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塔山阻擊戰中,林總為何點將不知名的程子華?事實證明太高明

2024-07-29軍事

中國從兩千多年的歷史中走來,塔山從未立名於書,如果沒有震撼世界戰史的塔山阻擊戰,塔山永遠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山村。

錦州攻堅戰打響的五天前,林彪點將 程子華,命他 全權指揮四縱和十一縱駐防塔山。

程子華受命後,馬上召集團以上幹部,登上了當時塔山地區最高的制高點:白台山。程子華和眾多將士登上白台山的那一刻直接驚呆,這塊地方根本不是一處合適構築陣地的地方。

因為,從白台山高地一眼望去,四周皆是平原。

除了他們腳下的白台山。也就是說,這塊狹窄的遼西走廊,能夠依托的高地實在少的可憐。如果國軍大規模沖擊平原防線的話,很有可能根本防不住。也許被瞬間擊穿也不是沒有可能!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極為冒險的防守阻擊戰。需要從上到下的膽識、魄力,更需要孤註一擲的勇氣。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塔山的背後不僅是一座錦州城,而是東北解放的大希望,更是全國全面解放的大希望!

這一仗,必須攔下國軍。

白台山距離海域不過20公裏。在這片寬度僅20公裏的狹窄走廊上,阻援核心陣地是依仗唯一的白台山高地布置重兵,還是利用塔山卡住交通要道,大家還是有不同的意見。

大家應該知道,所有的陣地防守戰,必須要依托高地,且有99.9%的機率是核心陣地。即便不是核心陣地,只要高地失守,陣地也會同時告破。

例如四平防守戰,側翼的塔子山高地剛剛被廖耀湘的新6軍攻占,林總在正面防線尚沒有被擊穿時,還是下達了緊急撤退命令。

再例如我們後續要講到的蒙特內哥羅阻擊戰,梁興初在構築陣地時,發現周圍高地平均海拔僅有100多米,且都是硬石塊的情況,他還是發動部隊、老百姓用麻袋裝土送到山上,構築陣地。

因為,陣地防守戰中的高地實在是太重要了!

但塔山阻擊戰之所以神之又神,關鍵在於這場阻擊戰中的每一次思維交鋒,每一次防禦部署,甚至是每一發炮彈的落腳點。

所以,塔山阻擊戰摒棄了兩千多年來的軍事傳統,沒有把核心陣地構築在唯一的高地白台山,而是置重兵於平原地區的塔山!

理由有三個。

其一, 葫蘆島到錦州唯一的一條公路,從塔山村橫穿而過,鐵路又從距離塔山不遠處的 橋頭堡 穿過,兩個據點控制著交通要道。

(這是優點,也是置重兵於塔山的唯一優點,但缺點同樣明顯,平原防守,毫無所依)

其二, 置重兵於白台山,右翼會形成一條長達10公裏的寬大防禦正面,防線太寬。

其三, 一旦國軍利用一部份兵力圍困白台山,白台山立馬就是下一個街亭,此時如果國軍主力從塔山正面沖擊,根本來不及增援。

所以塔山這個點位極其重要,它也必須是核心。

程子華以塔山為核心, 四縱在正面核心陣地 一字排開,右翼和側翼以十一縱 31師、32師、33師、獨4師、獨6師 進行輔助攻防,構築了一道名揚戰史的塔山防線。

既然是防線,那麽在接下來的角逐中,就不可能只有塔山。塔山阻擊戰期間,整個戰場的角逐基本是圍繞 白台山、塔山村、橋頭堡、高家灘四個點位 進行。

如果加上最初的輕微戰鬥,打漁山島也算一個點位。

我們翻看塔山阻擊戰的相關文字資料,會發現這場阻擊戰期間,橋頭堡是一組極為重要的高頻詞,它的出現次數甚至要遠遠高於塔山村,

例如東野的【陣中日記】、吳克華的【塔山阻擊戰】、胡巫師的【憶塔山阻擊戰】、莫文燁的【英雄塔山】,甚至還有四縱10師28團2連連長程遠茂寫的【血戰橋頭堡】。這些回憶錄,雖然大多冠以「塔山」之名,但全部重點提及到了關於橋頭堡的殘酷戰事。

塔山阻擊戰結束後,東野一共頒發了四面錦旗,除了炮縱炮兵團獲得的「威震敵膽」錦旗,其余三面錦旗依照塔山防線的各個點位,依次是:

36團捍衛的白台山,獲得「白台山英雄團」榮譽錦旗。

34團捍衛的塔山村,獲得「塔山英雄團」榮譽錦旗。

28團捍衛的橋頭堡,獲得「塔山守備英雄團」榮譽錦旗, 其實真正的名字應該是「橋頭堡守備英雄團」,因為橋頭堡這個名字到處可見,沒法叫它,只能是「塔山守備英雄團」。

我們了解了這三個重要的點位,就基本上也就能夠理解整個塔山戰事。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程子華借助塔山構築核心陣地,簡直太高明。國軍對塔山防線猛攻了五天。

從10日到15日(12日休戰一天),國軍除了試探性的對塔山防線的其他據點發動進攻後,火力集中點幾乎都集中在塔山。

從我們今天的角度而言,我想大多數人的思維都會希望置重兵於白台山高地,因為對於任何一場戰役而言,高地真的是太太太重要了。沒有高地所依托的阻擊陣地防線,那就是一層薄紙。

可能,沒有高地依托的阻擊陣地防線,連叫做防線的資格都沒有。

可偏偏是這樣的大平原防線,國軍奮勇沖擊五天之久,始終沒能擊穿這條不被國軍任何將領所看得起的防線。它就那樣擺在那裏,它就那樣在我軍將領的強大意誌下硬生生擋了五天。

其實,從國共雙方的角度而言,塔山之所以會成為彼此攻防戰役中的唯一依仗重點,塔山和附近不遠處的橋頭堡,分別有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貫穿而過,而且該地地形比其他地方地形更加開闊,開闊便意味著大兵團更容易展開,國軍在進攻起來也更加有節奏感。

也無非是敵我雙方都充分認識到了「當道結營」的重要性。千年以前,諸葛亮說「下寨必當要道之處」,用這句話來形容整個塔山防線的超級戰略思維,那真是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