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海疆萬裏撒天網:誌願軍岸防部隊戰鬥在北韓

2024-01-04軍事

由於憑仁川登陸成功逆轉戰局,因而在面對中國人民誌願軍接連不斷的打擊後,無力突破正面戰線的所謂「聯合國軍」,也曾多次設想利用海空優勢,從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防線側後登陸,再次上演仁川登陸的「戲碼」。然而,面對北韓東西海岸嚴陣以待的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聯合國軍」始終未敢犯險,最終不得不簽訂了停戰協定。

易攻難守

自古以來,三面臨海、南北狹長的北韓半島很難抵禦來自海上的進攻,日本兩次侵朝都是泛海而來。韓戰爆發之初,由於南韓軍不堪一擊,規模龐大的美空軍第5航空隊竟請求華盛頓方面增派200架以上的戰鬥機增援。為此,美軍「拳師」號航母滿載145架戰鬥機前來支援並創造了8天零8小時橫渡太平洋的紀錄。

仁川登陸

與此同時,美軍還在1950年6月29日出動「朱諾」號輕巡洋艦抵達北韓半島東海岸,炮擊沿岸目標,以遲滯北韓人民軍進軍速度。此後,隨著更多美軍艦艇抵達戰場,對北韓沿岸目標的狂轟濫炸幾乎貫穿整個韓戰。

強大的海上優勢令美軍衍生出一系列「以海制陸」的打法。早在1950年7月,所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亞瑟便設想,以美陸軍第24師和第25師的1個團戰鬥群,在北韓半島南部的車嶺山脈-小白山脈以北一線擋住北韓人民軍的兵鋒,同時以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第1騎兵師於7月22日左右在仁川登陸,夾擊北韓人民軍。然而,這一計劃很快因「聯合國軍」正面戰場的潰敗而泡湯。

隨著北韓人民軍於洛東江一線與「聯合國軍」軍陷入拉鋸戰,麥克亞瑟再次祭出兩棲登陸計劃,並起了一個通俗易懂的名字——「烙鐵計劃」。在「烙鐵計劃」提出之初,仁川並非唯一選擇,美軍還可以選擇在北韓半島西海岸的群山港或在東海岸的註文津以北登陸,但麥克亞瑟最終選擇了水文條件較為不利的仁川,並逆轉了戰局。

1952年5月12日,深陷韓戰泥潭中的美軍迎來第三次陣前換帥,美陸軍四星上將馬克·克拉克接替馬修·李奇微成為所謂「聯合國軍」總司令。

克拉克,1896年5月1日生於紐約一個軍教世家,成年後考入西點軍校,並在此與學長艾森豪結下深厚友誼,這為其日後飛黃騰達埋下伏筆。

在一戰的歐洲戰場上短暫服役後,克拉克回到本土,供職於美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在經過一系列軍校短期培訓後,西點軍校曾經的「學渣」克拉克一躍成為美陸軍的「兩棲登陸戰專家」。二戰期間,克拉克參與了英美聯軍登陸北非的「火炬行動」。不過,此次行動中,克拉克並未展現其兩棲作戰「專長」,而是受艾森豪指派,前去勸說駐艾爾及爾的法國殖民地部隊與英美聯軍合作,並最終成功。憑借這份功勞,克拉克於1943年升任美陸軍第5集團軍司令,全權指揮登陸義大利中部薩萊諾地區的「雪崩行動」。然而,手握英美聯軍9個精銳師的克拉克,卻被不足其半數的德軍困在灘頭。

克拉克

盡管打仗不行,但克拉克擅長「用鍋」。他先是將薩萊諾灘頭的當面之敵——僅有80余輛坦克的德軍第16裝甲師,吹噓成擁有600輛坦克的強大力量。接著,又以作戰不力為由,將麾下美軍第6軍司令厄尼斯特·道利革職查辦。這一番操作下來,克拉克竟得以繼續統率大軍朝羅馬進發。

然而,英美聯軍在他麾下蹣跚前行,遲遲打不開局面,克拉克再度選擇兩棲作戰。此戰,在德軍側後登陸的英美聯軍再度被兵力弱於己方的德軍包圍,只得依靠正面進攻的英軍為其解圍。

