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烏鴉」——串列雙旋翼轉翼機概念

2024-06-14軍事

「滾回繪圖板」被淘汰的飛行器方案331

本文1036字,18圖,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拉風的設計

梅廷·卡普蘭 (Metin Kaplan)是一位瑞典的概念設計師和3D藝術家,有很多有趣的交通工具設計, 其中之一是題圖中這個推拉螺旋槳的傾轉旋翼設計,設計師稱其為「烏鴉」(KRÅKAN)。@nordland 今日頭條 原創先發

和常見的V-22魚鷹式傾轉旋翼不同,這個設計的兩個旋翼位於機身的前後,而不是機翼的兩端。

這是使得在懸停和垂直起降過程中,這架飛機將類似波音CH-47支奴幹直升機,而在水平飛行時,則是類似道尼爾Do335那樣的前拉後推。

CH-47

Do335

聰明的讀者一定發現了,卡普蘭的設計有一個「BUG」,平飛時的後螺旋槳提供的是推力,在向上轉90°以後,提供的就不是升力了,而是向下的力。設計師也考慮了這個情況,在轉換飛行過程中,後旋翼的槳距會經歷正槳——順槳——反槳的過程,旋轉方向不變,單純改變槳葉的角度(槳距)實作這一推力拉力轉變。

因為後槳的獨特變化,使得轉換飛行過程兩個槳不能同步,起飛後,順序是先轉動前槳加速,當主機翼可以產生足夠升力以後,在逐步順槳後旋翼,轉換90度後變距為推進。降落轉換的時候一切倒過來。

發動機位於機體後部,有趣的是采用上下並聯,透過傳動軸共同驅動兩個螺旋槳。有趣的是在起降階段,前螺旋槳會遮擋住駕駛艙視野,故意還要加網路攝影機。

歷史的淵源

「航空創意」1950年8月封面

這個設計非常有趣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畢竟梅廷·卡普蘭不是航空工程師,到這裏應該屬於「這是啥玩意兒」系列。之所以歸類到了「滾回繪圖板」欄目,是因為下面這幾個發現。

路易·德·蒙日方案

飛行雜誌在1951年3月號上刊登了幾個早期的旋翼VTOL方案,其中有比利時/法國著名航空工程師路易·德·蒙日(Louis de Monge)的一個概念。這位大神的作品我的文章介紹過:布加迪P 100

德·蒙日的概念和卡普蘭的「烏鴉」概念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後螺旋槳的轉向方向,在德·蒙日的概念中後螺旋槳向下旋轉,這樣避免了槳距轉換的復雜過程。但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後機身必須為後旋翼騰出地方,因此必須使用一個長尾巴。

雷夫·巴納比方案

1950年8月的美國雜誌「航空創意」上另外一個類似的方案上了封面,當時傾轉旋翼的概念剛剛興起,這一類飛行器被稱為「轉翼機」(convertaplane)。美國海軍退休上校雷夫·巴納比(RALPH S. BARNABY)提出了一個串列的「轉翼機」細節。

有趣的是這架飛機的前後兩個旋翼直徑並不相同,後旋翼小一些,這樣布局是出於全機重心考慮,小直徑的後旋翼有利於減短尾巴長度。

不過這個布局在火過一陣子後,就銷聲匿跡了,直到貝爾公司的傾轉旋翼技術成為了旋翼VTOL方案的主流,沒有任何一個航空企業真正的嘗試過「轉翼機」這個概念。@nordland 今日頭條 原創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