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中國、俄羅斯各種戰機的發展,例如俄羅斯的蘇35、蘇30SM,中國的殲16、殲15B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側衛家族的戰機發展。認真的說,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是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一步步發展而來的,形成了龐大的側衛家族。那麽,中國、俄羅斯之間,誰家的側衛戰機更多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俄羅斯空天軍蘇30SM戰機
首先,我們聊聊側衛戰機的發展。80年代,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冷戰,進入了巔峰期。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第4代戰機開始陸續出現。例如美國先後推出了F14、F15、F16、FA18等型號,法國推出了幻影2000戰機。作為回應,蘇聯先後推出了蘇27、米格29等機型。其中,蘇27戰機屬於蘇聯80年代中期推出的重型單座四代機。
擁有作戰半徑大、機動性強等特點,歐美國家稱之為「側衛。」當時,誰也沒有想到,以蘇27戰機為基礎,陸續發展出了規模龐大的側衛戰機家族。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多用途戰機發展理念的推進,俄羅斯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推出了蘇30戰機。蘇30戰機分為了很多不同的子型號,例如蘇30MKK、蘇30MKI、蘇30MK2等等。
俄羅斯蘇34戰鬥轟炸機
當年,蘇30戰機非常受歡迎,中國、印度等一系列國家,陸續從俄羅斯進口了蘇30戰機。進入21世紀以後,四代半戰機逐步成為了主流,歐美先後推出了飆風、台風、鷹獅等標準的四代半戰機。同時,美國F15、F16、FA18戰機的很多後期批次,也基本上達到了四代半戰機的標準。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俄羅斯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推出了蘇35戰機。蘇35戰機屬於標準的四代半戰機,2015年,中國曾經從俄羅斯進口了24架蘇35戰機。俄羅斯發展蘇35戰機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蘇34戰鬥轟炸機。蘇34戰機也是在蘇27的基礎上,一步步發展而來的,屬於側衛家族的一部份。不得不說,進入21世紀之後,仍然發展戰鬥轟炸機的國家不多了。
俄羅斯蘇35戰機,屬於絕對的主力
所以說,俄羅斯的側衛家族戰機,包括了蘇27、蘇30、蘇34、蘇35等型號。那麽,到底有多少數量呢?截止2023年,俄羅斯空天軍裝備了120多架蘇35、120多架蘇34、70多架蘇27、90多架蘇30,再加上幾乎退休殆盡的蘇33,俄羅斯的側衛家族戰機,大約400到450架之間。最多,不超過450架。其中,蘇35戰機是俄羅斯的絕對主力。
因為,俄羅斯的蘇57戰機,雖然是五代機,但總量不超過20架。接下來,我們聊聊中國側衛戰機的發展脈絡。不得不說,既有從俄羅斯進口的產品,也有中國完全國產的產品。
解放軍空軍蘇27戰機,已經開始陸續退休
80年代末期,中蘇關系正常化以後,為了進一步提高解放軍的空戰實力,全面提升現代化水平,中國從蘇聯訂購了蘇27戰機。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這一合約,並且開始逐步向中國交付蘇27戰機。解放軍部隊對於蘇27戰機的效能,還是比較滿意的。在整個90年代,中國分三批從俄羅斯進口了70多架蘇27系列戰機,以蘇27SK/蘇27UBK為主。
依靠進口戰機並不是長久之計,因為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的規模龐大,需要大量的戰機。進口戰機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同時,進口戰機在關鍵時刻,非常容易被「卡脖子。」80年代末期,中蘇關系正常化以後,為了進一步提高解放軍的空戰實力,全面提升現代化水平,中國從蘇聯訂購了蘇27戰機。
