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號稱「上帝之鞭」,卻折戟馬恩河畔,沙隆戰役擊碎了阿提拉的夢想

2024-09-02軍事

讓整個歐洲降服在匈奴之下!匈奴領袖阿提拉,夢碎沙隆

匈奴軍隊

4世紀中葉,匈人以東歐草原為中心建立起匈人帝國。這個帝國不斷向周圍用兵,侵襲日耳曼人的居住地,迫使後者不斷向羅馬帝國境內遷移,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的覆滅。據考證,「匈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西遷的匈奴人的後裔。

451年,匈人軍隊在其傑出領袖阿提拉的率領下攻入羅馬帝國的高盧(今法國)境內。羅馬帝國和其他部落軍隊組成聯軍在馬恩河附近的沙隆與匈人進行會戰,最終羅馬帝國獲勝。沙隆戰役對歐洲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它第一次使得歐洲文明免於被東方草原文化侵蝕和壓制。

一、匈奴西遷建立帝國

匈奴在中國歷史上曾長期進犯秦、漢這樣強大的王朝,對中原王朝的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西漢在武帝時期曾大破匈奴,使其退居漠北。但到了東漢,匈奴勢力再度崛起。

不過,匈奴的這次復興持續時間並不長,很快就因其境內的自然災害、人畜瘟疫以及統治集團的內訌而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最終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與東漢王朝繼續對抗。

公元91年,北匈奴被東漢擊敗,匈奴單於率領殘余部落踏上了西遷之路。

然而,北匈奴的西遷卻拉開了歐洲大變革的序幕,引發了羅馬帝國的衰落和日耳曼國家的崛起,使歐洲的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產生出新的面貌。

4世紀中葉,匈奴人西遷至歐洲東部草原,他們在這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與羅馬帝國相比,這個國家帶著鮮明的草原文化特征。

首先,他們「逐水草而居」。匈奴人在這裏繼續他們的遊牧生活,到處遷移,居無定所。他們終日與馬為伴,在馬背上買賣、吃飯,甚至可以伏在狹窄的馬脖子上熟睡。

其次,遊牧生活還使得匈奴各個部落處於極為分散的狀態。他們沒有君主,只是甘心效忠於自己部落的首領,因此匈奴人時聚時散。這種分散狀態導致匈奴人的軍事組織也較為松散,只能算是松散的軍事聯盟。

匈奴騎兵

第三,匈奴人的軍隊以騎兵為主,機動靈活,但是軍事行動往往以搶奪財物為目的,很少占領對方的土地。

最後,匈奴人與所征服的民族、部落等在政治上也是一種松散的附屬關系,而不是像羅馬帝國那樣,在新征服地建立完善、嚴密的政治機構及政權。換句話說,匈奴人善於馬上打天下,卻不善於治天下。

375年,匈奴人進攻東哥特人,並強迫東哥特人一同進攻西哥特部落。受到威脅的西哥特人只得退往多瑙河流域,最後不得不向羅馬帝國請求進入其境內避難。這一系列連鎖反應深遠地影響了當時的西方世界。

羅馬帝國皇帝同意了西哥特人的請求,但有個條件,他們必須為羅馬帝國提供兵員。這樣,羅馬帝國與西哥特人即將面對共同的敵人——匈奴人。

二、阿提拉的崛起

阿提拉是匈奴人的傑出領袖。他大約生於406年。長大後的他身材矮小,頭卻很大,眼睛小,鼻子扁平,皮膚黝黑。他的兩位叔父十分厲害,其中有一位名叫魯加,在432年統一了匈奴各部落。

阿提拉像

阿提拉12歲時曾被作為人質送到羅馬帝國皇帝的宮廷。在那裏,阿提拉接受了羅馬式教育,同時也接觸到羅馬文化及其風俗習慣。這次經歷,使阿提拉對羅馬帝國有了很深的認識。

在當人質的那段時間,阿提拉曾作為匈奴人僱用軍的統帥擊敗過西哥特人。那時的西羅馬帝國還沒有意識到,25年後,這位匈奴人的統帥會成為他們的大敵。

434年,阿提拉的叔父魯加去世。阿提拉與其兄布雷達共同執掌匈奴政權。但到了445年,阿提拉卻將布雷達殺害,由他獨自掌控匈奴帝國的政權。阿提拉很殘忍,但能征善戰,能將所有部眾團結在他的統治下。這樣,匈奴勢力在他的統治下日益強大。

如同匈奴帝國的前幾任統治者一樣,阿提拉雄心勃勃。他夢想讓整個歐洲降服在他的權威之下。他不斷發動戰爭,曾兩次劫掠東羅馬帝國的北方行省。帝國內很多城市陷落,甚至連君士坦丁堡也險遭兵燹之災。因此,阿提拉在當時又被稱為「上帝之鞭」。

