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從俄烏沖突看未來第四代主力戰車發展方向

2024-01-01軍事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23.17.008

6月以來,烏克蘭武裝力量在北約支持下投入了包括「豹」2A4/A6、M2A2ODS-SA步兵戰車在內的多型西方先進坦克裝甲車輛,俄羅斯也將更多的T-90M「突破」主力戰車運往戰場。然而這些坦克裝甲車輛面對的威脅與過去的地面戰大相徑庭,地雷、無人機、巡飛彈、精確制導炮彈、大威力的反坦克飛彈等,都讓其陷入戰場泥濘之中。可以說,俄烏沖突的實戰經驗和教訓,將直接影響未來第四代主力戰車的發展,各國將會在哪些方面調整和完善第四代主力戰車的系統規劃、平台設計呢?

問題導向:四代坦克威脅溯源

消滅敵人,首先強調的是保持自己。第四代坦克最重要的是能夠應對戰場上的各種威脅,提升生存力。過去有句老話:「最好的反坦克手段是坦克」。從俄烏戰場上看,主力戰車更多是以小隊甚至是單車形式遂行作戰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將面臨更多的新威脅。

空中火力威脅

沒有制空權就沒有戰場控制權。二戰以來,來自空中的威脅始終是坦克兵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JU-87「斯圖卡」、伊爾-2「黑死神」、P-47「雷電」等戰機都具有較強的對地攻擊特別是航空反坦克能力,大量坦克裝甲車輛被精準的空中打擊消滅。二戰之後,隨著強擊機逐步退居二線,武裝直升機成為了在「一樹之高」收割坦克兵生命的第一殺手。俄烏沖突爆發後,在雙方均未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無人機、巡飛彈甚至是FPV穿越機改裝的自殺式無人機成為了空中打擊坦克的首選。

如果說戰爭前期,土耳其制造的TB-2「掌旗官」察打一體無人機在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麽隨著野戰防空系統「以地制空」為裝甲部隊撐起保護傘後,更小更精準的巡飛彈和FPV自殺無人機異軍突起,逐漸變成了坦克兵的天敵。巡飛彈概念緣起於上世紀80年代,蓬勃發展於21世紀後,又叫「遊蕩彈藥」,作為無人機領域最前沿的新興技術和實戰套用方向之一,是一種結合了巡航飛彈和無人機優點的武器平台,設計思想是保持無人機偵察、通訊、毀傷評估等功能的基礎上,兼具主動殺傷能力,特征鮮明、效費比高,在大規模消耗性作戰中能夠起到以小博大的作用。俄羅斯的「柳葉刀」3、美國的「彈簧刀」300/600、伊朗的「見證者」136都是在俄烏沖突中非常有特色的巡飛彈,在這場消耗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除了正規的巡飛彈,大量民用無人機也被套用到了戰場上,而俄烏雙方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廣泛使用一類叫做FPV穿越機的多旋翼小型競速無人機值得高度關註。FPV是英文「First Person View」的縮寫,即「第一人稱主視角」,它本是一種基於遙控航空模型或者車輛模型上加裝無線網路攝影機回傳裝置,在地面看螢幕操控模型的新玩法。伴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日漸成熟,它以一種更炫酷更好玩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視野——FPV無人機競速賽。FPV競速旋翼無人機的操作員不再是盯著螢幕操作無人機,而是帶著類似VR眼鏡的FPV眼鏡,直接連線無人機前視探頭,以第一人稱視角駕駛無人機快速穿梭,最快的FPV無人機時速達到263千米/小時。這類超小型無人機為了追求速度,往往盡量簡化機身重量,只有機身骨架、電池組和一個前視探頭,很多還都是DIY出來的,體積非常小,一只手掌就能托起。這麽小的旋翼無人機又保持如此快的速度,在戰場上幾乎無往不利,基本沒有什麽武器能夠擊落這麽小的高速目標,如果說普通的無人機和巡飛彈叫做「低慢小」目標,那麽FPV無人機就是「低快小」目標。由於這種無人機能夠在較低高度高速飛行,因此也被稱為「穿越機」。

