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鷹擊-2015」聯合軍演中,中國空軍派出的殲-11戰鬥機面對泰國空軍的「鷹獅」戰鬥機時表現出意外的劣勢,特別是在超視距空戰中遭遇重挫。在50千米的視距外,泰國空軍以24比0的戰績領先,而在50到30千米的距離上,泰軍以64比14的比分取勝。整個超視距對抗中,泰國空軍以88比14的戰績大獲全勝。這一結果顯示出在雷達系統和遠端打擊能力上,殲-11存在顯著不足。
殲-11基於蘇-27SK,屬於較早期的四代機。其機載雷達系統較為落後,使用的是N001倒卡雷達,對於小型目標的探測距離和精度不如後期雷達系統。而「鷹獅」戰機采用了更新的PS-05平板縫隙雷達,這種雷達效能較殲-11的雷達系統先進一個世代,提供更遠的探測距離和更高的作戰效率。此外,「鷹獅」戰鬥機雖為輕型戰機,但在航電系統和多功能性方面接近於中期四代機,效能全面。
在武器系統方面,殲-11雖然裝備了中遠端的R-77空空飛彈,但其作戰能力相較於「鷹獅」攜帶的AIM-120飛彈遜色,尤其是在打擊包線和導引精度上。這些技術差異導致殲-11在超視距戰鬥中處於劣勢。
在隨後的聯合軍演中,中國空軍部署了更新型的殲-10C戰鬥機參與對抗,殲-10C在與「鷹獅」戰機的較量中展現了壓倒性的優勢。殲-10C裝備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RKL700A型電子對抗吊艙,這些現代化裝備使得殲-10C在電子戰和雷達對抗中具有顯著優勢。泰國飛行員曾評價「無法瞄準殲10C」,這反映了殲-10C在電子幹擾和隱身方面的高效能力,能在敵方雷達難以捕捉的情況下進行精確打擊。
泰國飛行員所稱的「無法瞄準殲-10C」反映出殲-10C在電子對抗和隱身技術方面相較於「鷹獅」戰鬥機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關鍵方面:
首先,殲-10C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更遠的探測距離和更高的跟蹤精度,能在敵機尚未發現的情況下,先行探測並釘選目標。
其次,殲-10C搭載的先進電子戰系統能有效幹擾和破壞敵機的雷達與通訊系統,此舉不僅使對手難以獲得準確的作戰資訊,同時也剝奪了敵方飛行員對殲-10C進行有效攻擊的能力。這種電子戰和雷達幹擾能力,結合殲-10C卓越的機動性和高效的射控系統,使得殲-10C能在空中戰鬥中迅速占據有利位置,對敵機執行精準打擊。
總的來說,從2015年的中泰聯演中殲-11的表現到後續殲-10C的優異表現,可以看到中國空軍裝備和戰術的快速進步。這不僅展示了中國在現代戰鬥機技術上的成就,也反映出在國際軍事交流中,透過實戰化訓練不斷查缺補漏,最佳化作戰策略的重要性。這些經驗為中國空軍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