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避了個大坑,中國測試完米-24武裝直升機後拒絕購買的故事

2024-09-12軍事

前言:米-24武裝直升機是蘇聯第一種重型武裝直升機,自裝備蘇軍後參加了30場戰爭和地區沖突,至今還在俄烏戰場上奮戰,90年代,急需武裝直升機的中國從巴基史坦獲得了一架米-24武裝直升機,雖然它是當時世界最優秀的武裝直升機之一,但中國科研人員在了解了米-24武裝直升機的特點和技術要點後,還是放棄了仿制和購買計劃。

一:

米-24武裝直升機於1969年首飛,設計上與西方風格直升機截然不同,許多設計來自米-8運輸直升機,設計思想是可以投送兵力的「飛行的步兵戰車」,因此設計了一個可運輸8名士兵的機艙,米-24A武裝直升機飛行員和副駕駛員是並列的,裝備部隊後,飛行員表示視野太窄,米裏設計局改用串列雙座座艙,搭配了米-24B上試驗過的老式武器系統,成為經典的米-24D武裝直升機,工程代號246,米-24D武裝直升機和美國「黑鷹」直升機同樣是10噸級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11800千克,比「黑鷹」直升機重1800千克,兩台TV3-117渦軸發動機總功率達4400馬力,比「黑鷹」直升機的兩台GET700--GE-701D發動機多400馬力。

1972年6月,兩架用米-24A換上新設計的機體的米-24D的原型機改型完畢,一直試飛到1974年,隨後在前進飛機制造廠和羅斯托夫直升機制造廠投產,到1977年停產共製造了350架,並將航空電子裝置縮水後以米-25的編號出口到華約國家,北約代號為「雌鹿」,隨後參加了阿富汗戰爭,首先是提供了一批米-24A和米-25武裝直升機給阿富汗政府軍打擊反政府遊擊隊,但在防空火力前顯得很脆弱,第一個月就被擊落一架,1979年12月蘇軍直接出兵阿富汗,面對打了就跑的遊擊隊,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米-24武裝直升機就重要的空中支援力量。

米-24武裝直升機既用來攻擊固定目標,又可攻擊臨時遭遇的目標,蘇軍的地面作戰規模有師、旅、營級,都需要米-24武裝直升機的支援,剛開始蘇軍都是單機行動,在遭到多次攻擊後改為雙機編隊行動,這樣被擊落一架,另一架還可以執行掩護並營救任務,後來更多的采用四機或八機編隊行動以增強打擊效果,通常戰區先由重炮和空軍的攻擊機轟上一遍,然後在目標周圍盤旋米-24武裝直升機迅速跟進,在敵人沒組織起有效的還擊之前,直升機群以雙機一組,保持1200到1500公尺間隔,不停的實施火力打擊,打擊後的直升機迅速向各個方向爬升散開,其他米-24武裝直升機隨時準備代替彈藥耗光的隊友。

或者以間隔600到800公尺的雙機編隊在重點地區1500公尺到1700公尺的高度巡邏,一但發現可疑目標先進行警告射擊逼目標,然後等空降兵下去檢查,後來阿富汗遊擊隊的卡車都裝備了重機槍,所以米-24武裝直升機一旦發現車輛進行攻擊,夜晚則沿公路或山間小路飛行一旦發現車輛大燈或者宿營火光就進行攻擊,不過夜間出於安全考慮飛行高度只有80到100公尺,遊擊隊一旦聽到直升機聲音就會熄滅所有的燈光。

米-24武裝直升機也可運載突擊隊員采用滑降的方式機降在敵人縱深要地200到400公尺的地方,比缺少裝甲防護的米-8TV和米-8MTV-2運輸直升更適合此類危險任務,米-24武裝直升機裝甲防護不錯,座艙外面都是螺絲擰上去的外掛式裝甲,座位上還有裝甲靠背和裝甲頭枕,前風檔玻璃可擋住12.7公釐高射機槍,不過米-24本來就比米-8重了1.5噸,塞進四名空降兵後又重了半噸,就變得笨手笨腳,因此要拆掉座椅和一些裝甲鋼板,油量和武器載荷也要減少一部份而且貨艙僅有1.2公尺高,呆在艙內的士兵也非常難受。

