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抗戰中最重要的十大國產武器!

2024-10-29軍事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裝備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抗戰前期的武器主要以德國進口德械武器為主,抗戰中期蘇聯援助的武器可以說是解了我軍的燃煤之急,抗戰後期美國援助武器數量和品質都是最高,在美援的幫助下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首次超過日本。

淞滬會戰中裝備國產漢陽造步槍的士兵

雖然進口武器威力、效能、穩定性都要優於國產武器,不過進口武器價格昂貴、出售國在售賣武器時往往還帶有政治要求。受國際局勢影響來源極不穩定。在整個抗戰期間其實國產武器才是中國軍隊的主流武器,貫穿整個抗戰。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國產武器!

一、漢陽造步槍

漢陽造步槍正式名稱是仿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1888式委員會步槍是德國第一款無煙火藥步槍,可見「漢陽造」的仿制,起點非常之高。漢陽造步槍重:4.06公斤,長度:1250公釐,槍管長度 :740公釐,子彈: 7.92×57mm圓頭彈,槍口初速 :639.78 m/s,有效射程 :600-800公尺,采用5發外露式彈倉供彈‘’。

漢陽造步槍

漢陽造步槍槍身長達1250公釐,刺刀刀身長近400公釐,在抗日戰爭時中國軍隊所用的步槍中,是僅有一種在白刃格鬥時長度能與日軍三八式步槍相抗衡的步槍。漢陽造步槍在整個壽命期內生產約110萬支,抗戰期間生產44萬支。在中國軍隊當中漢陽造步槍一直是主流步槍,效能雖然不算領先,但是造價低廉外加產量高,裝備大量中國軍隊。

漢陽造步槍

二、中正式步槍

中正式步槍是1935年鞏縣兵工廠根據德國毛瑟1924步槍仿制的國產步槍。仿制過程中國民政府兵工署根據實戰需求進行部份改進,包括加長刺刀等。中正式步槍口徑:7.92公釐,槍全長:1110公釐,槍管長:600公釐。刺刀全長:575.5公釐。全重:4.08千克。彈倉采用內藏式彈倉,容量5發,使用7.92×57公釐尖頭形毛瑟槍彈,初速:810公尺/秒,表尺射程:2000公尺 。

中正式步槍

淞滬會戰中,「中正式」首次登上抗日戰場,其表現出的操作簡單、結實耐用、火力強大、戰術機動性好等諸多優點,戰鬥中大量殺傷日均,受此影響催生了鬼子研制7.7mm口徑的「九九式」步槍。整個抗戰截止抗戰結束時間中正式步槍一共上產約70萬支,主要裝備德械師等國軍精銳部隊。

裝備中正式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士兵

三、民二十年式82公釐迫擊炮

1931年,金陵兵工廠以法國布朗德1930年式81mm迫擊炮為原型仿制出民二十年式82公釐迫擊炮,效能優良,射程精度都明顯優於舊式迫擊炮。抗戰期間82mm迫擊炮作為營團支援火力,是當時中國軍隊少數能夠自產的火炮。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王牌利器。該炮戰鬥全重69kg,射程2850公尺,射速8~9發/分鐘。整個抗戰期間生產約7600門,炮彈超300萬發。民二十年式82公釐迫擊炮取得的最大戰果是擊斃鬼子阿部規秀、誌摩源吉兩個少將旅團長。

民二十年式82公釐迫擊炮

四、民三十式60mm迫擊炮

抗日戰爭中,生產於1942年的國造60迫擊炮重18千克,口徑 60.75公釐,炮身長 670.75公釐;彈重1.5公斤;初速 133m/s; 最大射速:18發/分 ;最大射程: 1333公尺 ; 運動方式: 一人肩負。民三十式60mm迫擊炮可拆分為三個部份,結構簡單,運輸方便,同時造價低廉,故成了中國軍隊用來彌補炮火力量的首選武器。抗戰時期利用從美國進口的炮鋼一共生產約6000門。抗戰時期這兩大迫擊炮可謂是我軍最重要的炮兵火力支援力量。

民三十式60mm迫擊炮

五、國產三零式戰防炮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裝備過不少戰防炮,其中德國pak-35/36型37公釐戰防炮數量最多,名氣最響,在抗戰時多次擊毀日軍坦克。隨著全面抗戰的爆發,戰防炮損失激增,面對日軍坦克裝甲車的威脅,國產戰防炮的仿制生產被提上了日程。1938年,中國向德國訂購了pak-36型37公釐戰防炮的全套生產圖紙和各種制造材料。1941年3月,首門國產戰防炮完工,命名為國產三零式戰防炮。

