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第四和第五次伊松佐河戰役,義大利首次獲勝,奧匈使用毒氣彈反擊

2024-06-21軍事

義大利軍隊在第三次伊松佐河戰役中並未能達成戰略目的,但對於義大利總參謀部來說,往好了想總算是堵著了英法盟友的嘴,義大利總參謀部可以說,自己為了牽制奧匈軍付出了慘重代價,霞飛目睹了意軍在第三次伊松佐河戰役中的表現。另一方面來說,意軍在第三次戰役中也並非沒有取得一點進展,從戰術角度來說,意軍控制了聖蜜雪兒山南峰陣地,盡管北峰還控制在奧匈軍手裏,但最起碼奧匈軍無法依靠聖蜜雪兒山居高臨下炮擊意軍渡河部隊了。今天就讓懂評給大家講講,第四次和第五次伊松佐河戰役的故事。

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

義大利總參謀部基於在第三次伊松佐河戰役中取得的意外進展,決定再發動一次攻勢,高級軍官們計劃全面占領泊德戈拉,奧斯拉維亞,聖蜜雪兒山,徹底擊破奧匈帝國軍在伊松佐河的防禦部署。義大利總參謀部將主要突擊方向定在了聖蜜雪兒山島塞布西山一帶,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制高點,居高臨下封鎖奧匈軍隊的後勤通道,炮擊奧匈軍防線。這種主攻制高點的戰術是很常見的戰術,從古羅馬到拿破侖戰爭,再到巴爾幹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甚至是最近的俄烏,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但又有效的戰術。由此可見,義大利總參謀部至少在戰術制定時的腦回路還是挺正常的。

義大利軍隊在1915年11月開始進行火力偵查,雖然意軍火力偵查每次都能突破局部奧匈軍陣地,但奧匈軍每次都會立刻反擊奪回淪陷的陣地,這種狀況持續了數天,直到11月10日,義大利軍軍隊接到總參謀部命令,開始執行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意軍在10日當天動用了1374門火炮對奧匈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炮擊。意空軍也展開行動,試圖轟炸和偵查奧匈軍陣地。但由於當天天氣狀況不佳,炮擊和轟炸並未取得理想效果。僅僅掩護意軍 工兵成功破壞了聖蜜雪兒山附近的奧匈陣地鐵絲網,意軍借著大霧悄悄靠近奧匈陣地並行起突擊,成功攻占了奧匈軍陣地。

奧匈軍也不甘示弱,奧匈第5集團軍司令在發現聖蜜雪兒山陣地有淪陷風險後,當即下令展開反擊。奧匈軍的反擊幾乎持續了一周時間,但由義大利軍炮火實在過於猛烈,奧匈軍未能奪回陣地。意軍借著炮兵壓制奧匈軍攻勢的時間裏加固陣地,構築土木掩體,以抵禦奧匈軍的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11月17日,義大利空軍開始對戈裏齊亞發動空襲,這裏被義大利總參謀部確認為奧匈帝國戰略物資周轉中心,意軍的空襲很快摧毀了這座小城。奧匈帝國軍在失去了不急支持後陷入了混亂,因此義大利軍得以在姆茲利河上突破了奧匈軍的防禦。

從11月18日到月末,義大利軍軍開始在聖弗洛瑞安——格爾茨公路上展開全面進攻,雙方都表現出了頑強的作戰意誌,奧匈軍在陣地淪陷時會呼叫炮擊,以消滅進入陣地的義大利軍。義大利軍在知道奧匈軍已經打瘋了的情況下,依舊頑強執行突擊任務,一處又一處攻占奧匈軍陣地,最為激烈的一次戰鬥在11月28日到29日展開,義大利軍隊波西米亞第18步兵團和加利西亞第77步兵團陣地發動了進攻,雙方展開了激烈戰鬥,雙方炮兵也不斷攻擊對方的部隊,但奧匈軍沒有後退一步,意軍在發現無法順利突破陣地後放棄了進攻。

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對奧匈帝國來說是一場軍事災難,由於第5集團軍在此前的三次戰役中遭受了嚴重損失,兵力補充有些跟不上,炮兵也一直不占優勢,本就很難守住防線了。奧匈帝國總參謀部忽視了這個潛在風險,並沒有在第三次伊松佐河戰役結束後立刻為第五集團軍補充兵力和物資,最終釀成了軍隊在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中陷入潰敗的惡果。但好在天公作美,11月末寒流來襲,加上義大利軍總傷亡高達49500人,因此義大利軍停止了攻勢,就地轉入防禦狀態,等待補充冬季作戰物資和裝備。

第五次伊松佐河戰役

雖然奧匈帝國在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尾聲階段被突然變化的天氣拯救,但奧匈帝國第5集團軍損失也不小,他們在戰鬥中總共傷亡了32100人。奧匈帝國軍總參謀部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因此立刻調派援軍,西南方面軍接管了伊松佐河方面軍的作戰任務,第10集團軍被轉移到伊松佐河協助第5集團軍駐防。奧匈帝國軍在15年冬季也沒閑著,他們不斷對意軍陣地進行偵查,測繪意軍陣地,標記炮擊座標。

當然,義大利軍也沒閑著,在整個15年的冬季,義大利軍進行了補充和重組,伊松佐河前線整編了8個步兵師,意軍部署在伊松佐河的總兵力高達286個營,總兵力約10到17萬人左右,裝備1360門火炮。炮火數量上和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沒有明顯變化,但兵力卻被削弱了,畢竟意軍在第四次伊松佐河戰役中投入了370個營的兵力。這對奧匈帝國來說倒是個好訊息,因為意軍兵力削弱,意味著奧匈軍的壓力也就降低了不少。

大約在1916年初,意軍發現了奧匈軍的意圖,處於防禦目的,意軍開始對奧匈軍陣地展開小規模進攻,這種小規模攻擊顧名思義,就是小股部隊發動多頻次進攻,使得對手疲於防禦,並在進攻的同時找到對手的防線薄弱環節。這種戰術不光在過去實用,即使是在俄烏戰場上也是常見戰術。意軍的行動實際上並沒有經過總參謀部的授權,而是前線作戰司令部自行發動的,這種戰術雖然常見,但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當你處於兵力優勢時,可以這樣做。但此時意軍兵力也就是奧匈軍的一倍,加上冬季山區環境影響,意軍主動進攻幾乎就是在削弱的自己的力量。

以軍在持續了4個月的進攻中成功消耗的己方兵力,而奧匈軍在防禦中並未遭受重大損失,到了1916年5月份,隨著天氣轉暖,奧匈軍的後勤狀況得到了一定緩解,於是西南方面軍司令部決定發動一次反擊,奪回1915年冬天遺失的陣地。奧匈軍在1916年5月下旬開始調集兵力,並在6月發動反擊。最初雙方圍繞戈裏齊亞展開了多次小規模戰鬥,直到6月末時奧匈軍突然使用了化學彈藥襲擊意軍防線,大約有2700名意軍被俘,2700名意軍因毒氣死亡,4000人因中毒失去戰鬥力。意軍無法阻止奧匈軍的反擊,只能倉皇撤退,奧匈軍傷亡1985人,成功奪回了聖蜜雪兒山附近的陣地。奧匈軍動用毒氣反擊的行為可以說是嚴重違反了國際公約,理應受到譴責和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