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芬蘭沒打敗仗,為何也要割讓十分之一領土給蘇聯?蘇聯:我要面子

2024-09-12軍事

芬蘭原本是瑞典王國的一部份,瑞典王國也曾經輝煌一時,被稱為北歐霸主。不過將這個霸主拉下神壇的,便是隔壁的新鄰居沙俄。

沙俄原本是莫斯科公國,和瑞典王國並不接壤。但是伴隨著歷代莫斯科大公以及沙皇的努力,沙俄不斷向西擴張,在16世紀後期,終於把地盤擴張到了波羅的海附近。

當時波羅的海東岸還是瑞典王國的領土,沙皇伊凡四世為了爭奪這片地區,和波蘭、立陶宛、瑞典王國等國大打出手,最終敗下陣來,沒能得到波羅的海沿岸。但這一戰也讓沙俄和瑞典王國真正得以成為鄰居。

到了18世紀初,彼得一世一邊改革,一邊繼續挑戰瑞典王國這個北歐霸主的地位。終於在花了21年的時間後,徹底擊敗瑞典王國,拿下了波羅的海東岸大片領土。

此後的瑞典王國便一蹶不振,在沙俄面前毫無優勢可言。為此,他們采取了戰略收縮的措施,以免進一步被沙俄蠶食。

芬蘭曾被沙俄統治108年

拿破侖戰爭開始以後,沙俄和瑞典王國最初是同一個陣營的,畢竟法國當時的戰鬥力太強,大有統一歐洲的趨勢。

歐洲怎麽能統一呢?所以不管誰想要統一歐洲,都會成為眾矢之的。拿破侖時期的法國如此,二戰時期的德國亦如此。

為了對付拿破侖,瑞典王國甚至放下身段,開始和宿敵沙俄合作,他們都是反法同盟中的一員。

但是到了1807年第四次反法同盟戰敗以後,沙俄不得不與法國簽訂【提爾西特和約】,放棄了繼續對付法國。

不過瑞典王國依舊是反法同盟中的一員,沙俄從中看到了機會。他們利用自己和法國結盟的機會,開始威脅瑞典王國的安全。

1808年,沙俄以瑞典王國不肯結束反法同盟為由,對瑞典發起了進攻。到了1809年,抵擋不住俄軍的進攻後,瑞典不得不放棄了芬蘭。

與此同時,俄軍開始兵分三路進軍瑞典王國的首都斯德哥爾摩,在這種情況下,瑞典王國不得不與沙俄簽訂城下之盟【腓特烈港和約】,將芬蘭和奧蘭群島割給了沙俄。

從1809年開始,芬蘭就跟著沙俄混了。準確來說,芬蘭是沙皇的自留地,沙皇本人兼任芬蘭大公。

雖說芬蘭歸沙俄統治了,但芬蘭本身還是相對獨立的。他們的稅收不用交到沙俄國庫,絕大多數留給自己用,一小部份交給沙皇。尤其是1860年以後,他們的稅收基本處於獨立狀態,甚至連貨幣體系也和沙俄完全不同。

更關鍵的是,沙俄並沒有強迫芬蘭人學習俄文化,也就是說,沙俄沒能同化芬蘭。可以說,沙俄對芬蘭的統治,是給予了充足的自由空間的。

所以,即便沙俄統治了芬蘭108年之久,但沙俄崩盤以後,芬蘭依舊毅然決然地選擇脫離俄國的體系,自己獨立建國。

蘇芬戰爭

1917年,伴隨著沙俄的崩盤,芬蘭自然選擇了獨立。當時蘇俄才剛剛有點起色,不願與芬蘭爆發矛盾,因此也是認可芬蘭獨立的。

獨立出來以後的芬蘭,實際上依舊比較迷茫。一邊是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一邊則剛成立的蘇俄的制度,究竟該怎麽選?打一架才知道,因此1918年芬蘭陷入了內戰。

那時候蘇俄自身難保,陷入了被協約國群毆的狀態,自然沒工夫支持芬蘭內部的同誌。所以芬蘭的資本主義力量占據上風,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1918年5月,內戰結束以後,芬蘭原本打算成立一個王國的,甚至已經將德國的一個公爵選定為國王了,但是伴隨著德國戰敗,這一計劃也就擱淺了。1919年芬蘭正式建立了共和國。

此後的20年時間裏,雖然蘇聯和芬蘭的關系不是很好,但也沒有因為領土問題大打出手過,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克制的。

盡管在史達林看來,芬蘭作為昔日沙俄的地盤,是一定要收入蘇聯麾下的。但如果沒有合適的機會,他們也不會輕易對芬蘭下手。

伴隨著德國逐漸變得瘋狂,史達林敏銳地意識到,蘇聯開疆拓土、恢復沙俄祖業的好日子,即將到來。1939年8月,蘇德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合夥將歐洲大陸給瓜分了,其中東歐分給了蘇聯,剩下的分給了德國。

緊接著,德國和蘇聯在1939年9月,先後對波蘭發起進攻,合夥瓜分了波蘭。波蘭的問題解決後,蘇聯立刻開始找上了芬蘭。史達林的意思是:這地方我要了,你們識相點。

芬蘭人有點莫名其妙了:你們是不是假伏特加喝多了?