在今年6月中旬烏軍反攻中,第一次投入戰場的「豹」2主力戰車就遭到了俄軍大量FPV穿越機的打擊,前線的俄軍士兵為FPV穿越機加掛了RPG-7火箭筒的彈頭、簡易爆炸物甚至是MON-50定向反步兵地雷,成為一種自制巡飛彈,專門對著坦克薄弱的頂裝甲和側後裝甲撞去,使其喪失作戰力。有報道顯示,烏軍也改裝了來自中國網路上的QAV250穿越機使其成為FPV自殺無人機,美國空軍「憤怒的小鳥」特種作戰系統小組還研制出了幾種多用途和「神風特攻」FPV自殺無人機方案原型,將其在烏克蘭當地快速實作量產。美國專家認為,與其他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現代精確武器相比,FPV自殺無人機相當便宜,卻能以比老式火炮高得多的精度打擊目標,一架造價幾千美元的FPV自殺無人機可以摧毀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軍事裝備。

地面火力威脅

地面部隊擁有多種反坦克手段,包括裝備有大口徑高膛壓火炮的主力戰車外,還有牽引反坦克炮、反坦克飛彈、反坦克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反坦克手雷以及各種榴彈炮、火箭炮、迫擊炮等曲射火炮發射的末敏彈。

其中,坦克炮發射的高初速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一直被各國用來評價坦克裝甲的防禦力,在俄烏戰場上多次出現坦克之間的單挑對戰,往往采用伏擊手段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一方能夠取得戰鬥的勝利,比如在一個視訊中俄軍T-72B3坦克從隱蔽處突然開出,隨後向一輛烏軍行駛中毫無準備的T-64BV主力戰車開火,此時烏軍坦克炮口並未對準威脅方向,而是將薄弱的炮塔側面暴露給了俄軍坦克,結果被一炮洞穿。

在巷戰中,雙方坦克也像某些坦克遊戲中一樣打著「伸縮炮」,也就是開一炮就退回來,盡量用防禦力較強的正面裝甲來抵禦敵方打擊。此外,隨著大威力個人反坦克武器的崛起,步兵也擁有了能夠正面洞穿主力戰車的武器,而由於步兵的機動靈活性,讓反坦克小組更容易采取伏擊或繞到坦克後進行打擊的方式擊毀坦克。比如烏軍曾經依靠這種戰術使用「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偷襲擊毀一輛俄軍最新型T-90M主力戰車。

俄烏戰場形勢發展讓炮兵成為了重要的主角之一,在無人機偵察的幫助下,遠距離曲線射擊能夠更加安全地擊毀敵方目標,各種榴彈炮、迫擊炮、火箭炮等曲射火炮配以具有末敏能力的精確制導炮彈、反裝甲子母彈等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比如「海馬斯」火箭炮的M26型227公釐火箭彈,其彈頭內裝644顆M77殺爆子彈藥,主要用於殺傷人員、摧毀裝甲目標和其他技術裝備,破甲厚度70公釐,齊射殺傷面積達2.5平方千米,而升級版的M30系列火箭彈也裝有子母彈彈頭,其中M30A1更是內裝1.8萬個直徑僅有數公釐的鎢鋼球預制破片,進一步增大殺傷力。社交媒體上就曾經拍到過一輛被這種彈藥打成馬蜂窩的T-72B3主力戰車的殘骸。

地雷障礙威脅

地雷在俄烏戰場上隨處可見,布設密度甚廣,其中反坦克地雷抵禦遲滯裝甲部隊進攻發揮了重要作用,俄烏雙方在防禦作戰中都依靠各種地雷設定混合雷場,將進攻部隊困於雷場之中,配合其他精確制導武器將「斷腿」的坦克裝甲車輛一一點名消滅。

