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誌願軍吹響軍號,美軍:他們沖鋒了!爬出掩體抵抗卻遭喀秋莎齊射

2024-07-25軍事

引言:

誌願軍吹響軍號,美軍:他們沖鋒了!爬出掩體抵抗卻遭喀秋莎齊射

戰火硝煙籠罩著北韓半島,兩股力量在這片土地上展開了殊死搏鬥。誌願軍手持蘇聯出品的"喀秋莎"火箭炮,其威力驚人,一旦齊射,整個天空仿佛被燃燒的火龍遮蔽。美軍在這場戰役中屢屢受挫,他們的堅固掩體也無法抵擋"喀秋莎"的猛烈攻擊。當號手吹響沖鋒號時,美軍從掩體中爬出,準備迎戰,卻不料這只是誌願軍的一個詭計。令人震驚的一幕接踴而至,數百枚火箭彈齊射而出,籠罩了整個戰場。在這場對抗中,誰將成為最終的贏家?誌願軍的智謀和"喀秋莎"的威力,將如何決定戰局的走向?

一、英雄之師化身火箭炮兵

1950年秋,國度危亡,抗美援朝的號角再次吹響。華北一支曾在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的步兵師,被賦予了嶄新的使命。這支部隊就是著名的第48軍第143師,其英勇戰績無人不曉。

第143師在前年的平津戰役中,士兵們浴血奮戰,終於幫助人民解放軍攻克了津門要塞,為最後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誌願軍總司令員彭德懷對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印象深刻,當抗美援朝的號令吹響時,他毫不猶豫地挑選了143師擔當重任。

這支部隊中湧現出了無數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董存瑞了。這位"戰爭之王"在東北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令人敬佩不已。他手下的戰士們個個身經百戰,堪稱人民軍隊的精銳。除了董存瑞,還有"新時代花木蘭"郭俊卿、"獨膽英雄"楊世南和"特等戰鬥英雄"郅順義等人物,都是143師中湧現出的戰鬥英模。

一個師竟然能誕生出4名"全國戰鬥英雄",足見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有多麽強悍。當年在平津戰役中,143師的勇猛作戰幫助解放軍攻克了堅固的津城,如今抗美援朝再次喚醒了這支英雄部隊的熱血。

1950年10月下旬,143師奉命北上,在遼寧阜新地區集結,準備改編為火箭炮兵第21師。新式武器"喀秋莎"火箭炮將被裝備在這支部隊手中,為143師註入了新的戰鬥力量。近400名幹部先期在沈陽炮校緊鑼密鼓地學習新型火箭炮的使用知識,為擔當新的戰鬥職責做好充分準備。

轉眼到了1951年2月,一批批鮮紅色的"喀秋莎"火箭炮車開始陸續到位,蘇聯專家也隨之而來,負責為新兵工具的使用進行現場指導。143師全體官兵投入到了緊張的新裝備訓練之中,放棄了原本的步兵編制,擁抱全新的火箭炮兵身份。

二、"喀秋莎"火箭炮的恐怖威力

所謂"喀秋莎"火箭炮,實際上就是蘇聯著名的M-13型8軌火箭炮。這種火箭炮被裝備給了改編後的第21師,成為了誌願軍在北韓戰場上的新式殺手鐧武器。

M-13火箭炮的設計相當先進,采用了8條可裝填火箭彈的發射滑軌,每一軌域上下各可裝掛一枚直徑達132公釐的火箭彈,因此一次最多可發射16枚火箭。它采用電子點火的發射方式,透過點燃裝有推進劑的火箭尾部,將炸藥填充的火箭彈推射出去,射程最遠可達8500公尺。

但M-13火箭炮最可怕的不是單槍發射時的威力,而是當它們進行營級或團級的集群齊射時所形成的淪陷性打擊力。一旦24門火箭炮同時發射,就會有384枚直徑驚人的火箭彈攜帶著數噸當量的TNT炸藥傾瀉而下,形成燃燒的"火龍"般掃射目標區域,給予敵人淪陷性的打擊。

二戰時期,M-13火箭炮就在對德作戰中大顯身手,其排山倒海、讓人防不勝防的火力,令納粹德軍聞之喪膽。當時,M-13的廠名代號為"K",蘇軍戰士們就親切地稱它為"喀秋莎"這個俄羅斯女性的常用名字。

