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希望各位觀眾老爺可以多多理解, 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以免費閱讀全文啦 ,感謝各位觀眾老爺的理解與支持哦~~~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提起美國的軍費,那可是全球第一,遙遙領先得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2024年的預算高達8860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的話那數位就更加觸目驚心。這可差不多是全球第二名——中國軍費的三四倍。
可是有意思的是,美國的這些錢沒有用來大批次造新飛機和新軍艦,反而在不斷淘汰舊裝備。這些錢到底花到了哪裏?有人說,美國是在下棋,棋局中有太多看不透的策略。今天咱們就來把這棋盤上的棋子一個個擺開,看看這些錢都去了哪裏。
巨額軍費的流向
首先來聊聊這些「天價」軍費的流向。美國的國防預算裏有一大塊直接流向了五角大廈,但如果你以為這錢都是拿來造新飛機、新航母,那你可真是太天真了。
根據美國的國防預算數據,在這8860億美元中,有3150億美元進了五大軍火承包商的口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通用動力和諾斯羅普·格魯曼。這幾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它們幾乎是每一場美國軍事行動背後的大贏家。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不僅負責生產F-35,還收購了生產總統直升機的西科斯基公司。為了搞定這筆生意,他們直接承諾把生產線搬到當地議員的選區,以此換取支持。
這樣一來,預算裏的大部份錢就變成了「政治投資」——軍火巨頭為了獲得更多議員的支持,把業務分布在盡可能多的州,控制了數百萬的就業崗位。這也是為什麽,每當有軍費增加的風聲,股票上漲最快的往往是這些軍火企業。
這些軍火商和政府之間的關系有時候就像是「左手和右手」,你出錢,我幫你搞定選票,你透過預算,我來制造武器。
五角大廈的預算中超過一半的錢流進這些企業手裏,它們拿著這些錢並不是直接去造更多的飛機和軍艦,而是去搞各種研發,或者為了保持有利競爭繼續改進現有裝備,甚至有時候就是為了「秀肌肉」用。
舊裝備的淘汰與限制
再來看這些預算中相當有趣的一部份——美國的「自廢武功」。我們聽到最多的新聞不是美國買了多少架新飛機,而是退休了多少架舊飛機。
在2024年的預算中,美國空軍計劃退休310架飛機,其中包括42架A-10攻擊機和57架F-15C/D戰鬥機,還有多艘退休的軍艦。這些飛機和軍艦在很多國家看來仍然是非常先進的裝備,但在美國看來,這些舊裝備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戰爭的需求。
這背後其實反映了美國的一種軍事理念,那就是「戰略調整」。在冷戰期間,美國的軍事戰略主要是面對蘇聯這樣的對手,因此大量建造了功能多樣的大型武器平台。
然而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在新技術上的進展,美國意識到這些「冷戰遺產」已經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優勢。面對新興的威脅,美國更看重的是機動性和技術優勢,而不是單純的數量優勢。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寧願大手筆地淘汰這些舊裝備,把錢投向更加現代化的新技術研發。
但是,不要以為這些舊裝備就真的被閑置了。一些淘汰的裝備,比如F-15和A-10,實際上是被轉移到盟友手中,成為一種外交上的籌碼。
美國透過提供這些裝備,鞏固了與盟友的關系,繼續維持著其全球軍事力量的存在。可以說,這些淘汰的裝備本質上還是在為美國服務,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
既然軍艦和飛機沒有大批次增加,那麽美國到底把錢花在了什麽地方呢?答案是:尖端技術的研發。這些年來,美國在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和空間技術等領域的投入非常之大。
根據資料,2024財年的國防預算中,有1450億美元用於AI、網路和關鍵技術的開發,比去年增加了10%。美國正試圖透過尖端技術的領先,拉開與其他國家的軍事差距。
例如,美國在開發無人機和空戰AI系統方面投入了巨額資金。今年2月,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研發的搭載AI技術的F-16改裝戰鬥機成功完成了17小時的飛行和戰鬥演習,這標誌著全球首架依靠AI駕駛的戰術飛機誕生。
這一切表明,美國在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戰爭的形態將發生變化,人工智慧和無人系統將成為主導力量。
同樣,美國也在網路戰方面下足了功夫。現代戰爭已經不僅僅是靠坦克和飛機了,網路攻擊成為了新的前線。
而且隨著國家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美國更加意識到資訊控制的重要性。因此,他們把一大部份預算投入到了網路防禦和攻擊能力的建設中,希望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軍費分配的內外因素
美國軍費的使用不僅僅是為了軍事目的,背後還有非常復雜的政治和經濟因素。美國的軍費預算要透過國會,而國會的議員們又與軍火商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比如現任國防部長奧斯丁,在成為防長之前,曾擔任雷神公司等多家軍工企業的董事會成員。而另一位前國防部長馬蒂斯,也曾是通用動力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從政府官員到軍火企業,再從軍火企業回到政府——這種旋轉門式的關系,使得美國的軍費預算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利益集團的影響。
不僅如此,軍費的使用還與地緣政治密切相關。美國一直認為,中國是其最具挑戰性的戰略對手。因此,在國防預算中,太空、網路、人工智慧等被認為是應對中國威脅的重要領域。
而這種「威脅論」的渲染,也使得美國內部很難形成削減軍費的共識。對美國的政治精英們來說,不斷增加軍費是保持有利競爭的必要手段。而在這樣的邏輯下,軍費預算年年增加,成為一種慣性。
美國在不斷增加軍費的同時,也在進行戰略上的調整。美國的目標並不是要在數量上超過所有國家,而是要在品質和技術上保持領先。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他們寧願淘汰大量舊裝備,而不是簡單地增加數量。五角大廈計劃透過淘汰老舊的裝備,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新型武器系統的研發和建設中去,以此保持在全球範圍內的軍事優勢。
但是,這樣的戰略也面臨著不少挑戰。首先,內部的政治鬥爭使得預算的使用效率受到影響。軍火商、政府官員、國會議員之間復雜的利益關系,往往使得軍費被用在了不那麽急需的地方。
其次,面對中國和俄羅斯的競爭,美國在尖端技術領域的投入能否真正轉化為戰場上的優勢,還有待檢驗。現代戰爭的形態正在變化,美國必須找到一種新的方式來應對這些變化,而這需要的不僅僅是高額的軍費,還需要正確的戰略選擇。
結語
美國軍費是中國的三四倍,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會簡單地透過造更多的飛機和軍艦來保持優勢。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用尖端技術和未來的戰爭形態來決定軍事競爭的勝負。
這樣的選擇是否明智,還有待時間的驗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的軍費不僅僅是在打造武器,而是在為一場看不見硝煙、涉及到技術、政治、經濟等多個層面的戰爭做準備。在未來的軍事賽局中,誰能走得更遠,將取決於誰能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
參考資料:
史上最高軍費預算,超大規模「自廢武功」,美國要幹嘛? 澎湃新聞 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