俄烏戰場上最常見的是廉價的蘇制MT-62壓發式反坦克地雷,甚至多到坦克都無處落腳。此外,蘇聯PTM、法國HPD2A2、瑞典FFV028等磁性反車底雷,俄羅斯TM83、德國DM22、法國MIACAHF1、愛沙尼亞PK-14等反側甲雷都在戰場上紛紛亮相,而俄羅斯還投入了最新研制的PTKM-1R智慧反頂甲雷,能夠感知坦克裝甲車輛的訊號後透過發射末敏彈藥從空中向下打擊坦克薄弱的頂部裝甲,對各種坦克一擊必殺。高智慧、大威力反坦克地雷的嚴重威脅讓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往往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

當然,作為防禦方,與雷場配置在一起的還有混凝土搭建的戰壕、鐵絲網、「龍牙」、反坦克溝渠等綜合防禦設施,一不小心坦克就會卡在「龍牙」上,或是跌入反坦克溝渠中動彈不得,成為待宰的羔羊。

電磁環境威脅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軍事技術變革的深入,戰爭形態正在由機械化條件下的協同作戰向資訊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轉變,主力戰車為代表的裝甲裝備所處的戰場環境更加復雜,在未來多維戰場的合力監視和圍攻下,日趨透明的戰場使坦克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不僅面臨各種反坦克武器的直接威脅,而且處在一個復雜的電磁環境中,電子幹擾、光電對抗、資訊對抗始終伴隨作戰行動的全過程,作戰樣式也從平台為中心轉變為網路為中心。

制電磁權正在全方位地影響著主力戰車的發展,比如一輛配有無人機,擁有空地一體三維偵察能力的坦克就比一輛僅具備二維觀瞄能力的傳統坦克更具優勢,烏克蘭已經為自己的坦克手配備了「黑蜂」微型無人機。而擁有新型雷達/紅外偽裝技術的坦克,也更容易偷襲一輛發動機排氣管燒得通紅的坦克,俄軍千方百計繳獲瑞典CV9040C步兵戰車,卻對烏軍戰損的大量美制M2A2ODS-SA「布雷德利」步兵戰車毫不心動,主要還是想獲得前者全身披掛的由塔博公司研發的Barracuda機動偽裝系統,這種偽裝網可大幅降低光學及雷達偵測,擁有這種「隱身衣」的烏軍坦克裝甲車輛將是俄軍的重大威脅。

需求導向:四代坦克作戰場景

分析完四代坦克在戰場上的威脅來源,我們再來看未來坦克將套用到哪些場景之中,同樣是俄烏沖突已經給我們明確的答案。坦克具有強大的地面突擊力,在攻城略地、控制疆域、全域機動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鞏固、發展和轉化火力打擊、核突擊與資訊作戰的效果,只要戰爭的最後勝利離不開占領和控制疆域,就離不開坦克為首的裝甲裝備。雖然坦克大決戰發生的機率已經越來越小,但在戰爭初期透過集中使用坦克部隊仍然能夠打一個漂亮的「閃擊戰」,不過隨著對手覺醒之後展開勢均力敵的對抗,任何集群坦克部隊都將在集結之時就被遠端火力消滅殆盡,因此分散使用、協同作戰會成為未來四代坦克面臨的常態。

