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大佬美的團炮,M3型105公釐榴彈炮

2024-10-16軍事

盡管名字裏有「榴彈炮」三個字,但本人仍要將美軍的M3型105公釐榴彈炮歸類為步兵炮。

在「步兵炮」系列中,我們認定一門火炮是否為步兵炮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它是否屬於「營炮」或「團炮」,即由步兵分隊直接掌握的火炮。M3型105公釐榴彈炮,作為二戰美國陸軍的「團炮」,理所當然被認定為步兵炮。

M3型105公釐榴彈炮

在本期文章中,我們將簡單介紹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財大氣粗的美軍步兵炮的發展歷程。

1917年,已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四個年頭,眼見協約、同盟兩方已經打得精疲力盡,大西洋對岸的美國決定親自下場摘桃子。初次參戰的美國陸軍,並沒有為自己的部隊配備合適的炮兵武器,而是選擇了法國和英國的火炮。這其中就包括法國的M1897型75公釐野戰炮和M1916型37公釐步兵炮。美軍對這些火炮的戰場表現還算滿意,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法國火炮在美軍中一直占據主力地位。

M1916型37公釐步兵炮

其實一戰中,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美國炮,一家美國私人公司開發了一款被稱為M1917的37公釐步兵炮。它的外形和效能指標,不像是門一戰步兵炮,而更接近二戰的小口徑反坦克炮,重量有440公斤,身管長47倍徑,炮口初速有每秒640公尺,采用半自動炮閂,具有極高的射速。

M1917的37公釐步兵炮

有意思的是,這款火炮的第一個客戶,不是美軍,而是法國陸軍。法國人早在1916年底,就訂購了200門M1917。而美軍拿到M1917時,一戰都快結束了。當時法國佬跟美軍說,要給他們提供一批美國產的37公釐步兵炮,天真的美軍還以為是之前已經裝備過的M1916型37公釐步兵炮。當這些火炮到手之後,才發現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不但炮彈不通用,重量差別也很大。原來為100來公斤的M1916準備的人員、馬匹,根本玩不轉400多公斤的M1917。

M1917的37公釐步兵炮

M1917長得像反坦克炮,也具備打坦克的能力,但是當時的同盟國並沒有多少坦克來給它發揮威力。它在戰場上的用途也是步兵炮,由於初速高,打得準,經常被用來打擊敵方機槍工事的射擊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軍就將裝備數量不多的M1917退休了,繼續用著更加輕便的法制M1916型37公釐步兵炮。

1920年代,美國陸軍的師屬火炮主力還是法制的M1897型75公釐野戰炮。對這位法國「75小姐」,大家都很熟悉了。它有一噸多重,機動方式是六馬拖曳,不適合山地作戰。於是,美國人決定開發一種輕型75公釐火炮,它既可以擔當山地師的主力山炮,又可以作為普通步兵師中的團炮。

M1A1型75公釐榴彈炮

輕型火炮的最終開發成果是M1A1型75公釐榴彈炮,它重576公斤,最大射程8.8千米。可以拆卸成6個部件使用騾馬馱運。在當時,可以算是一門中規中矩的山炮。

M1A1型75公釐榴彈炮

美國的地緣環境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周圍沒有什麽強大的鄰國,能給它帶來實質上的武力威脅,這就導致了二戰前的美國一直奉行孤立主義,軍備發展相當緩慢。

M1A1型75公釐榴彈炮雖然在1927年就開發成功,但是到了1940年,總產量還不到100門。等到大佬美真正開始整軍備戰的時候,M1A1已經入不了美軍的法眼。全摩托化配置的美軍炮兵中,M1A1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只有在空降師和山地師這種輕裝部隊,以及海軍陸戰隊這樣的四等人中,才能找到一點存在感。

即使在空降師中,75公釐榴彈炮也被嫌棄威力不夠,奈何飛機的艙內空間有限,裝不進美軍的標準師屬火炮—M2A1型105公釐榴彈炮。不過空降師也沒有徹底放棄裝備105公釐炮的想法,美國人給出的方案是,截短M2A1的炮管,將其裝上M3A1炮架,組成一個更加輕便的短管105公釐榴彈炮。

