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開門!自由航行!中國艦隊再次出現在美國阿拉斯加附近

2024-07-22軍事

眾所周知,中國南海和台海總是被美國所謂的自由航行騷擾,但就在7月10日,美國海岸防衛隊網站釋出聲明稱,在當地時間6日和7日,阿拉斯加附近的白令海區域,連續兩天發現了多艘中國軍艦。

據聲明所說,美國海警巡邏艦「金博爾」還對發現的中國軍艦進行跟蹤監視,直到軍艦進入北太平洋。

值得註意的是,美方在最初得知訊息的幾天內保持了沈默,直至4天後才對外公布這一訊息,美國海岸防衛隊第十七區指揮官梅根·迪恩無奈地表示,雖說中國軍艦已進入美國專屬經濟區,但都是在國際水域通行,符合國際規則和規範。

▲紅色區域為阿留申群島美國專屬經濟區

聲明還提到,「金博爾」號在跟蹤中國軍艦時,中國軍艦則透過無線電予以回應,稱其目的是進行「航行自由行動」。

你看看,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是此時中美雙方的角色已然互換,那這個自由航行是怎麽回事呢?

在浩瀚無垠的藍色星球上,海洋作為連線各國的紐帶,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探索與交往的重要領域,所謂的航行自由,最早起源於荷蘭法學家格勞修斯的說法。

當時由於海上霸主西班牙與葡萄牙,靠著教皇子午線,單方面瓜分了海洋,嚴重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所以荷蘭人格勞修斯就認為海洋應該和空氣一樣,應該全世界共享。

那個時候正值資本主義時代來臨,這個說法迎合了資本主義發展海洋貿易的需求,於是,就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

但這裏的航行自由,並不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而是基於各沿海國家一定海域主權的,公海也正是在此基礎上的概念。

二戰結束後,一些大國海軍發現,「航行自由」這個說法,非常有利於自家海軍全球布局,幫助自己建立海洋霸權、掠奪海洋資源。

像美國就希望領海越小越好,反正別人也來不到他這兒,而他去哪兒都是公海,大家權利一樣,可一些小國就不同意了,本來國土面積就有限,領海再小了,那就一點戰略縱深就沒了,所以,一些小國就要求領海很大,有的要1000海裏,有的要600海裏,這就叫利益最大化。

於是,經過艱難的討論和談判,最終達成共識,也就是各國的領海範圍是12海裏,這是因為12海裏是正常高度的人站在海邊,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最遠距離。

同時,為了照顧小國的利益訴求,公約還加入了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的概念,其中,毗連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起不得超過24海裏,沿海國對海關、財政、衛生和移民等類事項有管轄權,而專屬經濟區則是指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區域。

各國商討的成果,比如「沿海國主權」「和平利用海洋」以及「航行自由」等海洋理念,最終在1982年形成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為了當前國際海洋法領域的「憲法性檔」。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

所謂航行自由,是指每個國家,不論是沿海國還是內陸國,均有權在公海上行駛懸掛其旗幟的船舶,船舶在公海上除受船旗國管轄外,不受其他國家的管轄或支配,不受任何強制性海上禮節的拘束,也不承擔交納任何通行稅的義務。

這裏所說的海域包括公海、領海之外的海域、國際海峽以及專屬經濟區等。這一原則的核心在於,任何國家都不能無故幹涉或限制他國船舶的正常航行,除非是基於維護國家安全、環境保護等正當理由。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雖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迄今為止,全球已有包括中國在內的超過160個國家加入,但美國並沒有加入。

而且即便是締約國,在實踐中,各國對於自由航行權的理解和執行也存在一定差異,有些國家強調其海洋自由原則,認為任何形式的限制都是對航行自由的侵犯。

另一些國家則更加註重維護自身海洋權益和安全,對特定區域實施必要的管控和限制。例如,有些沿海國往往會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在其領海、專屬經濟區內對船舶活動進行一定的管理和監督,以確保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不受損害。

可是這世界上就是誰的拳頭大,誰說的話好使。

今年5月8日,美國國防部釋出2023財年【航行自由報告】,聲稱從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美方共「行動挑戰」包括中國在內的17個國家或地區的29項「過度海洋主張」。

▲【航行自由報告】

據美國國防部網站聲稱,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對海洋「航行權」及「飛越權力」進行了過多限制,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非法海洋主張,對全球流動、商業及國際秩序構成威脅。

好玩不?一個從未加入【公約】的國家,卻一口一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說別國對他過多限制,別人是非法的。

▲美國國防部釋出2023財年航行自由報告

其實,【公約】第17條規定,所有國家,不論沿海國或內陸國,其船舶均享有「無害透過」領海的權利,這其中的「無害透過」就是說通行的船舶不能擾亂和平或帶來威脅。

雖說【公約】沒明確區分商船與軍艦,但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和越南在內的很多國家的法律都規定,外國軍艦必須經過授權才能進入其領海。

美國故意定期動用軍艦或飛機等武裝力量,在其他國家主權管轄的海域內航行,說是搞航行自由,但實際上為了在海上挑戰他國的權益主張,進而控制控制全球航運物流要道。

美國自1991年開始公布「航行自由計劃」年度報告,截至2024年5月,共發表了31份報告,對60多個國家實施了600多次「航行自由行動」。

被挑戰的國家遍布全球,但實際以伊朗、菲律賓、柬埔寨、印度、馬爾地夫、阿曼、中國、印度尼西亞、緬甸這些開發中國家為主,說白了就是看碟下菜。

尤其是2011年美國政府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針對中國台灣海峽及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越來越頻繁,回顧歐巴馬時期,美國軍艦每年穿越台灣海峽的次數高達17次。

但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間,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的總次數降至34次,即平均每年只穿越約11次,相當於每個月穿越一次,到2021年的穿越次數降至12次。

而自中國外交部於2022年6月19日宣示對台灣海峽主權以來,美國再也不將台灣海峽稱為「國際水域」,那一年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的總次數也減至9次,2023年更是只有6次。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近年來,中國海軍頻繁進行遠洋巡航和訓練活動,不但成功突破第一島鏈,把透過宮古海峽、對馬海峽搞成了家常便飯,對阿拉斯加附近海域也一樣青睞有加。

2021年9月13日,美國海岸防衛隊稱,解放軍1艘巡洋艦,一艘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進入美阿留申群島經濟專屬區,海岸防衛隊「伯特索夫」號和「金博爾」號巡邏艦近距離監視。

2022年9月,「金博爾」號在白令海發現了由055型「南昌」艦等組成的中俄海軍聯合巡邏編隊。2023年8月,中俄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進行第三次海上聯合巡航。派出4艘飛彈驅逐艦進行跟蹤。

對這些「自由航行」,美國顯然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但既然遊戲開始了,棋手可就不能隨便下棋桌了,畢竟這頭兒是你開的,來而不往非禮也,以後在你家門口,咱肯定還得經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