縱深突擊

坦克機械化部隊仍然是戰役突擊和縱深作戰的主力。2022年2月24日,高度機械化的俄軍地面部隊從西、北、東、南四個方向全線推進,在消滅數量較少的烏軍邊防部隊後,很快就兵臨切爾尼科夫、基輔、蘇梅、卡爾可夫、札波羅結、馬利烏波爾、赫爾松等城下,這是蘇軍時期大縱深戰役法的繼承和現代化套用,坦克作為地面部隊的主力,憑借速度、機動與火力全程參與了縱深突擊。以沖向基輔的第4近衛坦克師為例,從2月28日到3月5日,其完成了一個300千米的縱深突破,一路從蘇梅往基輔東郊的米爾哥羅德進行突擊,直到「動能耗盡」才於3月11日開始後撤。這個擁有數百輛坦克裝甲車輛的機械化集群,在6天的進攻中僅因戰損和故障丟掉了10%左右的裝備,仍然具有較強的作戰韌性。坦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相關視訊顯示當遇到小股烏軍防禦部隊側面襲擊時,行軍狀態的坦克能夠原地轉向朝向威脅方向,並開火掩護步兵戰車對烏軍反坦克小組的清繳。雖然戰爭初期一些俄軍坦克部隊遭到了較大損失,但往往問題在於自身不可靠的後勤保障而非敵方的攔阻,因此集群坦克部隊的作戰韌性仍然非常高,讓人們對大編制裝甲機械化部隊在高烈度戰爭中的價值有了重新認識。

城市巷戰

沖突中期,俄烏兩軍在馬利烏波爾、巴哈穆特這兩座城市的攻防戰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特別是最後階段圍繞馬利烏波爾亞速鋼鐵廠周圍和巴哈穆特「米格-17戰鬥機紀念碑區域」的戰鬥,更是城市巷戰的典範,甚至讓人想到了殘酷的車臣戰爭格羅茲尼絞殺戰。在城市作戰中,主力戰車往往配屬給步兵部隊,對每一座街區、每一棟房屋進行爭奪,破甲彈、殺爆彈等多用途彈藥的使用遠多於穿甲彈,爆炸反應裝甲和一切防禦手段都被疊加到坦克之上,以抵禦來自城市四面八方的各種反坦克武器,如何提高坦克在障礙物遍地的城市中的觀瞄能力,也是讓車長頗費腦筋的問題。鑒於T系坦克火炮俯仰角低、觀瞄盲區大、裝甲防禦漏洞多等問題,俄烏雙方都為自己的坦克搭配了一些搭檔,比如俄軍的2S1「康乃馨」122公釐自行榴彈炮、BMP-2M「別列若克」步兵戰車、BMPT-72「終結者」火力支援車等,甚至老舊卻擁有較大射擊仰角的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也一度出現在巷戰的佇列中,烏克蘭也將T-62坦克底盤加裝BMP-2炮塔成為火力支援車。而俄羅斯後期投入作戰的T-90M主力戰車由於裝備有較大仰角和較好觀瞄系統的遙控武器站,因此更適合執行城市作戰任務。

野戰攻防

2023年6月中旬以來,烏軍在多條戰線上展開反攻,德制「豹」2A4/A6主力戰車成為了反擊作戰的明星,但主力仍是T-64BV、T-72AMT等烏克蘭國產坦克,甚至還有斯洛維尼亞的M55S等老式的「五對輪」坦克。雖然烏軍坦克在俄軍地雷陣和巡飛彈打擊面前損失慘重,但仍依靠「海馬斯」火箭炮、M777榴彈炮等遠端火力支援,奪取了幾座村莊和相關區域,一些戰損的坦克裝甲車輛也被裝甲搶修車拖回,證明已經控制了此前的戰鬥區域。面對俄軍多層次野戰防禦體系,坦克仍然在積極發揮著先鋒作用,甚至可以說只要履帶不斷就會突擊不止。

與之相對,俄軍部署在一些防禦關鍵節點上的主力戰車透過隱蔽自身、出其不意,擊毀了多輛烏軍坦克裝甲車輛,成為防線上的支柱。比如有視訊顯示,一輛被擊毀的烏軍「豹」2A6炮塔左側正面的楔形附加裝甲脫落,顯然是被俄軍主力戰車發射的穿甲彈直接擊破了正面防禦。還有一些視訊顯示俄軍將自己的坦克進行了充分偽裝,透過無人機偵察校射引導坦克打擊遠距離目標。俄羅斯就曾報道一輛偽裝在樹林中的T-80BVM主力戰車透過無人機校準發射炮彈擊毀了數千米之外的烏軍「布雷德利」步兵戰車。