盡管屢戰屢敗,但克拉克還是於1944年6月4日率軍占領了羅馬。此後的克拉克官運亨通,甚至一度成了美陸軍野戰部隊總部的負責人。如無意外,他本可以在看似位高權重實則無所事事的崗位上待到退休。然而,1952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徹底打亂了他的人生軌跡。

此次總統大選,共和黨極力慫恿戰功赫赫的艾森豪參選。然而,艾森豪當時身為北約武裝部隊總司令,要想回國參選總統,自然要找人「頂崗」。按常理,艾森豪會將自己的崗位留給克拉克,而讓已與誌願軍多次交手的李奇微繼續留在北韓戰場上。然而,艾森豪最終做出的決定卻是讓李奇微來替代自己,而讓克拉克去指揮「聯合國軍」。難道美軍中除李奇微和克拉克外別無良將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對於即將成為總統的艾森豪而言,北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崗位,必須安排上「自己人」。為了能讓克拉克服眾,他曾經在義大利戰場的拙劣表現甚至被包裝成了擅長半島地形下的山地戰」和「慣於兩棲登陸繞敵側後」。美軍隨即大造輿論宣稱克拉克到任後,除在正面繼續向誌願軍陣地施壓外,還將於北韓半島東海岸發動大規模兩棲突擊,從而扭轉戰局。

有備無患

其實,掌控制海權的所謂「聯合國軍」,在歷次戰役中都未忘記兩棲登陸這步棋。早在1951年夏、秋兩季,美陸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便提出「猛禽之爪」和「蘭格拉」兩個作戰計劃。這兩個計劃都設想在元山附近發起登陸作戰,以擾亂中朝軍隊側背,同時以「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在中、東部戰線發起進攻,將戰線推進至金化-金城-金剛山-長箭一線,從根本上改變戰略態勢。

然而,李奇微拒絕了範弗裏特的冒險計劃, 美陸軍在1951年夏、秋攻勢中受挫,最終損失慘重。不過,艾森豪卻認為「小山丘上的小規模進攻是不可能結束戰爭的」「鑒於敵人陣地的力量已得到加強,顯然,任何正面的攻擊都將碰到巨大的困難」。

事實上,整個韓戰期間,美海軍除以艦載機和艦炮持續支援地面作戰,對北韓港口進行炮擊和擾亂外,還時常以小分隊進行兩棲滲透。艾森豪為博取海軍方面對自己競選總統的支持,更授意克拉克放手去幹,實施在北韓東海岸動用海陸 空三軍的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戰的8-52 計劃,甚至提出必要時可解除對核武器的使用限制。

與美國幾乎公開叫囂「隨時可以在北韓半島登陸」不同,中國人民誌願軍開始有條無紊地進行反登陸準備。在北韓東、西海岸,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迅速修建了與正面相連,以坑道和鋼筋混凝土工事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弧形防禦體系。此舉極大鞏固了海防陣地,增強了抗登陸作戰能力。與此同時,誌願軍還在後方頂著美軍的狂轟濫炸,修復和新建了大量鐵路、公路和橋梁,並儲備了大量糧彈。

新組建的人民海軍也陸續抽調剛剛組建完畢的岸防炮兵部隊秘密入朝,在東海岸構築防線。此外,更以華東軍區海軍為主力組建水雷部隊,在西海岸清川江口展開防禦布雷,對於北韓東、西海岸反登陸準備,毛主席曾明確指出:「我們有了準備,敵人就不敢來,即使來了,我們也不怕。

為進一步強化反登陸作戰力量,1952年5月末,駐守華東地區的第23軍、第24軍,駐守華南的第46軍分批北上,迅速接替駐守北韓東海岸的第20軍第27軍及駐守西海岸的第42軍,承擔相關地區的防禦任務。而在入朝之前,領受相關任務的各軍便已積極開展各項準備工作。其中,駐守上海、杭州灣地區的第24軍「動靜最大」。由於第24軍下轄的第71師的師團兩級機關全部上調組建空軍,原第25軍下轄的第74師被補入該軍,原第71師下屬步兵分隊則全部編入第70師和第72師,如此一來,第24軍雖仍下轄3個步兵師(第70師、第72師和第74師),但每師兵力卻從解放戰爭時期的 8000 至 9000 人增至 1.2 萬至1.3萬人左右,可謂兵強馬壯。

