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開國上將葉飛回憶戰友宋時輪上將在上海戰役中

2024-01-08軍事

追懷往事憶時輪

葉飛

1990年8月,我和時輪同誌同在北戴河休假。他身體不好,走動不便。一天,我去看他。久別重逢,大家心裏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老戰友見面,敘談舊事、特別是戰爭年代的往事,自然是主要話題。這天我們談得很多,也很盡興。返回住地後,我的思想一直不能平靜下來,總是浮想聯翩,很快又回到了40多年前的上海戰役。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兩個階段作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打過長江去」的目標已經達成。戰役第三階段是解放上海,這是實作「解放全中國」戰略目標的極其重要的一戰。當時,時輪同誌率第九兵團在南得、吳江等地區,我帶第十兵團在蘇州、常熟地區集結待命,準備參加這一舉世矚目的戰略性戰役。

5月9日,第三野戰軍司令部發出淞滬戰役作戰命令,具體部署了我們兩個兵團在上海戰役中的作戰任務,要求第九兵團由上海東南向浦東方向進攻,控制吳淞口右岸,第十兵團由上海西北向浦西方向進攻,控制昊淞口左岸,共同鉗擊吳淞,斷敵海上通路。爾後,第九兵團從東、南、西三個方向與第十兵團相互協同攻占上海市區。

上海戰役是一個極具特殊性的戰役。中央軍委確定的戰役指導思想是:既要打一場城市攻堅戰,又不能把上海打爛,要將上海完整地接管過來,以利今後的建設。這個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但卻給參戰部隊帶來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就是在這樣一次十分特殊艱巨的作戰中,時輪同誌不僅展示了他的卓越指揮才能,而且表現出很高的思想品格,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我軍困難的時候,看到敵軍的困難,始終保持必勝的信念。

這是時輪同誌指揮上的一個重要之點。上海戰役初始,敵我雙方投入作戰的兵力各為8個軍,處於進攻一方的我軍並不具有明顯的優勢;且敵人構築了大量堅固的永備工事,其中鋼筋水泥工事有4000多個,美式碉堡3000多個,野戰工事1萬多個,還埋設了2萬多顆地雷。湯恩伯曾自吹其防禦體系「固若金湯」,比史達林格勒還要強固。面對這樣的敵人,要完成完整奪取上海的任務,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時輪同誌一如既往,仍然滿懷信心。他說:我們有難處,敵人更有難處,湯恩伯在吹噓自己的時候,就未必沒有顧慮。他的這一看法,恰中要害,入木三分。

後來,我在一個材料中看到,上海戰役前夕蔣介石與湯恩伯有一段對話,便正好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當時蔣間湯:「在上海堅守一個月有沒有困難?」湯答:「從最新情報分析,共軍有可能在五月上旬即發起外圍攻勢。就目前防禦情況看,守一個月壓力會很大。」蔣頓時臉色驟變道:「你們花那麽多錢造的工事不是‘固若金湯’嗎?一個月,我只要你們守一個月。」湯聽後無言以答。

時輪同誌所以能作出這樣正確的判斷,我認為,首先是因為他善於從本質上看問題。我軍得道多助,內部團結一致,主動協同配合;敵人失道寡助,內部派系林立,彼此勾心鬥角。其次是他著眼於戰爭的精神因素。在「三大戰役」和渡江作戰後,我軍士氣高昂,敵軍已喪失鬥誌。再次是他對帝國主義的利己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在要承擔重大風險的情況下,帝國主義絕不會為了一個已無希望的政權不顧自己的利益貿然行事,蔣介石把希望寄托在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幹涉上是註定要落空的。

堅定的必勝信念對奪取戰爭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時輪同誌用這些正確的觀點教育部隊,使部隊進一步堅定了克服困難、戰勝敵人、完成任務的信心,為奪取上海戰役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

