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關註」,指引我的創作之路;您的留言,勝過世間萬語千言。本號致力於分享和交流國內外時事熱點,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軍事因其獨特的魅力,一直吸引著無數愛好者討論和探究,而各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又是軍迷們尤為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平時討論各國的軍事實力,關註的多是中美俄英法德日印等軍事大國,而很少去註意那些軍力非常弱的國家。今天,本著好奇和探究的心態,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全球規模最小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分別屬於哪個國家,又分別「小」到什麽程度。
世界最小陸軍——梵蒂岡瑞士衛隊
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內,面積只有0.44平方公裏,跟天安門廣場差不多大;常住人口只有六百多人,大多是神職人員。作為義大利境內的國中之國,又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幾乎不用考慮國家安全問題,所以它也沒有正規的軍隊。但是這個小國還是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的,那就是 瑞士衛隊和憲兵,前者負責保衛教皇和所有屬於教廷的建築,姑且可以把它當作陸軍,後者則負責梵蒂岡的治安、交通管制等,相當於警察。
瑞士衛隊目前有110人,可以說是全世界規模最小的陸軍了 。很多網友可能會感到奇怪,梵蒂岡為什麽要請瑞士人來保衛自己的教皇呢?這裏面還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由於人口太少,歐洲好多小國都有僱用外籍軍團來保護自己的傳統,梵蒂岡就是其中之一。16世紀時,教皇為了保護自己和教廷的資產,組建了一支由瑞士人組成的衛隊。
1527年5月6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軍隊嘩變,攻入了羅馬城,教皇危在旦夕。此時教皇克雷孟七世身邊只有189名瑞士僱用兵,跟3萬多敵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但這些瑞士人忠心耿耿,臨危不懼,硬是殺出一條血路,最後僅剩42人生還,成功護送教皇從密道逃脫。
從那之後,教皇的保衛任務一直都由瑞士人負責,而5月6日也成了瑞士衛隊的重要紀念日。雖然瑞士在1874年就頒布法令禁止國民接受外國軍隊僱用,但允許國民以誌願者身份參加教皇衛隊,這是出於對教皇的擁戴而做出的特殊決定。
瑞士衛隊規模雖小,但參加條件卻比較嚴格。首先,必須得是瑞士男性公民,信奉天主教( 東正教徒和新教徒也不行) ,未婚,年齡在19歲到30歲之間;其次,身高在174厘米以上( 因為該衛隊同時兼具儀仗隊職能,所以對形象要求較高 );此外,至少要有高中畢業文憑。
它的最高軍銜是上校,只有衛隊最高指揮官才能獲得。由於是一支具有誌願者性質的部隊,所以隊員們的薪資也不高,每月只有1300歐元,食宿由教廷提供。盡管如此,還是有許多瑞士公民願意加入,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無上的光榮。
如果您去梵蒂岡旅遊,隨時都有可能在街上看見一些身著中世紀復古服飾、戴著頭盔、手持長劍的軍人,這就是瑞士衛隊。他們身上穿的這種看起來很奇怪的復古制服,每套的重量約為3.6 公斤,是1914年由當時的瑞士衛隊隊長朱爾斯.德蓬設計的,一直沿用至今。
隨著科技的發展,他們的頭盔也得到了升級,由笨重的鋼盔換成了更加輕便的塑膠頭盔。新式的塑膠頭盔由3D打印而成,可以防紫外線,還有隱藏的通風設計,戴起來更舒適。
由於平時基本沒有什麽軍事任務,所以瑞士衛隊的主要武器還是以 長劍、軍刀 等冷兵器為主,但也配備了 SIG220手槍、MP5衝鋒槍、SIG SG 550突擊步槍 等現代武器。他們平時也要接受現代軍事訓練,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執行一些正規軍隊所應該執行的軍事任務。
世界最小海軍——蒙古海軍
說到蒙古國海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德綱和於謙的那個相聲。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就是個段子而已,但實際上,蒙古國還真的有海軍。
上世紀30年代,蒙古得到蘇聯援助的一艘破舊的拖船,將其命名為「 蘇赫巴托爾號 」,用於在庫蘇古爾湖運輸石油。庫蘇古爾湖是蒙古最大的淡水湖,面積2620平方公裏,最深處超過262公尺,平均深度也有138公尺,十分適合大型船只航行。
蘇聯解體後,為了保護弓境,發展湖區旅遊業,蒙古停止在庫蘇古爾湖運石油。 到了1997年,由於政府財政困難,幹脆把海軍「外包」給了官兵們,但編制仍然保留,所以到目前為止,蒙古還是有海軍這個軍種的。
那麽蒙古海軍有幾艘軍艦、多少人員呢?說出來不怕嚇著各位—— 總共3艘船、7個人。 這三艘船裏面,「旗艦」當屬「蘇赫巴托爾號」拖船,當然,這已經不是30年代那艘了,只不過依然叫這個名而已。這艘「旗艦」也是三艘船裏面唯一能用的,另外兩艘運輸船都沒發動機,就是個擺設。
7個人裏面,一個是海軍上將,兩個是上尉,兩個是中尉,還有兩個是少尉 ,全員軍官,沒有士兵,這陣容夠豪華吧?