米-24武裝直升機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護航己方補給車隊,蘇軍每天需要幾百噸給養,但運送給養的車隊是遊擊隊的主要襲擊目標,遊擊隊往往隱蔽在高處向蘇軍猛烈開火,護衛的坦克對此無可奈何,蘇軍每年都損失了數千輛軍車,米-24武裝直升機就將戰鬥出動次數的15-17%用於補給車隊護航,通常米-24武裝直升機以150-170公裏的時速蛇形飛行在車隊上空巡邏,主要公路兩側2-3公裏處的地方,一旦發覺遊擊隊設伏就迂回到側翼發起進攻,但直升機每小時耗油率725千克,只能飛2個小時,不可能提供不間歇的護航,為了補充燃料和更換飛行員,蘇軍還每隔一段距離建一個停機坪。

二:

米-24武裝直升機主要使用的武器是12.7公釐4管機槍和火箭發射巢,機槍彈藥基數為1470發,每秒鐘可射出3.6千克重的子彈,子彈射出後可形成的一條火線,可以將汽車撕成兩半,一次齊射地面就血肉橫飛,不過由於結構太復雜,連射400發槍管就會過熱,膛內積存大量火藥殘渣導致炸膛,因此連射400發後要冷卻15-20分鐘,後來又改裝了CSh-2-30K型航炮,該炮精準度也不錯,幾百米內只需一兩發炮彈即可削斷碗口粗的樹木,穿甲爆破彈經常會穿透目標後爆炸,但發射時會產生劇烈的後坐力,令直升機機尾擡起來,為避免造成影響,一般低速射擊。

短翼有6個掛點,通常掛四個UB-32A型57公釐或B-8V20型80公釐火箭發射巢,可裝128枚S-5型57公釐無控火箭彈或S-8型80枚80公釐無控火箭彈,內側掛架還可掛載4枚250公斤的FAB-250或者兩枚500公斤的FAB-500炸彈,也可以用MBD2-67u多功能掛架攜帶10枚100公斤的炸彈,最常用的武器是S-5型57公釐無控火箭,但這種火箭彈自重偏輕,射出後容易受到風偏影響,加上威力很小,發射時需要盡量控制距離,勝在有庫存優勢,戰鬥激烈時一日出動5到6次,庫存優勢就顯示出來,只是使用前還需要軍械師用專門的鑰匙安裝引信。

S-8型80公釐無控火箭彈3.6公斤重的彈頭可產生大量破片,殺傷半徑達到10到12公尺,在開闊空地殺傷力較強,裝卸彈非常簡單快捷,受到了廣泛的贊揚。部份米-24還裝備S--24、S-25、S13大口徑火箭彈。毀傷面積非常大。尤其是彈頭重達123公斤的S-24大型無控火箭彈安裝無線電近炸引信後,可在目標上空產生的數千枚碎片,大型無控火箭彈打擊距離非常遠,能在遊擊隊防空火力外實施打擊,但這種大型無控火箭彈發射時會有很大的濃煙,可能導致發動機熄火,因此只能由技術嫻熟的飛行員使用。

反坦克飛彈比大型無控火箭彈更有效,早期使用的9M17M反坦克飛彈以半自動無線電指令制導,該飛彈體形巨大,平時裝在一個60千克的箱子裏,掛到直升機上先固定好翼展近一米的彈翼,檢查裝藥、曳光劑、導管、代號和制導系統程式碼,安裝制導元件,連線分合面,固定飛彈,整個過程要12~15分鐘,發射後直升機還要停留很久制導,後期使用的9M114反坦克飛彈只要裝入發射管然後套在武器掛架上,扳一下手柄即可釘選,而且只有幾秒鐘制導,在1.5-2公裏的距離上可以飛進洞穴口或者視窗,對付車輛時命中率達75-80%。