其實芬蘭不知道,德國已經和蘇聯在暗中達成了協定,芬蘭是劃入蘇聯勢力範圍的,等於是被德國給賣了。那麽芬蘭想要擺脫蘇聯的束縛,恐怕只能自救了。

1939年11月,得知芬蘭如此不識相,蘇聯果斷對其發起了進攻。蘇聯無論是兵力還是機械化部隊,對芬蘭來說都是處於絕對優勢的。因此蘇聯當局原本計劃,在幾周之內就結束戰鬥,占領整個芬蘭。

結果,史達林懵了。雙方打了3個多月,蘇聯不僅沒有把芬蘭給打下來,自身的戰損,居然是芬蘭的4倍以上。

這日子沒法過了啊,看樣子不打下芬蘭,蘇聯的老臉真的沒地方擱了。看看德國,風卷殘雲地吞噬著歐洲大陸,可蘇聯卻連芬蘭都啃不下來,史達林內心五味雜陳。

芬蘭沒輸為什麽要割地

蘇芬戰爭維持了105天左右,芬蘭直到最後一刻,其實都沒有戰敗。但是如果戰爭繼續這麽打下去,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實際上芬蘭不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因為芬蘭的體量,和蘇聯完全沒法比。雙方即便打成了1比4的狀態,芬蘭依舊沒那麽多人可以夠蘇聯消耗的。

那時候蘇聯有1.7億人,而芬蘭只有400萬人。蘇聯光軍隊就有超過300萬人,約等於整個芬蘭的人口了,這仗怎麽打?完全沒法打。

所以即便芬蘭在戰場上,暫時取得了一定的優勢,讓蘇聯吃了大虧。但從長久來看,為了芬蘭這個國家能夠繼續存在下去,認輸恐怕是唯一的出路。

成年人不應該隨便置氣,芬蘭基本沒有任何外援,純粹靠自己那點人口和武器,與強大的蘇聯鏖戰,孰勝孰負一目了然。

提到外援的事情,當時英法等同盟國的確有援助芬蘭的打算,但需要從瑞典走。而德國直接對瑞典下達通牒,只要同盟國從你們那兒走,那德國會立刻對瑞典發起進攻。

而英法等國也不是真的為了援助芬蘭,就考慮和蘇聯正面交鋒,他們只是想借此機會,控制挪威北部的鐵礦,以免德國拿到這裏的資源。

瑞典本身派遣了8000多誌願軍參戰,但是在得到德國的通牒後,也就沒有繼續派遣更多人馬援助芬蘭了。所以芬蘭相當於孤立無援。

在這種情況下,芬蘭只好選擇主動與蘇聯進行談判。談判結果是,芬蘭需要割讓4萬多平方公裏,相當於芬蘭當時十分之一的領土給蘇聯,而且多數都是戰略要地。

蘇聯:我們大國都是需要台階下的

蘇聯當時也是騎虎難下,打下去吧,蘇聯不知道還要搭進去多少軍隊,當時蘇聯已經死傷了接近40萬大軍。不大下去吧,蘇聯這個大國的老臉沒地方擱。

其實史達林要的就是一個台階,這不,芬蘭準確把握住了這一點,主動遞上了台階,史達林這才勉強接受。

只不過,芬蘭的代價太大,除了喪失十分之一的領土之外,很多戰略要地都被蘇聯把持著。比如說卡累利阿、維堡、芬蘭灣裏的4個島、雷巴奇半島等。甚至連漢科半島都租給了蘇聯當海軍基地了。這地方猶如一把利刃,隨時會插入芬蘭的心臟。

等於說,蘇聯掌握了隨時可以處置芬蘭的戰略要地,是否真的要滅掉芬蘭,也就不太重要了。所以說芬蘭和蘇聯之間的矛盾可大了,等到蘇德戰爭的時候,芬蘭自然是加入德軍這一方,與蘇聯交戰的。

哪怕到了現代,芬蘭雖然此前一直秉持中立國的態度,但發現俄烏戰爭爆發後,俄國極有可能染指芬蘭,以防芬蘭加入北約,索性他們也就提前放棄了中立國的身份,加入了北約。沒辦法,被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