探路先驅:四代坦克研發情況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面對烏克蘭將在北約國家支持下獲得百余輛西方制式第三代主力戰車來補充損失,俄羅斯決定將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第四代坦克——T-14「阿瑪塔」主力戰車投入戰爭,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註。T-14坦克於2015年5月9日在紅場閱兵中首次公開亮相,標誌著第四代主力戰車登上歷史舞台,西方各國也開始第四代坦克的研制工作,而2022年爆發的俄烏沖突促使各國加快進度,多種第四代坦克原型車已陸續亮相,各具特色。

俄羅斯T-14主力戰車

T-14主力戰車是俄羅斯烏拉爾運輸機械設計制造局於2009年開始研發的新一代主力戰車,相比傳統第三代坦克具有革命性變化。T-14戰鬥全重65噸,首次采用外形輪廓較小的無人炮塔,車組3人均位於車體前部戰鬥室,受到更好的集中保護。主要武器是一門全新的2A82型55倍口徑125公釐滑膛炮,威力和精度都比現役俄制52倍口徑125公釐滑膛炮更好,並能夠發射多種新型彈藥,包括最新的「真空」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未來還可能換裝更強大的2A83型152公釐坦克炮。在坦克炮塔頂部,裝有一座整合7.62公釐PKTM機槍的頂置遙控武器站,彈藥基數2000發。射控方面采用新型作戰指揮數位化系統,坦克兵可以利用互動式液晶監視器觀察戰場、發現目標並調動火炮或遙控機槍瞄準目標。防護方面采用了新型復合裝甲和新一代雙反附加裝甲,並配有最新的「阿富汗石」主動防護系統,用公釐波雷達探測來襲彈藥,攔截彈可在4~200公尺的距離上攔阻360度來襲的反坦克飛彈、穿甲彈等目標。動力系統首次換裝了1500馬力新型發動機,以抵消戰鬥全重增加後對機動性帶來的影響,保證70千米/小時的速度。俄軍目前少量裝備T-14主力戰車,並將其交付給喀山坦克學校,用於培養新一代坦克兵。而據媒體報道,一小批T-14主力戰車已經在2月送往烏克蘭前線使用,並在俄烏前線發射了先發125公釐炮彈。

美國「艾布拉姆斯」X主力戰車

「艾布拉姆斯」X主力戰車是通用動力公司研制的美國陸軍下一代主力戰車技術演示車。戰鬥全重45噸,僅為M1A2坦克的63.4%,極大提高了機動性和運輸適應力。車上裝有全新的並聯柴電混合動力系統,提高50%燃油效率,作戰行程大幅提升,並允許坦克在低速狀態下使用純電靜音行駛,紅外特征也有所降低,具有巨大的戰術優勢。「艾布拉姆斯」X有一個尺寸較大的扁平無人炮塔,采用非穿透式安裝各種觀瞄系統,包括2套賽峰公司研制的PASEO-CITV遠端監視與搜尋瞄準系統。空間充裕的無人炮塔還設定有主動防護系統和光電對抗裝置,以及「半內建」安裝的幹擾彈/煙幕彈發射系統。主要武器是一門XM360型120公釐滑膛炮,依靠尾艙自動裝彈機裝彈,射速達12發/分。主炮防盾右上方有一挺7.62公釐並列機槍,炮塔頂部有一套「保護者」RS6遙控武器站,配置一門XM914型30公釐鏈式機關炮,能夠有效對付輕型裝甲目標和空中的無人機,還能加裝「標槍」反坦克飛彈。炮塔後部布置有兩套雙聯裝「彈簧刀」300巡飛彈發射器,能夠偵察和打擊視距外目標。與T-14坦克類似,該車3名乘員並排位於車體前部,配置有新型數位化指揮作戰系統。此外,該車還采用了灰色的城市迷彩、鋸齒狀陰影裙板、模組化幹擾系統、分布式視訊感知系統(DAS)等新技術、新裝置,以及KATALYST數據管理公司開發的下一代電子架構(NGEA),便於提高坦克與無人車輛的協同作戰能力。