誌願軍岸防部隊

在增強兵力的同時,得益於建國後軍工系統的快速發展和蘇聯援助,第24軍的各類武器裝備也得到全面升級。如時任第24軍軍部偵察科參謀的張宏曾回憶說,其在解放戰爭時長期使用的「駁殼槍」(德制毛瑟手槍),便在入朝前換裝為國產的51式手槍。

除原有雜式武器一律改裝為統一制式武器外,一線部隊還著力強化了反坦克和防空裝備及無線電通訊裝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入朝前第24軍的炮兵裝備並未進行全面換裝,師屬炮兵營最大口徑火炮仍是美制107公釐迫擊炮。不過,在入朝接管了第27軍防區的過程中,第27軍將其下屬的炮兵部隊和高炮部隊都移交給第24軍,令其火力進一步加強。

嚴陣以待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人民軍隊憑借全面整合的鐵路系統,基本具備了成建制跨區域調動能力。以長期在廣東省東部地區擔負保衛祖國海防任務的第46軍為例,1952年8月31日,全軍剛於惠陽以西地區完成集結,15天後所部3個主力師逾4萬之眾,便已於安東(今丹東)改編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第46軍,緊跟兄弟部隊的腳步跨過了鴨綠江。

除迅速調集兵力外,誌願軍還聚集突擊力量、加快構築海防工事。北起鐵山半島南至禮成江口約 565公裏的北韓西海岸,成為築城防禦的第一重點方向。該方向以坑道工事、水泥工事為主,在工事構築標準上,達到反登陸、反坦克、反空降要求,同時結合野戰工事和副防禦設施(地雷區等),形成多線大縱深的強固陣地防禦體系。而南起沛川裏北至赴戰嶺約286公裏的北韓東海岸,為築城防禦的第二重點方向。該方向以坑道工事為骨幹,結合野戰工事及必要的反坦克水泥工事為主,構成反登陸、反坦克、反空降的縱深的防禦體系。

歷經數月艱苦努力,誌願軍徹底改變了北韓東、西海岸工事薄弱的局面,加上之前構築的工事,坑道總長已達1250余公裏,塹壕交通壕總長6240公裏、最終形成綿亙1130公裏、縱深20至30公裏的防禦地幅,以及以坑道和永久工事為骨幹的完整防禦網路。克拉克在回憶錄裏嘆息道,誌願軍海岸防禦體系縱深甚長,一道道戰壕、一片片雷區一汪汪水網區等工事,定會讓部隊落入進退兩難的陷阱。

不僅如此,誌願軍還深入研究美軍登陸作戰先狂轟濫炸、再空降占據要地、後由兩棲突擊隊在炮火掩護下登陸的特點規律,進而總結破敵之道。負責抗登陸作戰任務的誌願軍,專攻反登陸作戰訓練精練反空降、反坦克及登陸艇、連續反擊的「三反戰術」,準備克服一切困難、不顧一切犧牲,堅決殲滅敵人。據統計,誌願軍利用構築工事間隙,分期輪訓排以上幹部5.45萬余名,輪訓班以下人員1.89 萬余名,急訓兩批新兵 9.82萬余名,鞏固提升一線任務部隊技戰術水平。

根據我方制定的反登陸作戰方針,誌願軍擬首先組織頑強而有縱深的海岸防禦,堅決阻擊敵人登陸 力求殲敵於灘頭。我主力控制縱深地域堅決迅速殲滅敵之空降,保證後方和交通安全,不斷支援一線作戰,采取層層阻擊、連續反擊的方法,不斷殺傷消耗敵人 然後伺機決戰進行反攻,把敵人打回海上。此外,誌願軍還組織各部隊按照預定作戰方案,進行實彈實裝軍事演習,以提升幹部組織指揮能力,進一步熟悉戰場環境和作戰部署。至1953年4月底,誌願軍攜手北韓人民進行的反登陸作戰準備順利完成,徹底改變了北韓東、西海岸防禦局面,從根本上掌控了整個戰場的主動權。這次作戰準備也引起美軍高度重視,面對眼前規模如此浩大、準備如此充分、防禦如此堅固的海岸防禦體系,美軍不敢冒險登陸,被迫重新回到談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