在友鄰困難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責任,積極主動地進行支援。這是時輪同誌作戰指揮上又一可貴的品格。浦西是敵軍防禦的重點方向,敵軍不僅在武器裝備上超過我第十兵團,且構築有十分強固的工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要求我部必須按時進到昊淞口斷敵海上退路,在兩日內要一邊作戰一邊行進120余公裏,確實是很難辦得到的。因此,當我部攻進到距吳淞口還有六七十公裏時,困難越來越大,進展已十分遲緩。於是第三野戰軍司令部決定,要第九兵團加快浦東作戰節奏,迅速攻占川沙、高橋,控制吳淞口右岸,為西線我部減輕壓力。

這時,第九兵團雖然進展較快,可也打得十分艱苦。但時輪同誌接到命令後,仍然沒有絲毫猶豫,他從戰役全域出發,感到這樣做是自己應盡的責任,立即調整了部署,對當面之敵全力發起猛攻。

16日全殲守敵第五十一軍和暫編第八師,果然很快調動了敵人。這時,蔣介石再也坐不住了,手諭湯恩伯:迅速調整部署,一定要保證浦東安全,保證吳淞出海口暢通。湯恩伯受命後,立即將指揮重心移向浦東,並迅速組建了浦東兵團,狂稱:一定要使浦東之戰成為國軍勝利的轉機。但也就在這時,第九兵團越打越猛,相繼攻占了金家橋、慶寧寺一線,使敵青年軍第三十七軍遭到重大損失。

20日,又將攻勢推進到高橋以南地區,給浦東敵防禦體系攔腰橫切了一刀。23日,復與進行反撲之敵第三十七軍在慶寧寺、金家橋至洋徑鎮一線展開殊死爭奪,使雙方部隊都遭到了很大的傷亡。時輪同誌為了給西線兵團減壓,真可以說是豁出去了。

這使敵人也感到十分吃驚,當時湯恩伯曾對其副總司令陳大慶說:「浦東的共產黨軍隊真是打瘋了!」時輪同誌這種事事著眼大局,積極支援友鄰的可貴品格,令我十分敬佩!在遇到某些暫時困難的時候,想到關鍵時刻的需要,堅持不輕易動用預備隊。這也是時輪同誌在作戰指揮上又一個十分可取之處。上海戰役開始時,浦東雖不是敵人防禦的重點,但敵人也部署了相當大的兵力,構築有十分堅固的工事,特別是在湯恩伯將指揮重心東移,並組成東線兵團以後,敵浦東的防禦大大加強,第九兵團在後來的作戰中曾遭到不小的傷亡。

在這種情況下,時輪同誌仍然毫不動搖,堅決咬牙挺住,始終沒有動用預備隊。直到總前委下令開始第二步作戰、即向上海市區發起攻擊時,他才立即將第二十、第二十三和第二十七軍投入戰鬥。強大的預備隊投入作戰,大大增強了我軍的進攻能力,對作戰的最後取勝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作戰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更加重視軍政兩手並用,以加速戰役勝利的行程。這是時輪同誌作戰指揮上又一得意之作。上海戰役開始前,時輪同誌和第九兵團的領導就教育和要求部隊:「應充分利用敵軍大勢已去、無心戀戰的心理和敵酋驅迫敵兵送死以掩護其家族搬走財物的矛盾,展開政治攻勢,爭取敵軍一師一團放下武器,交出陣地。」作戰中,特別是在我軍不斷取得勝利、敵軍已渙散動搖時,他更重視指導部隊,配合軍事打擊,開展政治攻勢,大力瓦解敵軍。這樣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戰役後期,當蔣介石見大勢已去,攜子去台,湯恩伯率殘部倉皇逃跑之際,時輪同誌和第九兵團領導在命令部隊向市區發起總攻的同時,指示部隊要大力加強政治攻勢,瓦解敵軍,就有力地配合了野戰軍首長和上海地下黨組織爭取敵淞滬警備區副總司令劉昌義投誠的工作,加速了上海解放的行程。

時輪同誌是我的親密戰友,我們曾長期在一起共同戰鬥,都有著許多十分美好的記憶。上海戰役這段並肩作戰的歷史,更使我經常思念不已。現記下這段難忘的往事,聊表對老戰友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