歐洲EMBT先進主力戰車

EMBT主力戰車是由德國和法國合作研制的第四代主力戰車演示樣車,戰鬥全重61.5噸。底盤改進自德國「豹」2A7+主力戰車,但升級了全新的MTU883歐洲動力包。炮塔采用全新低矮設計,裝有一門帶尾艙自動裝彈機的法制CN-120F1型120公釐滑膛炮,待發彈22發,未來將升級為140公釐坦克炮。除了主炮外,EMBT還搭載了一挺12.7公釐並列機槍、一挺安裝在車長周視觀瞄轉塔邊的7.62公釐機槍和一套新型的RCWS遙控武器站,遙控武器站裝有一門ARX30型30公釐機關炮,能夠對付低空飛行的固定翼戰機、直升機或無人機,並在城市戰中對付常見的高位置反坦克手。EMBT擁有先進裝甲防護,並安裝了以色列「戰利品」VPS主動防護系統和「風衣」相控陣雷達系統等,能夠發射多重爆炸成型穿透體(MEFP)將來襲彈藥擊毀。該車保留4人車組,但將裝填手換成了系統操作員,未來將用於操作無人機等航空裝置。

德國KF51「黑豹」主力戰車

KF51「黑豹」主力戰車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制的第四代主力戰車演示車。戰鬥全重59噸,底盤改進自「豹」2A4坦克。KF51是一輛全數位化坦克,其核心是一個基於北約通用車輛架構(NGVA)標準的匯流排系統,可無縫整合傳感器和武器系統,並提高與其他平台的通用互操作性。車輛四周裝有SCM60光電監視攝像模組,可為車組提供「看穿裝甲」的全向態勢感知能力。該車擁有由巡飛彈、坦克炮和遙控武器站組成的遠中近三層火力圈。四聯裝巡飛彈發射模組內建於炮塔內,可發射以色列「英雄」120巡飛彈,該彈能偵察並打擊60千米外的目標。坦克炮是一門采用尾艙自動裝彈機的新型Rp30型52倍口徑130公釐滑膛炮,待發彈20發。Rp30在發射穿甲彈時,比德軍現役「豹」2A7主力戰車上的55倍口徑120公釐坦克炮穿甲能力提升50%,還能發射可編程智慧多用途彈藥,可根據需要設定引爆模式。輔助武器為一挺12.7公釐並列機槍以及一座裝有7.62公釐機槍的頂置遙控武器站,後者位於炮塔後部邊緣,用於打擊從尾部和側向悄悄接近的反坦克手。防護方面除了反應裝甲模組和主裝甲外,還裝有最新的主動防護系統,但具體細節透露不多。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萊茵金屬第三代硬殺傷「打擊盾」主動防護系統,「打擊盾」攔截精度高,同時大幅降低了攔截彈起爆時對鄰近友軍的附帶殺傷,是同類產品中第一個透過嚴格獨立安全評估的系統;二是攔截模組與主裝甲整合設計的AMAPADS(先進模組化裝甲-主動防護系統),AMAP-ADS使用「定向能束」摧毀或幹擾來襲彈藥和自殺無人機,攔截距離達到18公尺。車上還首次安裝了TAPS防攻頂系統,能夠攔截來襲的攻頂反坦克飛彈,並整合了ROSA煙幕遮蔽系統,可幹擾敵方多光譜觀察。炮塔兩側還各搭載了2架垂直起降的四旋翼微型偵察無人機,大幅提升了坦克乘員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KF51目前采用3人編制,未來則將再增加一名無人裝備操作手,以負責巡飛彈和微型無人機的使用。此外,還有無人炮塔的可選改進方案,新方案可能命名為KF52。

研發路徑:四代坦克技術路徑

上述幾種型號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第四代主力戰車,而諸如T-90M、「勒克雷爾」XLR、「豹」2A8等新型主力戰車雖然采用了一定的第四代主力戰車技術,但仍只是第三代改進型主力戰車。目前第四代主力戰車仍處於探索期,並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但在俄烏沖突的影響下,將會朝著如下五個方面發展。

