有點安全感。」
上來了!上來了!從左右兩側出擊的突擊隊員,還有從主峰正面待機沖鋒的步兵一排,一齊吶喊著,沖上了山頂!
我們,終於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
「註意搜尋殘敵!」梁三喜命令說。
我放眼望去,山頂上敵塹壕裏一片狼藉,空無一人。位於山頂右側的炮陣地上,有十幾門橫倒豎歪的120迫擊炮,遍地是待發的炮彈,還有那一箱箱未開封的炮彈箱擺在周圍……這時,我才更覺出梁三喜判斷的準確,決策的正確!如果不攻占這炮陣地,我們堅守在無名高地上是會全連覆沒的!
看看,越軍的120公釐迫擊炮,差點就讓9連全軍覆沒。
越軍前炮兵司令杜安國少將檢討中越戰爭時,認為越南正規軍的火炮不占劣勢。
1979年戰爭爆發時,越軍裝備了大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由於越軍是防禦一方,可以不需要考慮重型迫擊炮的機動問題。
事實證明,120公釐重型迫擊炮的射速快、威力大、生存能力強,就炮彈來說威力不亞於蘇制122公釐榴彈炮彈。
在一次次炮戰中,只要越軍120公釐迫擊炮上場,一般就不會占下風。
杜安國認為,1979年進入越南的解放軍49個團,炮兵部隊總數大概是176個炮兵營,除了152公釐、130公釐、122公釐、107公釐、85公釐榴彈炮、加農炮、火箭炮以外,迫擊炮最大口徑為160公釐,但極少出現在前線,主力迫擊炮就是100公釐。
同越軍的120公釐迫擊炮相比,100公釐迫擊炮的效能差距明顯。
不過,越軍最大問題是,120公釐迫擊炮的彈藥不足。
該炮主要來自兩個領域,其一是中國和蘇聯的援助火炮,其二是繳獲美軍和南越軍隊的戰利品。
火炮的來源不同,導致炮彈不能通用。
所以,越軍最大問題是炮戰中的炮彈補給問題,經常出現炮彈不足,讓火炮成為廢鐵。
被越南軍隊這麽一打,解放軍看到了120公釐重型迫擊炮的重大意義。
在80年代,解放軍研發了新一代的86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最大特點是射程提高到7700公尺,這也符合世界潮流。
不過,86式主要是為了完成中東闊佬的訂單,而不是為了解放軍自行裝備。
而中東闊佬的運輸能力很強,如薩達姆的伊拉克軍隊就有7500輛裝甲車,並不在乎86式的重量。
於是,86式的重量從64式的170多公斤猛增到206公斤,精度、射程和威力都有所增強。
發現86式非常好用後,解放軍小批次裝備到山地部隊、空降部隊、海軍陸戰隊等特殊部隊,增強他們的火力。
然而,這些部隊都抱怨86式的重量太大,應該轉而配屬基本實作摩托化的陸軍步兵。
於是,86式偃旗息鼓,沒有大規模裝備的記錄,倒是外銷到很多外國,賺了不少外匯。
有趣的是,解放軍從70年代就撤裝120公釐迫擊炮,世界軍事強國美國和蘇聯均將120公釐迫擊炮當作制式裝備,參加了歷次戰爭。
直到今天,美國和俄羅斯仍然裝備大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還大量用於俄烏戰爭中。
美國不僅僅自己裝備,還援助給烏克蘭軍隊很多120公釐重型迫擊炮以及大量炮彈。
烏克蘭軍隊自己就有大量120公釐重型迫擊炮,那是從蘇聯那裏繼承而來的。
而對面的俄軍,擁有同樣型號的120公釐重型迫擊炮,雙方用同一種火炮互相轟擊。
事實證明,120公釐重型迫擊炮的效能完全可以滿足實戰,對於現代化軍隊來說顯然要強於100公釐迫擊炮。
鑒於這種情況,解放軍決定重新裝備120公釐重型迫擊炮,這就是2015年的事情了,前後中斷了30多年,又兜了一個大圈子。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