解放軍空軍殲11A戰機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這一合約,並且開始逐步向中國交付蘇27戰機。解放軍部隊對於蘇27戰機的效能,還是比較滿意的。在整個90年代,中國分三批從俄羅斯進口了70多架蘇27系列戰機,以蘇27SK/蘇27UBK為主。同一時期,中國陸續從俄羅斯進口了100架蘇30系列戰機。
其中,76架蘇30MKK戰機裝備空軍,24架蘇30MK2戰機裝備海軍航空兵部隊。上述100架蘇30清一色都是雙座機,在殲16戰機出現之前,蘇30戰機屬於中國對海對地的打擊主力。依靠進口戰機並不是長久之計,因為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的規模龐大,需要大量的戰機。
解放軍空軍殲11B戰機
進口戰機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同時,進口戰機在關鍵時刻,非常容易被「卡脖子。」中國對於殲11A的效能並不滿意,因為,蘇聯在電子系統、雷達等方面,一直屬於短板。例如殲11A戰機,還在使用原版的俄羅斯「倒卡神器。」利用生產殲11A戰機的時間,中國一步步吃透了蘇27戰機的各種技術。
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決定在殲11A戰機的基礎上,對各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進和升級。不過,這一計畫並不在與俄羅斯合作的協定中。最終,殲11A戰機根本沒有生產200架,僅僅生產了100余架。21世紀初期,在殲11A戰機的基礎上,中國對機載雷達、航電系統進行了全面更換。同時,機體框架也進行了調整,例如在機翼蒙皮、垂尾、平尾等關鍵位置,都使用了復合材料。
解放軍空軍殲11BG戰機
使用了1474型脈沖都卜勒射控雷達,能夠同時攻擊2個目標。采用了玻璃化座艙,雙桿操縱、綜合航電和復合導航定位系統。由於采用了大量復合材料和新工藝,新型號戰機的全重,比殲11A戰機少了1.5噸。全新型號被命名為殲11B戰機,在2007年,開始大批次生產。
從2007年開始生產,到2015年停產,中國殲11B戰機合計生產了320多架,裝備到了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2015年,殲11B戰機停產之後,中國完成國產的殲16戰機定型,並且進入了批次生產階段。按照國外媒體的報道,截止2023年底,殲16戰機已經生產超過400架,全部裝備解放軍空軍部隊。
解放軍殲15艦載機基本型號
中國發展殲11、殲16戰機的同時,在殲11B、T10K-3原型機的基礎上,發展殲15系列艦載機。目前,已經陸續發展了殲15基本型、殲15B、殲15D等一系列型號。從血緣來說,中國獨立發展的殲15、殲16系列戰機,也屬於側衛戰機的衍生型號。那麽,解放軍部隊到底擁有多少側衛系列戰機呢?
我們統計一下,首先是原版進口側衛:70多架蘇27、100架蘇30、24架蘇35,總計200架左右。不過,現階段,中國進口的蘇27戰機,已經開始陸續退休。接下來是國產側衛戰機:殲11系列戰機420多架(包括殲11A、殲11B等各個型號)、殲16系列戰機超過400架。此外,海軍航空兵還有數量不詳、但越來越多的殲15系列戰機。
殲16戰機已經超過了400架
將所有側衛戰機合計,目前,中國側衛家族戰機總量,大約1000架到1100架之間,甚至有可能已經超過了1100架。在側衛家族戰機數量上,中國是俄羅斯的兩倍以上。當然,其中,包括了很多相對老舊的型號。在未來10年內,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蘇30和國產的殲11A戰機,基本全部退休。
殲35戰機,已經進入了後期測試階段
進入2030年代以後,中國的側衛家族戰機,基本上以殲16、殲15和殲11BG等型號為主。中國側衛家族戰機的總量,有可能出現逐步下降的趨勢。因為殲20系列戰機的生產量、裝備量越來越大。同時,殲35戰機也已經進入了後期測試階段,即將定型、開始批次生產。未來。大批次生產殲20、殲35戰機,屬於絕對的主力。
解放軍殲20戰機編隊
關於解放軍部隊戰機發展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