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第一代反導之眼:超越時代的110型超遠端精密跟蹤雷達

2024-10-22軍事

要說110型超遠端精密跟蹤雷達之前,必須先簡單說一說「640工程」。

1966年,七機部正式下發關於反導體系代號的通知,編為「640」工程,也就是中國第一代反飛彈防禦體系工程,因為其最早提出的時間是1964年,所以這個工程被命名為「640」,要知道在構思這個工程的時候,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還沒有進行引爆試驗,而美蘇兩大核國家也才剛剛開始研究反導體系沒多久,可見當時的共和國高層是多麽具有前瞻性。

「640」工程一共有五個分系統,分別為:

640-1工程,研究反彈道飛彈系統,包括低空攔截和高空攔截;

640-2工程,研究超級反飛彈炮;

640-3工程,研究雷射炮;

640-4工程,研究預警雷達;

640-5工程,研究系統彈頭再入物理現象。

640工程的目標在現在看來其實還是很穩健的,就是想在1973-1975年研制出中國第一代反飛彈系統,但因為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和當時比較薄弱的技術基礎,五個分系統裏面,有四個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別下馬,但唯獨640-4工程,也就是預警雷達的研制,都取得了成功。

640-4工程的戰略預警雷達系統是由南京第14電子研究所負責研制的,包括7010型遠端相控陣預警雷達和110型單脈沖超遠端精密跟蹤雷達。

7010型雷達,依山而建,現在已經拆除

110型單脈沖超遠端精密跟蹤雷達,主要用於在較遠距離上及時發現來襲核彈目標,同時測算目標數量、方向、速度及落點,並將數據及時傳遞給反導陣地,從而進行攔截摧毀。

110型最早研發時間在1958年,早於640工程開發時間,1971年研制成功,1977年正式裝備部隊。110型雷達的研制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獨立研發並擁有超遠端跟蹤大型雷達的國家。

110型的試驗雷達采用卡塞葛倫式天線,天線尺寸非常巨大,拋物面口徑達到25公尺,天線系統重量400噸。在它的面前,你可以感受到一股來自「機械」和「星空」的雙重壓迫感。

110型雷達的外部天線罩球面直徑更是達到44公尺,高36.5公尺,由1500余塊六角形蜂窩式玻璃纖維模組鑲嵌而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纖維夾層結構天線罩,在部署的山頂上顯得非常非常明顯。

110型雷達的探測距離大於2000公裏,在中國發射洲際運載火箭和衛星等工程中多次執行了跟蹤測量目標的任務,同時也多次執行過跟蹤測量國外高空目標的任務。

☆1959年,110試驗雷達首次收到距離地球38萬公裏的月球較強回波,取得觀測外空目標初步成果。

☆1977年,服役時,110型雷達已能連續跟蹤1000多公裏以外的衛星。

☆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110雷達被評為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9年,美國天空實驗室墜落,110型雷達預報的墜落時間及落點與美國公布的數據進行對比,時間僅差4分鐘,地點僅差經度2.9°和緯度1.3°。

☆1980年,110型雷達在兩發東風五型洲際飛彈全程試驗中,分別獲得了316秒和396秒的跟蹤測量數據,最遠跟蹤距離達 3000 公裏。

☆1983年,在受命觀測正向地球墜落的蘇聯1402號核子動力衛星的任務中,準確預估的墜落時間的地點,比實際墜落的時間僅提前了9分鐘,地點誤差3400公裏,在時間上比同期的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預報稍差,但地點準確度上大幅超過美方。

1996年,為了進行「十一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子午工程)的建設,110型雷達站被劃歸地方,由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即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接管,並被重新命名為「昆明電波觀測站」,其坐落於雲南沾益縣城外的山上,在視野上非常突出,也很容易看到。

轉為民用的110型雷達,被改造成為非相幹散射雷達,主要用於游離層與空間天氣監測、空間碎片觀測、月球探測等科學研究,持續支撐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論證。2011年11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順利探測到來自游離層的回波數據。

2021年10月,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昆明站為電磁波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21年11月,110雷達入選由工業和資訊化部認定的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從1977年服役以來,110型雷達至今已經執行了接近五十年,雖然中途有過改裝,但其依然是中國執行時間最長的雷達之一。服役年代,赫赫戰功,民用時期,熠熠生輝,其能力和表現,可以說是超越了當那個時代,雖然知道它的人並不多,但總會有記得它,並為它寫下這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