這個M3A1炮架是美軍為改造M1A1型75公釐榴彈炮,開發的一種開腳式炮架。安裝了M3A1以後的M1897可以獲得更靈活的左右射界以及更大的仰角。短管105公釐炮因為後坐力相對較小,使用為75公釐炮準備的M3A1炮架也勉強湊合。它於1941年8月開始設計,次年3月開始測試,最終在1943年2月被正式定型為M3,開始量產,到二戰結束時,總共生產了2580門。

M3型榴彈炮的炮管比M2A1型短了690公釐,長度16倍徑。戰鬥全重為1130公斤,重量只有M2A1型105公釐榴彈炮的一半。左右射界為45度,最大仰角為30度。M3和M2A1使用相同的彈頭和彈殼,榴彈重15公斤,內部裝填有2.18公斤炸藥。炮彈為半固定式彈藥,使用4號發射裝藥時,炮口初速每秒311公尺,最大射程7600公尺。它的彈殼外形雖然和M2A1的完全一致,但兩者的藥筒卻不通用,因為M3炮管短,為了發射藥能夠充分燃燒,選擇了燃速更快的推進劑。

美軍的空降兵才有幾個師,總產量2500多門的M3型榴彈炮,他們肯定用不完。真正裝備M3型105公釐榴彈炮的大頭是美軍的常規步兵團。按照1942年4月的三角師編制,每個步兵團應該直屬一個炮兵連,當時他們的目標裝備就是M3型105公釐榴彈炮。

此時,M3還未正式定型,美軍在北非戰場上臨時裝備了兩種火炮作為替代。它們分別是T30型75公釐自行榴彈炮和T19型105公釐自行榴彈炮。兩者都是基於M3半履帶車改裝的武器,T30配備了M1A1型75公釐榴彈炮,T19則安裝了M2A1型105公釐榴彈炮。

T30型75公釐自行榴彈炮

兩種火炮組合搭配使用,效能上並不遜色於牽引式的M3,但美軍指揮官們對它們卻不甚滿意。履帶和裝甲,讓原本擔任步兵炮任務的部隊,覺得自己具備和德軍坦克抗衡的實力,對自身能力錯誤的定位,導致了在戰場上的巨大損失。

T19型105公釐自行榴彈炮

在M3正式服役以後,美軍就將步兵炮連的火炮都換成了它。按照編制,每個連下屬三個排,每個排2門火炮,全連共6門。和蘇德的步兵炮還大量使用騾馬牽引不同,美軍步兵炮連下的所有武器、人員和彈藥全部都由汽車來運。火炮的牽引車是道奇WC-63型1.5噸輕型卡車,彈藥車是一輛2.5噸卡車,剩余的人員基本上都有威利斯吉普車乘坐。

M3型105公釐榴彈炮在美軍中的表現並不理想。由於重量較大,而且沒有防盾,並不適合執行抵近直瞄射擊任務,而這往往又是各國團屬步兵炮的主業。美軍步兵在作戰中,又經常能獲得坦克或自行火炮的配屬支援。這些帶輪子、有裝甲的火炮用起來自然比牽引式的M3更加順手。

57公釐的反坦克炮

1944年的美軍步兵團反坦克連,都換裝了57公釐的反坦克炮。這炮初速高,更加精準,榴彈裝藥雖然少,但是很多情況下,比如射擊野戰工事也已經夠用了。美軍步兵團在作戰時,一般會得到師屬炮兵營的配屬,師屬炮兵營裝備12門M2A1型105公釐榴彈炮。

M2A1型105公釐榴彈炮

M3由於不適合上一線,經常會被安排和師屬炮兵營一起集中使用。兩者都是105公釐榴彈炮,炮彈彈丸可以通用,藥筒外形也一致,可是因為發射藥型別不同,給後勤保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M3就結束了美軍步兵團的編制,到了韓戰時期,美軍步兵團中威力最大的火炮,就換成了12門107公釐迫擊炮。

107公釐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