眾所周知,蒙古夾在中俄兩個大國之間,基本上是不會有什麽軍事威脅的,那麽它的海軍每天都幹些什麽呢?當然是和大家一樣,掙錢養家糊口啊,不然吃啥喝啥?自從政府禁止在庫蘇古爾湖運石油後,蒙古海軍就「華麗轉身」,幹起了運貨跑買賣的營生。他們會把蒙古的木材、羊毛、皮革等特產運到俄羅斯去賣,再弄些俄羅斯的生活用品回蒙古出售,堪稱「蒙古版倒爺」。
在運貨的同時,他們也會順便搭載一些遊客沿湖岸觀光,當然,是要收錢的。如果心情好,又剛好沒事幹,他們還會陪遊客喝酒、燒烤,甚至喝高了載歌載舞給遊客助興都是常有的事。自主經營,不用國家掏軍費,還能幫助國家拉動GDP,這麽好的海軍,全球獨一份。
現任「蘇赫巴托爾號」船長兼蒙古國「海軍司令」巴特巴彥上將曾經說過:「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真正的海洋,我想那將是溫暖而和平的,不像庫蘇古爾湖,這裏的湖水波濤洶湧且非常寒冷。」
都說「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可問題是蒙古周邊除了中國就是俄羅斯,巴特巴彥上將這個「夢想」,實作的難度不亞於在法國投降前占領巴黎啊……
世界最小空軍——科泰迪瓦空軍
科泰迪瓦位於非洲西部,面積約32萬方公裏,人口2700萬。看這個數據,好歹也是個中等體量的國家,可為何它的空軍這麽弱小呢?這還要從2004年它跟法國的一場沖突說起。
科泰迪瓦原先是法國的殖民地,雖然上世紀60年代獲得了獨立,但國內依然有法國的駐軍存在。2004年11月6日,正處於內戰之中的科泰迪瓦突然派出兩架蘇—25攻擊機空襲了駐紮在布羅博的法軍基地,造成9人死亡、23人受傷。
雖然科泰迪瓦政府隨後說是「誤炸」,但正在氣頭上的法國人哪能接受這樣的解釋?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當即下令反擊,結果法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把科國空軍兩架蘇25攻擊機、5架米—24武裝直升機和1架米—8運輸直升機全部摧毀,基本上把這個國家的空軍全殲了。雖然已經過了二十年,但經濟水平落後的科泰迪瓦一直沒能重新組建起像樣的空軍部隊。
目前科泰迪瓦空軍的主要裝備有1架C295運輸機、2架安26運輸機和1架米24武裝直升機,沒有固定翼戰鬥機,在全球所有擁有空軍的國家裏,可以說是最弱的了。
C295是由西班牙卡薩公司研制的一款中型渦槳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23.2噸,凈載重量9.7噸,在本世紀初開始投入使用,目前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外,印度、波蘭、阿聯等國也裝備有該機型。
安—26是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在上世紀60年代末研制的一款中型雙發渦槳運輸機,於1969年開始交付使用。該機最大起落重量24噸,最大載重量5.5噸,可搭載50名傘兵。1973年到1976年,中國先後從蘇聯引進了51架該型運輸機,並在此基礎上仿制出了運—7。
科泰迪瓦空軍裏唯一具有戰鬥力的就是僅存的一架米—24武裝直升機了。這款直升機是由蘇聯米裏直升機設計局研制的,1972年開始投產,是蘇聯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目前這款直升機仍有1000多架在俄羅斯服役,還廣泛出口到越南、古巴、伊拉克等開發中國家。
該機最大起飛重量約12噸,外部載荷2.4噸,短翼上和機身短板下有4-6個外掛架,可以掛載多型反坦克飛彈或空對空飛彈,還可攜帶多型火箭發射器,具有很強的戰鬥能力。
結語
無論是梵蒂岡的陸軍還是蒙古的海軍,或者是科泰迪瓦的空軍,其之所以如此弱小,背後都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梵蒂岡國小人少,又是一個「國中之國」,基本沒有生存壓力,只需保持象征性的軍事力量就足夠了;蒙古是個內陸國,天然不具備發展大規模海軍部隊的條件,所以它的海軍其實就是有名無實的點綴而已;科泰迪瓦的空軍主力都在2004年被法國摧毀,加上長期戰亂,經濟發展滯後,根本沒有多少財力來發展軍事裝備,所以目前只能保持這樣一支極為弱小的空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