裝備了"喀秋莎"後,火箭炮兵第21師迅速掌握了這種新式武器的使用要領。為充分發揮火箭炮的優勢,誌願軍制定了"快去、猛打、快離"的作戰方針,白天隱藏在山後、掩體中伺機而動,夜間迅速開進陣地,一舉對敵人目標區域進行覆蓋式的火力猛攻,隨後便乘夜色迅速撤離。

這種戰術使"喀秋莎"發揮了峰值威力,敵人在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就會遭受重創。1951年9月1日,21師第203團就在北韓戰場首次使出了這一絕招,24門火箭炮對美軍陣地發動了突如其來的狂轟濫炸,384枚火箭彈拖著火焰尾焰筆直飛向目標,幾乎將美軍兩個營的陣地化為焦土,造成700多人傷亡。

目睹這恐怖一幕的美軍士兵震驚萬分,他們根本分不清究竟是誌願軍配備了什麽新式武器,直接稱之為"原子炮"。面對"喀秋莎"的猛烈火力,敵人除了倉皇逃命別無他法,從此在北韓戰場上多了一種無解的絕殺利器。

三、詭譎智慧戰術出奇制勝

雖然"喀秋莎"火箭炮擁有驚人的火力,但誌願軍並未一味依賴武器本身的殺傷力。相反,他們更善於運用智慧,借助於精心部署的戰術詭計,從而讓"喀秋莎"在戰場上發揮出最大的殺傷威力。

1951年10月25日,火箭炮兵第21師在中朝邊境地區負責阻擊美軍進攻。當時,美軍派出了一支由步兵、坦克和炮兵組成的大股部隊,蓄勢待發準備越過邊境線。情報顯示,敵人的主力將沿著三八線附近的公路發起進攻。

針對這一情況,21師師長朱瑞制定了一個巧妙的誘敵計策。首先,他命令部隊在三八線一側的戰壕陣地內偽裝成美軍的蹤跡,營造出敵人已經在這裏紮根很久的假象;然後在第二道戰壕陣地內,則宣布發現敵情,派出一個前鋒炮兵營在那裏"阻擊"敵軍的推進。

果不其然,這一策略成功地引誘了貪功且自負的美軍指揮官,令他們誤以為這是誌願軍主力所在,遂決定首先對第二道戰壕陣地發動猛攻。而朱瑞早已在另一處隱蔽地域,安排好了21師的火箭炮兵團靜候敵軍出現。

10月26日清晨,美軍整裝待發,迎著黎明的曙光向第二道陣地發起進攻。他們不知道,這只是朱瑞布下的一個巨大陷阱。在敵軍越過三八線後不久,誌願軍就在隱蔽陣地發現了他們,緊接著第21師的火箭炮兵團就擺開戰鬥架勢,對著敵軍車陣發動了驚天動地的火力覆射。

數百枚"喀秋莎"火箭彈攜帶著上千公斤炸藥從四面八方傾瀉而下,瞬間就讓美軍的車陣陷入一片火海。接著,朱瑞又命令地方民兵從事先準備好的掩蔽地點集中射擊,給予了敵軍最後的致命一擊。

就這樣,一個整編的美軍團竟然在不到半個小時內,就被誌願軍全殲在三八線前沿。917輛車輛和坦克被打得陷入焦土,僅有寥寥數十人逃脫,其余3500多名官兵盡數陣亡。這支部隊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幾乎被徹底消滅。

面對這一重大勝利,美軍上層震驚不已,他們根本想不通為何短短一個小時,自己的部隊就被完全瓦解了。事後,美軍戰俘無不對"喀秋莎"火箭炮肅然起敬,更對誌願軍精心部署的戰術手法贊嘆不已,感慨"中國人的打仗方式太不正規了"。

四、戰鬥中的驚心動魄一幕

1951年4月22日,北韓戰場上上演了一幕驚心動魄的戰役。當天,美軍第24師團在北韓中線的鐵原一帶發動了一次重點進攻,目的是要切斷誌願軍的補給線。為反制這次進攻,誌願軍火箭炮兵第21師奉命前往增援。

那天淩晨,21師的火箭炮兵團在黑夜的掩映下迅速開進陣地,埋伏在距離美軍陣地約5公裏的山包掩體後面。雖然天色陰暗,能見度很低,但也讓誌願軍將士們隱蔽了行蹤。一切就緒後,21師團長劉思群下達了發起火箭炮集群火力打擊的命令。

