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丁盛回憶對印反擊戰,印度村長跑到我軍指揮部:請速來解放我們!

2024-11-05軍事

1963年12月6日,應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院長陳伯鈞等同誌的邀請,時任54軍軍長的 丁盛 到學院進行了一次關於對印自衛反擊戰作戰情況的報告。

丁盛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負責統一指揮瓦弄地區的作戰。 瓦弄戰役 打響後,丁盛所部僅用10個小時,就全殲了印軍主力第11步兵旅,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在一年後的這次報告中,丁盛用幽默的口吻,向大家講述了他在指揮此次戰役中的所見所聞。

據丁盛回憶,在自衛反擊戰之前,上級給他們的任務是生產,要他們自行完成蔬菜、豬肉、糧油供應量的一半。所以,丁盛當時的心思全紮在了完成生產任務上,想著怎麽完成年產幾百萬斤糧食的任務。

總參謀部要他們到前線打仗的命令下來時,部隊其實沒有準備。丁盛連忙給各部隊打電話,要他們緊急集合。

當時有些幹部和戰士以為只是一次例行訓練,等他們跑到邊境的營房一看,倉柯瑞滿是厚棉衣、皮大衣、手套、四〇火箭筒、甜瓜手榴彈,大家才知道是真的要打仗的,因為他們在四川穿的都是單衣,只有進藏才需要換厚棉衣和皮大衣。

當時,134師和135師高炮部隊剛剛完成了在唐山的打靶比賽,正在回來的路上,有的到了西安,有的到了河北。丁盛下令,都不用比了,趕快回來。

由於事發突然,部隊緊急集合後,幹部和戰士和家裏都沒有時間見面,動員大會也來不及開了,匆匆就上了前線。但是,部隊的情緒很高,大家決定中央能把這麽保衛邊疆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是對54軍的信任。

全軍出動了一萬多人,路上沒有開小差的。很多同誌都要求參加,甚至哭鼻子,寫決心書,一定要求參加。當時行軍只能帶主食,沒有鹽和菜,每天就是「吃幹飯」。部隊從四川盆地進入青藏高原,路途有上千公裏,大家坐車都坐迷糊了,但戰士們也沒有任何怨言。

丁盛感慨說: 這就是我們的戰士,是毛澤東思想教育的結果。

戰鬥打響後,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美國的【科學箴言報】說,這仗打得「就像小刀切奶油一樣」幹脆利索。香港【南華早報】說:解放軍用事實證明「世界上最大的堡壘只不過是個小小的障礙,一下子就可以推開。」【明報】評價此戰「史無前例,瀟灑至極,漂亮至極」。

但作為一個指揮官,丁盛還是冷靜地指出部隊在此次作戰中的一些不足,比如一些指揮員經驗不足,組織太倉促,戰士對先進武器的使用不夠熟練,部隊對「一點兩面」、「四快一慢」的精神領會不夠等。

丁盛謙虛地說: 54軍在解放軍並不算最一流的部隊,是「三等部隊」,我們的戰鬥力比兄弟部隊差。如果叫你們沈陽部隊或者廣州部隊,或者其他軍區的野戰軍去打更容易。我們三等部隊就打得他們落花流水,要是你們「一等部隊」去,更不在話下。

對於這次較量的對手,丁盛的評價也不高,他說: 印度人做工事不行,他們不會做工事。他們的工事那麽寬,射孔也那麽大,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他們可以在裏面睡覺,也可以打槍。工事的頂上呢,他們又捆不好,馬馬虎虎。

他們機械地執行命令,我們打這個地堡,按理說另一個地堡要支援才對呀。他不支援,也不走,也不打。打完仗我問他們為什麽不打,他說上面沒有人叫我們打。我說不打也得跑呀,他們說不行,因為上面沒有叫我們跑。

我們使用的武器他們不知道,我們用的爆破筒他們都沒有用過。因為我們的三個師都是改了裝的,連隊是自動不強,半自動步槍,班用輕機槍,所以敵人非常害怕,打起來他們就叫喚:不得了,中國軍隊的裝備太強,頂不住……

按理說,丁盛在獲得勝利後,應該把敵人吹噓一番,以顯示自己的勝利多麽來之不易,為自己表功。但他沒有。出於一個軍人的嚴謹和事實求是,他對自己的對手給予了真實的評價,這其實是非常難得的。

讓丁盛最為印象深刻的,倒不是這次戰役的勝利,而是戰役中發生的一個故事。當時部隊在某地駐紮,一些印度邊民時常三三兩兩地來看他們。有一次,來了一個類似村長或者族長的人,他帶了一二十個人來了,還拿著雞蛋、紅薯、香蕉給我軍吃。他們提出希望解放軍過去解放他們,丁盛說不行,因為總參謀部有規定,只能到哪裏哪裏,不能過去。

這個族長說:「我們本來不是印度人,我們長期和你們一樣。我們有一個傳說,說你們是龍族,藏族是龍神,我們是龍尾,所以我們是一家人。」他還說: 「你們過去吧,要是沒有飯吃,我們村可以供應你們兩天的飯,可以給你們殺牛。」

丁盛說: 為什麽印度群眾幾次要我們過去呢?主要是我們很好地執行了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我們不對的紀律是很好的。這是毛主席領導下人民軍隊的靈魂所在,是我們軍隊無往不利的法寶,它可以爭取群眾,瓦解敵人。

丁盛說: 要是我們不撤回來,住在那裏,那裏都是山區,搞革命、搞遊擊戰爭是很好搞起來的。這件事給我的一個感觸就是:人民是要革命的,這對我們部隊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