匈奴軍隊對東羅馬帝國的劫掠

不過,在對東羅馬帝國大肆劫掠時,匈奴人也遇到了一支勁敵,他們就是日耳曼部落。447年,東羅馬帝國連續遭遇瘟疫、地震以及洪災等自然災難,阿提拉抓住機會再一次對君士坦丁堡發動進攻。

這次攻擊十分淩厲。在進攻途中,匈奴聯軍遇到了另一支日耳曼人艾爾內吉斯克魯斯率領的軍隊,雙方在烏圖斯河畔發生激戰。艾爾內吉斯克魯斯的軍隊作戰十分英勇,匈奴聯軍雖然最終獲勝,但損失慘重,使得阿提拉攻下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化為泡影。

東羅馬帝國軍隊

不過,阿提拉透過攻占馬爾西安堡,劫掠巴爾幹地區挽回了面子。他洗劫了所攻下的所有地區,被殺害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據歷史記載:「阿提拉幾乎將整個歐洲碾為粉末。」匈奴人的這次軍事進攻破壞性極大,以至於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

隨著匈奴人的勢力不斷擴充套件,阿提拉的野心也日益增長。然而,正是這野心最終讓451年爆發的高盧之戰變得不可避免。

三、公主的求婚信

447年的進攻行動結束後,東羅馬帝國選擇暫時妥協,後來透過靈活的外交活動促使阿提拉減緩了對東羅馬帝國的侵擾。而此時,阿提拉的註意力卻轉到西羅馬帝國上來。

當時的西羅馬帝國已經衰弱不堪。境內駐紮著為數眾多的蠻族勢力,能夠使用的兵力卻少的可憐。朝堂內部又黨派分立,缺乏一個明確的權威中心。有鑒於此,阿提拉認為進攻西羅馬會更容易一些。

正在此時,來自西羅馬帝國宮廷的一封求婚信,為他攻打西羅馬提供了絕佳的理由。原來,這封信是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的姐姐荷諾麗婭寫的。這位公主非常聰明且雄心勃勃,只是命運不佳。

荷諾麗婭在宮廷鬥爭中失利了。攝政皇太後以她與宮廷侍衛通奸為名,將其押送至君士坦丁堡軟禁了起來,並且強迫她與一名羅馬帝國元老訂婚。可是,生性要強的荷諾麗婭絕不願意自己就這樣被人任意安排。

荷諾麗婭

於是,她給阿提拉寫了一封求婚信表達愛慕之情,並附上自己的婚戒。然而,這封求婚信並未引起阿提拉的重視,直到10年後的450年,由於與西羅馬帝國的戰爭迫在眉睫,阿提拉才以此事為借口訛詐西羅馬並行動戰爭。

其實,荷諾麗婭的行動早已經敗露。東羅馬帝國皇帝知道此事後立即通知西羅馬皇帝,建議他將荷諾麗婭交給阿提拉,防止後者以此為借口侵犯西羅馬。但是,西羅馬帝國並未聽取東羅馬皇帝的建議。後來,事情果然如東羅馬皇帝所料,阿提拉以此為理由發兵攻打西羅馬。

阿提拉稱自己是荷諾麗婭的夫君,有權獲取西羅馬帝國的疆土。他派遣使者前往西羅馬帝國,不僅傲慢地要求荷諾麗婭嫁給他,還要求西羅馬帝國將一半的土地作為嫁妝。阿提拉的無理要求,遭到了西羅馬皇帝瓦倫提萊恩的斷然拒絕。

接下來,阿提拉發動了戰爭。他最後一次派去的使者這樣說:「請將宮殿準備好,我要來居住。」

四、沙隆戰役

451年,匈奴大軍開始集結,向西進發。阿提拉親自率軍渡過萊因河,計劃先占領高盧,再攻滅西哥特王國。實際上,這支匈奴軍隊混雜有大量受脅迫的異族軍隊,如東哥特人、法蘭克人、勃艮第人等。

面對氣勢洶洶的匈奴聯軍,西羅馬帝國逐漸意識到形勢的嚴峻性。他們匆忙與西哥特人組成聯盟。由於阿提拉這次想要攻占高盧,同時又縱兵搶劫焚燒,使得該地區的大部份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感受到極大的威脅,他們也紛紛加入西羅馬帝國一方。

西羅馬帝國仍然不占優勢。義大利地區正在鬧饑荒,致使羅馬帝國的軍隊人數銳減,戰鬥力也大大降低。而且,羅馬帝國在高盧地區的統治正在趨於瓦解,已經喪失了在高盧號令全境的權利。此外,高盧地區能夠提供的兵員寥寥無幾。