突然,夜空中響起一陣撕心裂肺的號聲,震耳欲聾的沖鋒號在黑暗中回蕩。這是誌願軍的一個詭計,他們故意吹響號角,釋放出一個訊號,讓美軍相信中國人要發動沖鋒了。

果然不出所料,聽到號聲後,美軍立刻全體亞軍,紛紛從地塹和掩體中爬將出來,做好迎戰的準備。與此同時,一直伺機而動的誌願軍火箭炮兵們立刻開啟了炮膛,對著美軍的陣地發動了猛烈的火力攻擊。

一時間,夜空中騰起了數百團火球,那是"喀秋莎"火箭炮發射出去的火箭彈在空中拖著長長的火焰痕跡。這些大口徑的火箭彈帶著上噸的當量炸藥,筆直砸向美軍的陣地。

瞬息之間,美軍陣地上空就被火海籠罩,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伴隨著火光不停在空中閃現。密集的彈雨如同恐怖的隕石雨一般襲擊著美軍,每一枚火箭彈落地都掀起幾米高的沙塵。

眼見著鋪天蓋地的火箭彈從各個方向砸來,一開始還握緊武器準備反擊的美軍士兵們只能倉惶逃命。整個美軍陣地在這一輪齊射中頃刻間就陷入了人員傷亡、火光沖天的混亂境地。

受到突然襲擊,美軍更無暇組織有效的防禦,只能不停地進行陣地轉移。而誌願軍的火箭炮兵們則在一輪猛烈的火力射擊後,立即撤離陣地,轉移到下一個射擊陣地。就這樣,21師的火箭炮團在美軍鐵原地區的陣地上重重地打了幾個回合,讓敵人猝不及防,節節敗退。

這場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一夜,誌願軍利用夜間射擊、白天隱蔽的戰術,狠狠摧殘了美軍的戰鬥力。經過火箭炮的輪番狂炸,美軍終於在次日淩晨宣布放棄了原定的進攻計劃,損失慘重地撤離了陣地。

而火箭炮兵21師在這場戰鬥中再次展現了"喀秋莎"的恐怖威力,用一次次出人意料的齊射狂轟,徹底粉碎了美軍的攻勢,保衛了誌願軍在北韓中線一帶的陣地。

五、"喀秋莎"威震北韓戰場

在韓戰期間,憑借出色的戰術運用和驚人的火力,火箭炮兵第21師率領的"喀秋莎"火箭炮成為了誌願軍最為出色的遠端火力打擊手段,多次在關鍵戰役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1951年4月22日至23日的鐵原一役,就是"喀秋莎"火力展現的絕佳寫照。在這場戰鬥中,21師火箭炮兵團針對美軍第24師團的進攻,連續狂轟了一天一夜,利用夜間突然射擊、白天隱蔽轉移的戰術,給予敵人重創。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火箭彈狂炸,美軍被迫放棄了原定的進攻計劃,損失慘重地撤離陣地。

與此同時,作為誌願軍的中堅力量,第39軍也在這一時期憑借"喀秋莎"的火力掩護,完成了歷史上有名的五次戰略大轉移。當時,第39軍進行了由西北向東北、再由東北向西北五次大規模的機動和陣地轉移,其間不斷受到聯軍的火力襲擊和空中打擊。要不是有21師火箭炮兵的配合掩護,第39軍幾乎無法完成如此艱巨的行軍任務。

1951年11月,北韓戰場爆發了著名的耆老山會戰,誌願軍遭到了聯軍的重點打擊。在這場戰役中,"喀秋莎"火箭炮再次大顯身手,發揮了它遠端火力覆蓋的優勢。21師火箭炮兵積極向前線增火力兵團,配合其他火炮對美軍陣地進行連續不斷的炮擊,為誌願軍步兵提供了強有力的火力掩護。

即便在山地叢林中作戰,"喀秋莎"也可以借助高射角度發揮威力。1952年10月,為了阻擋聯軍的"休戰"攻勢,誌願軍步兵第67軍在險峻的昌德裏山地遭到嚴重圍困。面對敵人的合圍,21師火箭炮在晝夜狂轟濫炸達4天之久,阻礙了敵軍的持續進攻,為第67軍創造了喘息機會,最終他們從敵人的重重包圍中擺脫出來。

憑借其出色表現,火箭炮第21師先後榮立了1次三級單位嘉獎,2次二級單位嘉獎和13次一級單位嘉獎,成為當時全軍唯一一個立過三級單位嘉獎的師。可以說,"喀秋莎"火箭炮在北韓戰場上書寫的無不是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戰例。它那排山倒海般的火力,無疑是誌願軍在北韓戰場上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