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79年對越作戰究竟有多少新兵?參戰老兵:全團只有政委一人打過仗

2024-06-28軍事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55萬大軍集結邊界線上,打算懲戒越南「小霸」。然而,臨上戰場之前。軍領導憂心忡忡,不知道能不能夠打好這場仗。畢竟幾十年沒打仗了,還有大量新兵。

戰場上,新兵數量明顯多於老兵,一部份新兵在戰前應急訓練中掌握了基本的射擊要領,一部份新兵卻依然有些茫然「難道真的要打仗」。對於這些還沒有接受過完整軍事訓練的新兵去打仗,有人表示,這不是「白白犧牲」嗎?

一、一個排只有一個全訓師骨幹

1979年2月17日,廣州軍區41軍122師365團三營七連三排接到任務安排,負責攻占當面越軍1個加強班,並奪取473高地。

彼時,剛剛入伍的新兵蛋子們,經過緊鑼密鼓的3個月集訓,也算是掌握了步兵輕武器的使用要領,學會了如何投擲手榴彈。對於新兵來說,這可是保命的本領,學習時都十分認真。不過,依然有部份新兵對戰爭感到茫然。或許,這是人上戰場後的基本本能。

隨著命令的下達,365團三排八班作為尖刀班走到了隊伍的最前面,為後方部隊開路。在茫茫黑夜掩護下,說不緊張不怕死都是假的,而唯一能夠有所安慰的是,所有人都將班長當做了救命稻草,因為只有他是由全訓師121師調入的骨幹戰士。

就這樣,大家深一腳、淺一腳,在密密的樹林野藤環繞下,一個跟著一個的向前推進,如果不仔細看路或者是跟緊,很可能有掉入山下或者迷路的危險。

出發之後不到半個小時時間,轟隆隆的炮聲從遠處疾馳而來,頃刻間大地為之震動,所有人幾乎本能的撲倒在地。雖然戰前有過應急訓練,但是卻根本沒有與炮兵一同合練過。直到看到頭頂上的炮火朝著敵人的陣地不斷地砸去,此時,眾人才明白,原來這是我們友軍發動的炮火準備。

不過,新兵始終沒有戰場作戰經驗,不僅不知道如何辨別方向,而且與前方部隊經常失散。

「人呢?怎麽回事?」

當順利抵達473高地右側半山腰處,此時,天空微微亮了起來,為了不被敵軍發現,戰士們選擇了一處隱蔽角落。可是在清點人員時,副指導員與排長卻嚇了一跳。

原來,配屬我排的82無後座力炮的炮兵不見蹤影,與自己一同跟進的電台也不知身在何方。看來排長擔心的問題還是發生了,後方士兵掉隊了。

沒有了無後座力炮支援,也無法向上級報告自己的位置,很多新兵都有些不知道怎麽辦。好在作為主心骨的「老兵」班長瞬間安撫人心,讓大家跟隨自己繼續向目標任務前進。

或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或許是有一點幸運的成分在裏面。此時,副指導員發現敵軍一處隱蔽部位,正有一名越軍打算偷襲我軍戰士,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將越軍給擊斃。殊不知,這名越軍位置與戰壕相連,占領這裏,等於占領了越軍473高地。

眾人並未松懈,對周圍進行了清剿活動,看看是否有殘余敵人留存。等待清剿完畢,才發現我軍有3名戰士負傷,無一人傷亡,首戰告捷,這令眾人興奮不已。

很快,失去與尖刀班聯系的七連連長與通訊員也迅速登上473高地,得知我軍只有三人負傷就奪取了473高地,不由大聲興奮的喊道:

「大家打的好啊,打得好,我一定報告上級為你們請功。」

連長心裏的石頭也算落下,這也算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第一槍,對於毫無作戰經驗的連隊,幾乎沒有一個人打過仗,這種成績自然已經很好了。根據參與這場戰鬥廣州軍區41軍122師365團3營7連3排老兵回憶: 班排營沒人有實戰經驗,全團只有政委一人打過仗。

之後,連長兌現承諾,為三排戰士報請了集體三等功。

攻打473高地這一仗,雖然我軍以極少的代價贏得了勝利,但是其中也不排除偶然性。

在統計越軍傷亡時,除了在487隱蔽部被殲滅的3名敵人外,還在山腳下發現了7、8名越軍的屍體。

一共差不多10個人的陣地上,也算是給了新兵一次比較簡單的歷練機會。

二、對越作戰新兵到底有多少

在眾多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資料記載中,新兵參戰話題總是引起外界諸多質疑。不過,卻沒有資料指明到底有多少新兵實際參戰。而想要了解這一情況,還要從解放軍陸軍步兵師的擴編說起。

