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港媒:中國北鬥在很多方面勝過美國GPS,但一些國家「不敢」用

2024-09-11軍事

關於中國北鬥系統強,還是美國GPS強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多年,然未有定論。

【南華早報】近日釋出題為【30年後,中國北鬥已成為GPS(全球定位系統)競爭對手,世界會融入其軌域嗎?】的社論文章,從各個角度分析了中美導航系統的優勢和劣勢,以期還原中美在競爭之路上發生的一些插曲。

在系統套用方面,中美不分伯仲:

文章稱北鬥已被廣泛套用於亞洲、中東、東南亞、拉丁美洲,適用於航空航海、碼頭定位、災後救援、天氣預報,甚至很多上路的中國車也加裝了北鬥導航系統。只不過因為GPS導航系統的名氣更大些,大家「自然而然」的將北鬥視為了GPS。

訊號傳輸方面,北鬥勝過GPS 。

文章認為,北鬥的一般定位精度達到了4.4公尺或者更高,超過了美國。北鬥系統單次可傳輸1000多個中文字元,使得它的套用場景非常豐富,可發送語音或者高分辨率圖片,而這方面正是GPS欠缺的。

在使用者「受眾」層面,北鬥相比較GDP仍有很大的差距。

原因很簡單,美國有能力破壞外國與中國的合作,釘選在資訊通訊領域的「老大哥」地位,而中國的合作夥伴多為巴基史坦、寮國、柬埔寨、緬甸等「窮哥們」,這使得北鬥系統的營收能力堪憂。

反觀美國,幾乎壟斷了歐洲市場,將全球最富裕的消費市場攬在懷裏。華盛頓覺得這般做法還不夠十分保險,開始力推馬斯克的星鏈系統,作為GPS和地面通訊的補充。這讓北鬥一家和美國兩家衛星公司抗衡,多少有些吃力。

在訊號共享方面,中美其實可以攜手合作。

文章強調:一個使用者可在GPS和北鬥系統之間來回切換,並不會影響通訊的品質。有了這層通訊加持,使用者使用場景反而多了保障。鑒於使用者場景和通訊裝置相容的特性,其實中美應該攜手合作,以期讓更多的使用者得到實惠。

然而我們還是將美國人想的太好了。

31年前,中國「銀河號」受困國際水域事件,以及美國時下使用軍事衛星全天候掃描俄羅斯港口、基地、工業園等事件,都給中方提了個醒:誰掌握資訊通訊領域的先手位置,誰就有對對手先發打擊的能力。

就上述事件談兩點看法。

其一、俄羅斯之所以屢屢被烏軍的無人機和飛彈偷襲,和美國提供的即時情報密不可分。

簡單說,在GPS和「星鏈系統」的雙層加持下,烏克蘭政府將全國的戰區「網格化」,哪個地方出現了俄軍的集結,哪個地方遭到了俄飛彈的襲擊,全部都呈現在了螢幕上。烏指揮部可根據美國提供的資訊,對俄軍重要目標實施精準打擊。

烏軍幾乎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可將戰場的資訊即時回傳,反觀俄軍,仍要求戰鬥人員保持訊號靜默或者幹脆使用老掉牙的「藍屏手機」。猜測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系統無法覆蓋烏克蘭全境相關,俄羅斯在資訊通訊領域遠遠落後於美國。

其二、中國須強化「北鬥」系統戰鬥內容,不能將其只視為一般通訊媒介。

從民用轉為軍用,中間存在著一定的門檻。鑒於中國近40年沒有發生過戰爭,中國的北鬥系統能否承擔戰時的空地通訊任務,給予前線部隊和後勤指揮中樞絕對的幫助,目前是個未知數,這就要求中方在很多方向做出調整。

【南華早報】既然對中美的衛星導航做了全面比較,應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不排除有發文試探美國反應之可能。畢竟中國有能力助俄羅斯一臂之力,讓俄羅斯從資訊通訊領域的弱者搖身一變成為強者。

只是大環境不允許中方有過多反應,中方也只能看著普亭政府被「煙頭」事件持續困擾。得虧中國很早就認識到了發展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性,並做出了籌劃,否則今天定會被美國按在地上使勁摩擦。

由中國加強北鬥系統通訊內容還能聯想起:中美賽局進入了深水階段,美國可對中國重要目標進行24小時精準掃描和定位,同理,美國的目標,在中國衛星的偵測下無所遁形。

有了高精尖衛星的加持,以後戰爭就不分前線和後方了,這點需要引起所有人的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