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國陸軍的「堤豐」飛彈發射系統,許多人應該都不陌生。前不久美軍在與菲律賓的聯合軍演中,向菲本土運去了一套「堤豐」,以檢驗該系統的海外部署能力。不僅如此,有訊息稱美國和日本也在就於日本境內部署「堤豐」一事展開研究。將這種可發射「戰斧」遠端巡航飛彈的裝備擺到中國家門口,美國的用意無疑極其險惡。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堤豐」卻先「收獲」了來自基層部隊的抱怨,看來其也並非那麽好用……
美媒的相關報道
據美國防務媒體「戰區」報道稱,美國陸軍從「堤豐」系統的首次海外部署行動中吸取到了部份經驗教訓,計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縮小該系統的整體尺寸。目前看來,以「船炮上車」的形式將MK-41艦用垂直發射單元整合到陸基發射車上的「堤豐」系統,走的仍是美軍飛彈類武器發射車的老路,即「牽引車+掛車」的組合。但美國陸軍在實際運用「堤豐」的過程中發現,這種底盤形式並不很好用,問題恐出在這種底盤組合對道路等級要求較高、缺乏越野能力,進而限制了發射車的轉移能力和可活動範圍。於是可能有人就要問了,美國好歹也是個汽車工業實力位居全球一流的國家,為何不學中國搞一體式發射車,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死抱著掛車不撒手呢?
采用TEL一體式發射車的中國「東風-31AG」
我們知道,與「牽引車+掛車」這一形式不同,中國和俄羅斯等國更青睞於TEL一體式發射車,即把「運輸、起豎、發射」這3項能力整合到一起,且采用單一車輛底盤的飛彈發射車。相比起「牽引車+掛車」,TEL一體式發射車的結構尺寸更加緊湊、越野行駛能力較強、飛彈發射前的準備工作耗時更短、反應和發射效率更高、對保障類人員的數量需求較低,且還能減少轉運過程中可能對飛彈造成的損傷,這些都是TEL一體式發射車無比「誘人」的效能優勢。當然,這種高效能是建立在車輛底盤復雜程度和裝備價格也很高的基礎之上的,即唯有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技術實力和「鈔能力」都足夠強的國家,才能「玩」到TEL一體式發射車。
「堤豐」采用了牽引車+掛車的形式
放到美國這裏來看,其明明有著不俗的汽車工業技術水平,更有著從被戲稱為「核子動力印鈔機」中印出來的「源源不絕的美元」。在既不缺技術、更不缺錢的情況下,美軍卻偏偏看不上TEL一體式發射車,而是固執地使用裝備整體尺寸大、越野機動效能差、發射準備工作時間長且占用更多保障人員編制的「牽引車+掛車」底盤,自然就是「美利堅自有國情在此」在作怪了,即美軍長期堅持的「便於空運部署」的能力。
「堤豐」開出C-17運輸機貨艙
受極度重視空運部署能力的影響,大到「堤豐」這樣的遠端巡航飛彈發射車,小到「霍克」防空飛彈發射車或「駱駝」運水車,美軍都將它們的底盤「拆」成了牽引車和掛車兩部份。對於尺寸和重量較小的車輛,它們要滿足可裝入C-130戰術運輸機的機艙。對於大型車輛,則要滿足可裝入C-17戰略運輸機的機艙。於是問題就來了,運輸機的機艙有著明確的尺寸和容積限制。在這方面,「牽引車+掛車」形式的發射車可更好地降低整體高度。
采用牽引車+掛車形式的「愛國者」防空系統
由於被牽引的掛車無需設定傳動軸、發動機、油箱,且懸掛系統作用行程的效能要求也可能比有動力的牽引車低一些,故即便是在搭載飛彈後,掛車部份也不會很高,等於降低了「牽引車+掛車」這一組合的整體高度,這是「高大威猛」的TEL一體式發射車難以實作的效果。順帶一提,對於「霍克」防空飛彈之類的小型飛彈系統也用掛車底盤一事,是因美軍既註重將其「塞」入尺寸有限的C-130戰術運輸機的機艙中,也追求直升機吊運能力,即在把裝備「拆」成發射車和掛車後,可由直升機對這兩部份分別進行吊運,降低了對直升機吊運能力的要求。
掛車發射車上的「霍克」防空飛彈
只不過呢,世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公平的,「牽引車+掛車」形式在降低車輛高度並可由運輸機空運部署的同時,自然要在其他方面付出些代價,如剛才提到的越野激動能力差、機動範圍有限、快速反應能力差和發射與保障作業對人員的數量要求更多等,這些都是美軍基層部隊在實際運用裝備時會吃到的苦頭和繞不開的麻煩……算了,就讓美國人自己撓頭去吧,誰叫其非要追其「全球部署」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