不過,高盧地區的一些保存尚好的城市和城墻給不擅攻城的匈奴人制造了不少的麻煩。另外,西羅馬帝國聯軍統帥埃提烏斯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名將。他不僅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而且精明強幹,善於冷靜分析時局。他的存在使得西羅馬軍隊擁有了堅強的指揮核心。

埃提烏斯 影視照

匈奴人的殘暴是有名的,他們到處燒殺,引起高盧人恐慌,反而促使他們更加倒向西羅馬帝國,在護衛自己的家園時也變得更加頑強英勇。

決戰終於到來。451年6月19日,羅馬聯軍與匈奴聯軍在高盧特羅耶與沙隆城之間的加泰隆尼亞原野展開決戰,史稱「沙隆之戰」。

阿提拉將實力最強的騎兵安置在中央,而左右翼分別是東哥特人和格皮達人組成的仆從軍隊。而在羅馬聯軍這邊,精明的埃提烏斯為了防止阿蘭人逃跑而特意將阿蘭人軍隊置於中央,以迎擊匈奴騎兵。狄奧多瑞克一世率領的西哥特人被安置在右翼,用來對付東哥特人。

埃提烏斯自己則率領精銳的羅馬軍團組成聯軍左翼,專門打擊對方實力不強的格皮達人。這樣,他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羅馬軍團的實力,還可以在開戰之初就給匈奴人迎頭痛擊,並大大鼓舞羅馬聯軍的士氣。

阿提拉發表完戰前演說,就率領士兵沖了上來。羅馬聯軍這邊也是頑強戰鬥。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傷亡慘重。就在這時,西哥特首領狄奧多瑞克一世馬失前蹄,導致其當場死亡。西哥特士兵見自己的王戰死,不僅沒有潰退,反而士氣更加高漲,誓要與匈奴軍隊決一死戰。

狄奧多瑞克一世

羅馬聯軍簡直變成了殺戮機器,他們只顧殺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往日兇殘的匈奴士兵已經膽寒,不敢前進一步。直到這時,羅馬軍隊才意識到他們取得了一場慘勝。實際上,雙方損失都很大。據估計,雙方約有20余萬人在此戰中死亡。

阿提拉見自己戰敗,他絕望了。回到營地,他用馬鞍堆起一座小山,自己坐在上面,並宣稱如果羅馬聯軍攻入營地,他就放火自焚,絕對不做羅馬人的階下囚。而在西哥特一方,由於狄奧多瑞克一世戰死,其子托裏斯穆得正想沖入匈奴人的營地為其父報仇。

可是,羅馬聯軍統帥埃提烏斯在此時顯示出政治家的深謀遠慮。他看出這次戰鬥中西哥特人展現出來的勇猛頑強,這將是一支可怕的力量。留阿提拉一命也許能牽制住日益強大的西哥特勢力,防止西羅馬帝國被西哥特人征服。

於是,埃提烏斯建議托裏斯穆得先別急著復仇,而要趕緊回西哥特王國奪取王位,狄奧多瑞克那幾個兒子正對王位虎視眈眈呢。托裏斯穆得聽後也覺得事情緊迫,就離開戰場回西哥特王國去了。

接下來幾天,埃提烏斯統帥的羅馬聯軍毫無動靜,阿提拉見此趁機率軍撤退。埃提烏斯並未追擊。就這樣,阿提拉算是對方手下留情撿回一條命。沙隆戰役以匈奴軍隊失敗而結束。

文史君說

沙隆戰役以匈奴軍隊的失敗告終,此戰成為匈奴人歷史的轉折點。它不僅標誌著匈奴人的擴張就此結束,也標誌著草原文化向地中海地區擴張的失敗。此戰之後,本來由較為松散的部落聯盟構成的匈奴帝國逐漸走向衰落,阿提拉本人的權威也開始動搖。很多人認為,西羅馬帝國在這場戰爭中拯救了西方文明。此後,草原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進入了較長時間的相持與緩和時期。

參考文獻:

吳曦、楊俊明:【尋找匈奴西遷的蹤跡——試論匈人、匈奴同族說】,【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17年底3期。

吳曦:【淺談北匈奴西遷的原因與過程】,【中國民族博覽】2017年第6期。

馬鈺涵:【公元五世紀羅馬帝國與匈人部落互動關系研究】,遼寧師範大學,2020年。

宇信瀟:【淺析451年高盧戰爭及其對匈人的歷史影響】,東北師範大學,2011年。

(作者:浩然文史·石頭)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註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