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無殼彈真的很難做嗎,為什麽這麽多年都沒有裝備的?

2024-02-05軍事

無殼彈現有技術倒也不是不能做,關鍵是成本收益不成比例,自然沒人去做了。

本身無殼彈就有一個成熟的產品,德國G11步槍。

雖然最後G11這個計畫算是失敗了,但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並非是無殼彈,而是自身復雜程度與成本,以及整體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

如果要看無殼彈的技術問題和實用化難度,G11步槍的歷史是非常具有參考性的。

首先,無殼彈的優勢主要是重量,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少了彈殼這種無效死重量,子彈減重還是很可觀。

實際上當初在G11和M16有一個直觀比較,同樣負重下,使用G11可以多出一倍還多的彈藥,這個收益還是很可觀了。

而第二個好處,是減少了步槍自動過程中的抽殼這個動作以後,步槍射速實際上可以做的非常高,這點在G11上面也實作了。

G11的槍機結構設計很巧妙,因為不需要抽殼動作,所以使用了旋轉槍機。

旋轉槍機也很好地做到了密閉性,且沒有抽殼退殼後,射擊速度極高,透過特殊設計的浮動結構,其三發點射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2000發。這種超高射速在三發點射時,第三發子彈射出以後,槍身才有後坐動作,槍手才感到後坐力,這個對於射擊精確度非常好。

說了好處,該說缺點了。

實際上,無殼彈最麻煩的在於幾點。

而這些幾乎都和彈殼的作用有關。

子彈的彈殼有什麽作用?

1,容納發射藥,避免發射藥受損,意外點燃等。

2,發射過程中可以協助槍膛密封,承受火藥燃氣壓力。

3,發射完畢後離開槍膛可以帶走余熱。

而無殼彈發射後沒有彈殼帶走熱量,新裝填子彈外也沒彈殼隔絕溫度,於是乎子彈自燃問題就出現了。

沒有彈殼散熱,膛內溫度會太高,而新裝進去的子彈不用擊發直接自燃發射,這個就很麻煩了。

G11的解決方法,是 研發了耐高溫的發射藥HITP(耐高溫發射藥)

使用這種全新發射藥的DM11子彈,還在藥柱表面有多功能塗層,除了防潮也能降低自燃可能。

而對子彈的運輸儲存過程中,沒有彈殼,所以采用一種專門的密封包裝盒,同時在子彈藥柱外表面有一張特殊塗層,主要是防潮和降低自燃敏感度。

其實就G11彈藥的完成度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至少已經符合其使用要求。

但是,G11設計上有點那麽一點點貪心。

貪心的期望利用無殼彈的速度優勢,所以設計了那個復雜程度爆表的旋轉槍機。

確實可以做到優秀的點射能力,但是其復雜程度、制造難度、後續維修保養、成本這一系列問題,都是非常現實的。

同時,G11彈藥口徑上選擇也有失誤,雖然那時候小口徑是主流風潮,但是口徑太小造成的遠端彈道問題,這個在G11也是一個缺點。

當然,G11基本成熟,最後沒被裝備主要原因不是槍的問題,更主要是華約解體後,軍方不願意在這上面花太多錢了。

那麽如果現在發展無殼彈,有什麽可以借鑒的。

首先是不用G11那麽復雜的槍機,彈頭加大一點點口徑,外彈道效能會好很多。

但是,這裏還是要平衡估算一個問題:

無殼彈特殊的發射藥,單獨包裝設計的很多東西,其成本能抵消節約下來的彈殼成本嗎?

估計是不能的。那麽加上減輕的重量這個收益還值得嗎?不知道。

其實就現在個人武器越來越趨向於低廉成本,戰爭中個人武器越來越弱化,其步槍甚至有自衛武器趨勢,軍隊是否還願意投入成本僅僅減輕一點彈藥重量?

好像有點沒必要了。

所以,無殼彈的真正壁壘不是技術,而是需求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