通常米-24武裝直升機會在距離目標1200-1500公尺時先齊射火箭,然後用機槍猛掃,最後再高速低空飛過投擲重磅炸彈,炸彈在投下後延遲32秒爆炸,以防直升機被爆炸的碎片擊中,炸彈可有效毀壞有厚厚墻壁的阿富汗房屋,遊擊隊的堡壘通常有巨石或者厚達3公尺的土墻,80公釐火箭彈或機炮炮彈根本沒辦法,米-24武裝直升機就攜帶重磅炸彈一輪接一輪轟擊,基本不要瞄準,全靠經驗和運氣,有時也使用威力巨大燃料空氣炸彈,巨大沖擊力導致目標死狀駭人、被燒焦了,眼睛迸出,沒死的也會失明失聰,肺部撕裂,不過受到投放速度、高度和高原高溫環境影響,可靠性只有15-20%,只能偶爾使用,使用時通常還要發射火箭引爆油氣雲。

米-24武裝直升機缺少尾部武器,遊擊隊經常追著撤離的米-24武裝直升機掃射時,為了防護來自後方的襲擊,米裏設計局在後方安裝了一個NSVT型12.7公釐機槍塔,該槍固定在機尾橫梁下,槍口朝外,兩側寬敞的玻璃窗,並在載員艙裏增加一個機槍手,但實戰相當讓人失望,占用空間過大,射手只有一條狹窄的通道進入位置,後來換成一挺7.62公釐PK通用機槍,有時候兩邊各裝一挺,PK通用機槍的射程和精度都不錯,也有使用輕型的步兵型RPK機槍,機槍手要時刻警惕著後方,一旦發現危險目標開火壓制,為了提前火力磁區,還把座艙門修改成上面的可以單獨開啟。

三:

最大的敵人是12.7公釐機槍和小型高炮,戰爭中分別擊落了42%和25%的米-24武裝直升機,不過米-24武裝直升機很多系統都有備份和冗余度設計,液壓系統和主旋翼葉片被擊傷也問題不大,發動機的自動功率調節系統在一個發動機被擊中時,會自動讓另一台進入滿負荷運轉,即使主變速箱油壓降至零也能繼續飛行15到20分鐘,大多數受傷的米-24武裝直升機可以帶傷飛回基地,90%的戰損直升機都能可以修補重返戰場,輕微損傷飛行員自己都能修理,如果直升機受到嚴重損壞迫降,一支修理小組也能前往簡單處理後就能飛回基地。

但還是有不少米-24武裝直升機被擊落,被擊落後30%的飛行員傷亡是頭部和脊柱受傷,9%是內傷,55%是燒傷,飛行員的藍色飛行服是化學纖維做的,遇火很容易燃燒,熔化後牢牢地粘在皮膚上,讓飛行員的死得慘不忍睹。毒刺人員攜行式防空飛彈進入阿富汗戰場後,幾乎每天都擊落蘇軍飛機,蘇軍為米-24武裝直升機的發動機排氣口安裝了大型的廢氣/冷空氣混合器,可以降低至350-400攝氏度,但這東西太重,還損失了5-6%動力,於是又裝上一種水/甲醇噴射系統用來補償動力,但這東西常常會造成動力陡增非常難以控制,後來又換上能多提供15-20%動力的TV3-117V發動機,不過阿富汗的風沙讓發動機壽命很短,特別是渦輪葉片大量損壞。

最初的米-24武裝直升機沒有考慮對抗紅外飛彈的問題,遇到毒刺飛彈的致命威脅後,工程師在尾梁上安裝了兩對ASO-2V曳光彈發射器(每個裝32枚曳光彈),後來又移到機身短翼後面,每側三個,向前成一定角度安裝,又裝上L-166V-1E(SOEP-V1A)主動紅外幹擾機和L-006雷達告警器,這種雷達告警器並不適合直升機,對紅外制導的飛彈幾乎不起作用,曳光幹擾彈直徑也太小,燃燒時間和產生的熱量都有限,很難引誘紅外制導飛彈,主動紅外對抗機看起來就像警燈,作用機理是發出不穩定的脈沖紅外雜波幹擾紅外導引頭,對付諸如SA-7防空飛彈非常有效,但對於幹擾毒刺防空飛彈效果不大。