1978年年底,中越關系已經進入惡化階段,面對持續狂妄,不停滋擾中國邊境村鎮的越南士兵。解放軍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開始遵照中央軍委部署,有計劃的向中越邊境東西兩個方向集結兵力,調動部隊。

中國一方面要狠狠教訓越南這個小霸,一方面還要隨時防備蘇聯從中國北部邊境突襲。在陳兵百萬駐守中國北部邊境之際,同樣調兵遣將,增兵55萬駐守於廣西、雲南與越南邊境交界處。

值得註意的是,參戰各陸軍部隊大多數都是乙種師,戰備規模明顯無法達到甲種師力量。於是,增兵擴員,成為我軍首要任務。

眾所周知,甲種師為滿編師,通常兵力在11000-12000人左右,而乙種師為簡編師,通常兵力為6000人左右,兩者之間的兵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為了增強戰鬥力,將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乙種步兵團每團下面就要增加9個連,團炮兵連就要擴編為100迫機炮連、82無坐力炮連和高射機槍連,警通連擴編為特務連和通訊連。

三個步兵營每營增加1個步兵連、機炮連擴編為重機槍連和炮兵連。

按照這種所需,全師一共擴編一個營部和36個連,補入兵員5647人,其中老兵2539人,新兵3108人,補入新兵的比例要明顯高於老兵。

當然這種擴編,老兵補入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其中武漢軍區某師補入兵員5079人,單單新兵占了80%。

以步兵團為例,昆明軍區某團戰前擴編甲種師,兵力從1465人增加到2756人,其中新兵占全團總人數的45%。

由於新兵經驗少,只能進入基層連隊,一些只有兩三年當兵經驗的副班長提拔為班長,班長提拔為連長,以此類推。由此造成步兵連,不論新兵還是新骨幹兵所占比例很大。據悉,連隊新兵普遍達到5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60%以上。

據了解,當時參戰的陸軍師達到29個,其中乙種師高達21個,甲種師只有8個,臨時擴編可以想象,缺口到底有多大。戰前,總參謀部從各大軍區緊急調動數萬名老兵補充參戰部隊,然而,缺口實在太大,最終只能以補充新兵為主。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共投入55萬兵力參與此次作戰,其中進入一線參戰的僅有22.5萬人,其余30萬兵力多數是後勤方面人員,包括鐵道兵、炮兵、支前民兵等。

按照各步兵團普遍新兵50%占比,僅一線參戰部隊中,新兵數量就占據了約11萬人。這還不包括後勤30萬炮兵、鐵道兵等,按照甲種師配置,這30萬後勤配屬中,新兵數量也要占據很大一部份。

三、新兵上戰場用意

新兵上戰場,由於提前從各大軍區調集老兵有點麻煩,路程較遠,行軍過程中難免耽擱很長時間,根本不利於我軍作戰,就地征兵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不可否認的是,大量的新兵進入戰場,表面上看起來兵力很足,但是軍隊素質卻比較差,缺乏作戰技巧,不懂的在戰場上利用優勢逃生,這也就導致戰爭前期,我軍新兵生存率低。

不過,沒有誰一開始就能夠適應戰場,就算那些當了很多年的老兵,也不能夠保證在戰場上全身而退,只有經過不斷的磨合,在戰場上隨機應變,適應環境,才能夠幸運的活下去。

雖然新兵上戰場經驗不如老兵,但是作為一名軍人,就要以服從軍令為天職。只有經過了浴火重生,才能夠為中國百萬大練兵,提前進行現代化改革提供動力和意識。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我軍傷亡約38000人,而越軍正規軍傷亡在57000人左右,民兵傷亡約40000人,如此差距對比,可見我軍勝利姿態。但是在分析戰後總結中,並不盡如人意,參戰部隊提出不少意見。

首先,部隊擴編之後,明顯新幹部太多,上級不了解下級,戰士不認識領導,不了解戰友,甚至有的戰士連自己的番號都不清楚,彼此之間十分陌生,從而影響戰鬥力的發揮。

其次,雖然基層中都是一些新兵,但是一些骨幹力量都是從兄弟友軍中抽取的。對於這種辦法,局部戰爭或授權以,一旦發生大規模的作戰,可能不大適用。

而之後,我軍也開始「百萬裁軍」,一些老將軍們也看到了中國軍隊必須迎來新的變革,否則將很難在世界各國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