超強火力

第四代坦克的坦克炮將進一步增大口徑,采用130公釐、140公釐、152公釐等更大口徑的坦克炮,並能夠發射新型穿甲彈、破甲彈和可編程多用途彈等。其中,可編程多用途彈將成為未來第四代坦克彈藥配屬中的主力,因為其不但能夠打擊各種裝甲目標,而且能夠更好地打擊城市巷戰中各種障礙物、掩體等,具有強大的攻堅能力。與此同時,擁有較強觀瞄能力和更好火力俯仰角的遙控武器站將成為第四代主力戰車的標配,20~30公釐機關炮遠比機槍威力更大,以提升對輕型裝甲目標、障礙物後的生動目標打擊效能。此外,巡飛彈上坦克將成為未來趨勢,相對於反坦克飛彈,巡飛彈擁有更強的偵察和打擊能力,以滿足坦克對於超視距目標進行攻擊的需求,這將完全顛覆傳統坦克戰的作戰樣式。

綜合感知

第四代坦克將在車體和炮塔上布置360度態勢感知攝像系統,為車組乘員提供無死角的看穿裝甲能力,突破了過去透過潛望鏡觀察外界的局限性。旋翼無人機將成為未來坦克的標配,目前烏軍坦克手使用的單旋翼「黑蜂」無人機只能算是應急之舉,抗風弱、航程近、偵察效果差,未來坦克將繼承更加可靠的多旋翼無人機,從空中的上帝視角觀察坦克周圍的情況,讓坦克手對威脅予以提前預知,也讓靠近的反坦克手無處藏身。

全向防護

第四代主力戰車除了在新型裝甲上下功夫外,要重點關註來自空中的無人機、巡飛彈以及FPV穿越機的防禦,整合了公釐波雷達、光學和電子對抗裝置,能夠發射主動攔截彈進行360度全向攔截,特別是能夠防禦攻頂威脅的主動防護系統將大行其道,進一步提升坦克面對多重威脅的能力。同時,第四代坦克要重視戰場偽裝,光學雷達隱身塗料或者是偽裝網能夠為坦克躲避偵察提供保障,研制工作不能放松。此外,俄烏兩軍坦克頂部加裝的格柵裝甲,撐起的鐵絲網甚至是漁網,也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巡飛彈、穿越機的打擊效果,甚至能夠網住這些小飛行器,這些戰場臨時改裝的防禦手段也值得借鑒。

混合動力

第四代主力戰車將探索采用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在傳統燃氣輪機或柴油發動機基礎上,加裝輔助馬達、電控傳動系統等,提高燃油效率和傳動效率,在內燃油儲量不變的情況下使坦克行程大幅提升,或在保證坦克行程不變的情況下大幅縮小油箱體積,以騰出多余空間,並讓坦克具有靜音行駛能力,這樣能夠進一步提升坦克在大縱深突破作戰中的可靠性,也能提升坦克戰術隱蔽性。

智慧操控

第四代坦克既可以選擇無人炮塔,也能夠選擇有人炮塔,但坦克乘員無論坐在車體內還是炮塔內,都將采用更現代化的指揮作戰系統。車組成員將擁有大尺寸顯視器,透過數位主幹網將感知裝置的影像傳輸到顯視器上,用下一代電子架構將所有車載系統連線起來,並依托戰場數據鏈共享戰場態勢。此外,坦克與無人車輛協同作戰能力也將是第四代主力戰車必須擁有的能力,以打造「忠誠僚車」。

結語

以更強生存能力、打擊能力、機動能力和高度資訊化、智慧化為特點的第四代主力戰車陸續密集亮相,必將加速全球四代主力戰車發展的行程,我們相信四代主力戰車馳騁疆場,續寫「陸戰之王」傳奇的日子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