四:

在戰爭中後期,一些阿富汗政府軍士兵駕駛米-24武裝直升機叛逃到巴基史坦,巴基史坦將其中一架米-24武裝直升機拆散運到了中國研究,第一次看到米-24武裝直升機實物的中國科研人員發現米-24武裝直升機布局和多數直升機相同,具有傳統主旋翼和反扭矩尾槳,兩名乘員的座艙前後分開,飛行員座艙比武器操縱官座艙高出一截,防彈座艙蓋成氣泡形,座艙距離地面較高,需要用梯子爬進去,飛行員座艙在後方,艙門是向後開啟的,要從右側進入,武器操縱官座艙在前方,要從向右開啟的座艙蓋左側進入,座艙周圍被可以抵擋12.7公釐的高射機槍穿甲彈射擊的裝甲保護著,一個長桿形的空速管由機首右側伸出,敵我辨識天線安裝在武器操縱官座艙的框架上。

飛行員座艙包含周期變距桿、總距桿和踏板,以及發射非制導火箭的PKV和S-17武器瞄準具,武器操縱官座艙周期變距桿收在前方右側,踏板隱藏在側面,只用於緊急情況下駕駛直升機,KPS-53AV機炮/轟炸瞄準器和飛彈瞄準具占據了大量空間,當扣動總距桿上的一個扳機後,液壓系統才會把周期變距桿和踏板移動到操縱位置,武器操縱官座艙水平視野為270度,前下方視野為45度,在戰鬥中必須依靠飛行員來提醒威脅,而飛行員水平視野為20度,前下方視野為15度,但座艙的右開式座艙蓋也阻擋了部份視野,加上主旋翼是順時針旋轉,所以飛行員喜歡向左轉彎。

米-24武裝直升機可以垂直起飛,但不是很舒服,所以飛行員盡可能讓尾部先上翹10-12度,將前輪著地滑行,這樣可以很快加速,只需50到70公尺即可以脫離地面起飛前要扳動一系列座艙開關,啟動APU產生壓縮空氣,在主發動機啟動程式中選擇左或右發動機,按下面板上的「啟動"按鈕啟動主發動機,當轉速達到60%到65%時空氣啟動器會自動關閉,隨後炮手啟用炮手座艙內的踏板和周期變距桿移動,飛行員就可以操縱直升機滑行到跑道起飛了。

米-24武裝直升機巡航速度和沖刺速度都很快,機身兩側的短翼,在前飛時能提供大約25%升力,能達到335公裏/小時的沖刺速度,高速下轉彎效能和爬升效能也很出色,但短翼容易失速,當滾轉進入轉彎時短翼會使機身繼續壓坡度,必須橫向打周期變距桿來抵消。但當坡度超過一定角度,周期變距桿也抵消不了,高速度也讓旋翼載荷要比米-8大50%,急劇拐彎或者「剎車」機身就會不急劇的墜落,或因動力不足失速而不受控的向上傾斜,需要飛行員極力拉桿保持姿態。

但在高溫、高原下發動機功率不足使直升機保持姿態,當米-24以250公裏/小時的速度飛行時,如果拉坡度超過20度就會損失200公尺的高度,所以在低空飛行時飛行員根本沒有犯錯誤的機會,其結果就是可能墜地,要想避免這種後果就必須輕柔地駕機低速飛行,但是這在戰鬥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飛行員不得不拉桿從高速俯沖中恢復,旋翼就有可能打到尾梁,此時控制速度和兩名機組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試飛後飛行員說:駕駛米-24武裝直升機就像在鋼絲上行走那樣不容易,墜落事故中有52.5%是嚴重事故,其中機組犧牲的事故又占了60.4%。

五:結語

總的來說,米-24武裝直升機裝甲很重,堅固耐用,結構簡單,具有高戰備率和多用途能力,但操作復雜,耗油量大,並不適合中國軍隊的需要,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向中國推銷米-24武裝直升機,但被中國拒絕了,如果不是提前測試了,說不定中國現在的主力武裝直升機就是米-24武裝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