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釋出訊息稱,他們即將與美國空軍就B-21轟炸機的生產問題展開新一輪的審查談判。諾格公司聲稱,這場談判將決定B-21轟炸機的最終訂單數量。
而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來自中國的因素,很可能就是促成這場談判的理由之一。
【美國空軍的B-21戰略轟炸機】
因為美國空軍雖然在B-21首飛後就表態稱會采購至少100架該型轟炸機,加強對戰略對手,也就是中國的威懾力。但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艾爾文上將卻又在國會聽證會上直言,空軍不一定會買100架B-21。
因為在艾爾文將軍看來,100架B-21的目標需要等到2030年代甚至更遠的時間點上才能夠完成。而這段時間足以發生一系列技術進步,抵消掉B-21的效能優勢。
說白了,艾爾文將軍就是在擔心中國的技術發展超出美軍的預料。
畢竟解放軍已經用過去10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發展潛力已經達到放眼世界都無出其右的水平。五角大廈也承認這一事實,認為中國會在未來十幾年裏趕超美國的軍隊高層更是不在少數。
【美媒報道諾格公司與美國空軍展開審查談判】
在這種情況下,壓箱底的B-21轟炸機完全有可能還在量產階段,就被解放軍準備的殺招給「降維打擊」了。因此艾爾文這批人就認為,美國空軍的轟炸機換代計劃應該與時俱進,而不是現在就確定未來十幾年的路線。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艾爾文將軍的想法,以美國空軍部長法蘭克·肯德爾為首的一派人則支持增購B-21。諾格公司與美國空軍的談判,完全可以說是美國空軍自己內部對B-21看法矛盾的產物。
至於這些人支持增購B-21的原因?軍工復合體搞「豬肉桶政治」的因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美國空軍現在推進的幾個重要計畫,即B-52J轟炸機現代化升級、第六代戰鬥機NAGD以及LGM-35A 哨兵洲際彈道飛彈,均出現了嚴重的超支、延期等問題。
【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艾爾文】
尤其是B-52J,美國空軍原本希望該計劃能夠讓空軍在B-21轟炸機成規模服役前,維持美國的空基戰略核威懾能力。但最新訊息顯示,B-52J轟炸機至少要等到2033年才能投入使用,而2033年甚至就是美國空軍原本計劃的B-21成規模服役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10年的美國空軍空基核威懾能力雖然還沒到「紙老虎」的地步,但用一句「外強中幹」來形容也毫不過分。而為了縮短這一戰略空窗期,避免被中國抓到空檔利用。增購B-21,提高諾格的年產量,也就成為一個頗為合理的選擇。
畢竟中國的空中戰略核力量雖然起步慢,但發展速度卻出乎外界意料。美國國防情報局在報告中直言,搭載了空射彈道飛彈的轟-6N可以承擔戰略核威懾任務。
同時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新一代遠端轟炸機,也給大洋對岸的美國同行帶來了不小壓力。艾爾文將軍擔憂「未來」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肯德爾擔憂「現在」同樣也有他的理由。
【轟-6攜帶空射彈道飛彈想象圖】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空軍會在B-21的產量問題上陷入糾結,說到底是他們摸不準解放軍的實力發展趨勢,同時自己手上的資源又不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來自中國的挑戰。
這是美國在冷戰時期與蘇聯爭霸時都沒有面臨過的困境,當年如日中天的美國完全可以多管齊下,在各個領域圍堵蘇聯。而冷戰的美國能夠做到這一點,靠的就是自己世界第一大的工業體系和與之相配的強大綜合國力。
可今天的美國呢?誠然,如果將視角只聚焦在美西方國家的話,經歷了冷戰結束後30年去工業化的美國,依舊是西方世界的領頭大哥、第一大工業國。但這終歸只是矮子裏拔大個,對比擁有全產業鏈、工業體系規模斷層領先所有國家的中國,中美兩國在戰爭潛力上的差距已經是肉眼可見了。
【解放軍的殲-20戰鬥機機群】
更不用說除了工業實力外,中國的技術發展速度也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2022年,中國申請的技術專利多達420萬,位居全球第一,而第二的美國則只有330萬。
雖然這並不能完全指代中美之間的技術差距,且在部份領域中,美國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但這冰山一角的數據仍然顯示出,中國作為美國眼中最大的戰略對手,已經在多個領域取得了令美國如芒在背的發展成績。B-21只是美國擔憂的一個具象化體現,而類似的情況也不只存在於美國空軍身上。
這時我們再回過頭看諾格與美國空軍的談判,會發現美國空軍其實沒得選。選增購B-21吧,說得像開完會後諾格就能憑空變出產能滿足需求一樣。不選呢?沒有人能保證未來的美軍能夠在中國研發出新技術後,針對性的發展新戰略轟炸機。
美國空軍真正應該做的,實際上是同時押註兩邊,雙管齊下同步發力。只是放眼今天的世界,能做到這一點的並不是美國,而是中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