德國pak-35/36型37公釐戰防炮

在德國 pak - 36 型 37 公釐戰防炮的基礎之上,三零式戰防炮存在諸多改進。將充氣輪胎變更為更契合中國騾馬牽引的木制炮輪,火炮的身管由原版的 45 倍延長至 50 倍,穿甲能力得以增強,在 360 米的距離處穿深能夠擊穿 40 公釐均質裝甲。這致使三零式能夠有效摧毀包含九七式在內的日本坦克,而其重量則減輕至 345 千克,效能相較原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不過受限於原材料的原因,抗戰期間該炮只生產約96門。

國產三零式戰防炮

六、捷克式輕機槍

抗日戰爭期間,捷克式輕機槍是中國軍隊基層火力的支柱性武器,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為數不多的重機槍和火炮。「捷克式」是中國軍隊對進口和仿制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的統稱。這種輕機槍采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設計,其基本型長1.161公尺,重9.6千克,口徑7.92公釐,槍口初速830公尺/秒,表尺射程1500公尺,有效射程900-1000公尺,理論射速500發/分鐘,可選擇單發、點射或連發。抗戰時期國內仿制生產捷克式的兵工廠超三十家,其中以太原兵工廠和鞏縣兵工廠品質最好。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一共裝備仿制捷克式輕機槍超10萬挺。

兵工廠仿制的捷克式輕機槍

七、民二四式重機槍

1934年位於南京的金陵兵工廠從德國取得了 MG08式水冷馬克沁重機槍的全套設計圖紙,在吸取了各國實戰經驗進行最佳化之後按圖紙開始仿制生產民二四式重機槍。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整體長度為1197.55mm、不含腳架槍身長度為895mm、槍管長721.2mm、槍身重20kg、槍架重29kg,射速600發/分鐘。整個抗戰期間國內生產民二四式重機槍超20000挺。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一線部隊平均每月戰損119挺、年平均戰損約1500挺、全面抗戰期間合計戰損約12000~13000挺民二四式重機槍,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國產機槍補充,中國軍隊是無法維持戰線與小鬼子進行長期持久戰的。

民二四式重機槍

八、駁殼槍

在中國,毛瑟手槍也被稱為駁殼槍,從民國時期就已經成為中國軍隊的主力手槍;因為從德國原裝進口的駁殼槍非常的昂貴,為了滿足軍隊的需求,故而中國很多地方的兵工廠也開始大量仿制毛瑟手槍。原廠德國毛瑟C96長288公釐,口徑7.63公釐,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公尺,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公尺。仿制工廠中產量比較大的就是漢陽兵工廠、上海兵工廠、衡陽軍械局造的「盒子炮」和大沽造船廠制作的「大境面」,因其制作工藝較好,槍身非常光滑而得名,當時「大鏡面」。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一共裝備有仿制和國產駁殼槍超100萬支。

淞滬會戰中使用駁殼槍的德械師士兵

九、鞏式手榴彈

抗戰時期中軍隊個人素質遠遜於日寇的抗日軍隊,所以把手榴彈作為殺敵的主要武器,這是因為中國軍隊新兵較多嚴重缺乏訓練,而手榴彈使用簡單上手容易,尤其是防禦作戰中效果奇佳。鞏式手榴彈手榴彈仿自大名鼎鼎的德國M24手榴彈,在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手榴彈中效能最好。在整個抗戰期間生產約三千萬枚。是中國軍隊近戰的絕對利器,因為生產量幾乎全國軍隊都大量裝備。是殺敵最多的手榴彈。

鞏式手榴彈

十、忠28乙型驅逐機

1939年8月,國民政府第一飛機制造廠工作開始對蘇聯伊-15bis的改裝設計工作,改型後的戰鬥機被命名為「忠28乙型驅逐機」。它擁有許多不同於伊-15bis的特點。首先,用美國的9缸萊特R-1820-F53「旋風」徑向發動機替換蘇聯的9缸「什維佐夫」M-25徑向發動機。在「旋風」發動機的加持下,忠28乙擁有230英裏/小時(370公裏/小時)的極速,比原版伊-15bis的速度有所增強。

忠28乙型驅逐機

1939年,忠28乙型驅逐機設計完成並開始大量生產,原計劃由第一飛機制造廠進行組裝100架。但由於原材料的短缺沒有辦法完成全部生產。整個抗戰期間只生產約30架。雖然這型飛機一面世就面臨落後,但是他仍是中國軍工在抗戰時期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