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劉湘死後,川軍將領爭權,劉文輝表態後,眾人連哭喪都真誠了好多

2024-03-03軍事

1938年1月20日,漢口萬國醫院傳來噩耗,第7戰區司令長官、陸軍2級上將劉湘因病離世。

劉湘之逝,讓蔣中正頗感頭痛。

自抗戰爆發以來,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內,已經失去了三位2級上將,這既是一種幸事也是一種憂事。

幸事之處在於,韓復榘、劉湘、宋哲元這三位在地方上具有實力的將領終於不能再給國民政府制造麻煩。

憂事之處在於,如何安撫西北軍、川軍等近50余萬人馬成為了一大難題。

對於韓復榘部的老西北軍,蔣中正並不過於擔憂。韓復榘被處決後,第3集團軍的領導孫桐萱、曹福林、展書堂等並非雄才大略之輩,一番官帽的派發讓問題迎刃而解。

對於宋哲元的老西北軍,蔣氏同樣也並不太擔心。

首先,張藎忱、馮治安、劉汝明等都是心系燕趙、有著抗戰殺敵報國之誌的將領。

其次,蔣氏慷慨解囊,給了29軍三個軍的擴編編制。為突顯29軍在「七七事變」中的英勇表現,特意選用了數位相加為14的番號,即59、68、77軍,使得29軍既有了面子又有了實力,反對之聲幾乎無法持續。

再者,即使西北軍中有一些老將有所不滿,也有著蕭振瀛這位29軍的創始人在其中調解。在蔣氏看來,只要馮玉祥不攪局,29軍應該能夠保持穩定。即便馮玉祥有所動作,只要有了蕭振瀛的存在,他的動作也不會演變成大的風波。

然而,蔣氏對川軍的安撫工作心裏卻沒有太多底氣。

首先,劉湘之死涉及的疑點太多,尤其是關於他是被何應欽嚇死還是被戴笠毒死的爭議,讓川軍將領們怒氣沖天,紛紛表示要為劉湘復仇。

其次,川軍內部派系眾多,楊森、劉文輝、鄧錫侯等人都想要分一杯羹,爭奪劉湘留下的位置。

再次,劉湘的親信將領中,有不少資歷相當的人物,王瓚緒、王陵基、潘文華、唐式遵等人在理論上都有資格繼承劉湘的職務。

最後,劉湘的遺孀劉周玉書(劉甫婆)在喪夫之際表現得極為激動,堅持要求將劉湘的職務傳給他們未成年的兒子。這也給川軍的內部穩定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

然而,盡管問題復雜,蔣氏認為只要能夠解決好其中的三個關鍵人物,就足夠了。

這三個人分別是劉文輝、潘文華和劉甫婆。

劉文輝,作為劉湘的叔叔,表面上與劉湘有著重大的分歧,實際上並非不可調和。二人之間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川軍是堅守一隅還是爭霸川滇之間。劉文輝畢業於保定軍校,在川軍中有一批同窗的支持。盡管在「叔侄之爭」中敗北,被迫退守西康,但在川軍內部,劉文輝的影響力並不亞於劉湘。如果川軍將領們能夠公推劉湘的叔叔劉文輝出任川軍的領導,很可能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至於潘文華,則是蔣氏擔心的第二人選。

潘文華乃劉湘嫡系中的中堅成員。

原先,劉湘打算卸下第23集團軍總司令職務,專任第7戰區司令長官,並計劃將第23集團軍交由潘文華接手。

然而,劉湘另一位親信唐式遵卻在背後早已向蔣氏示好。蔣氏猶豫不決,正愁如何分化第23集團軍的將領,唐式遵卻主動投效。蔣氏遂任命唐式遵為第23集團軍總司令。

劉湘得知此事後大為惱怒。他認為唐式遵雖然有晉升的願望,但為何不直接和他商議呢?卻選擇私下找蔣氏,將川軍內部的紛爭展現在蔣氏面前。

而潘文華深謀遠慮,不願讓劉湘為難,也不想引起川軍內部的不必要紛爭,因此自願結束競爭第23集團軍總司令一職。

第三人是劉湘的遺孀劉周玉書。

劉湘字甫澄,其派系為「甫系」,而劉周玉書被川軍將領們戲稱為「劉甫婆」。

這位「劉甫婆」頗具難纏之勢。在趕赴武漢奔喪的途中,一見劉湘遺體上的青紫之色,她便哭訴道:「甫澄是被你們害死的啊!」在場眾人無不面露驚色。

蔣氏也明白,「劉甫婆」雖然在表面上淡泊名利,但她一旦動怒,川軍將領無一能夠阻擋。

事實上,劉湘之死對何鍵也是個打擊。何鍵曾在湘江與長征中失誤,導致大量傷亡,而蔣氏將他的部隊交給投靠蔣氏的劉建緒。何鍵失去了兵權,只能灰溜溜地來到重慶,成為有職無權的「內政部長」。

劉湘的靈柩運抵重慶,引發一系列風波。靈柩運抵成都進行公祭,劉甫婆闖入靈堂,指責川軍舊部,並提出由劉湘的長子劉世英繼承職務的建議。

何鍵想要安撫局勢,但劉甫婆的要求讓他感到為難。劉甫婆要求劉湘的長子劉世英繼任四川省長,世哲至少要被封為少將。何鍵擔憂這種世襲制度不可取,但劉甫婆的悲願讓他感到壓力。

劉湘的葬禮過後,圍繞「甫系」繼承人的問題成為新的焦點。

在經過「甫系」元老們的一致推選後,潘文華初步確定為「甫系」的繼承人。然而,意外的是,這一決定卻激起了「劉甫婆」的反對。

事實上,「劉甫婆」對劉湘生前對潘文華的器重並不陌生。劉湘在生前甚至留下遺囑,明確表示要由潘文華繼承「甫系」的領導地位。然而,「劉甫婆」卻以自己對此一無所知為由,堅持主張由劉湘長子劉世英繼承。

如果沒有「劉甫婆」的幹擾,潘文華本應可以順利成為繼承人。盡管一些人如唐式遵、王瓚緒、王陵基心懷不滿,但他們也不敢違背公推的決定。

然而,「劉甫婆」的反對卻讓唐式遵、王瓚緒、王陵基等人看到了機會。在沒有一個人具備毫無爭議的「甫系」繼承資格的情況下,他們認為自己同樣有資格成為繼承人。於是,「甫系」繼承問題成為川軍內部的一場風暴。

蔣氏政權卻因此感到意外的喜悅。如果潘文華成為「甫系」繼承人,以他寬厚的為人和明智的領導風格,川軍內部份化將需要一定的時間。然而,「劉甫婆」的幹擾卻再次瓦解了本已因劉湘之死而勉強團結的川軍,為蔣氏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

就在蔣氏準備利用這個機會挑撥離間時,劉文輝卻突然現身西康。

前文提到,劉文輝與劉湘之間的爭鬥並非因個人關系不好或權力鬥爭,而是關乎川軍未來發展道路的分歧。

劉文輝的崛起本是依賴劉湘的支持,盡管他在成為混成旅旅長之前一直是劉湘的安排下發展。即便劉文輝最終當上混成旅旅長,也是在劉湘的建議和支持下實作的。

然而,隨後由於發展道路的分歧,二人產生了爭議,引發了一場大戰。盡管劉文輝最終失敗,劉湘卻沒有追究到底,為劉文輝留下了生路,保留了幾分香火之情。

因此,劉文輝的到來讓眾人找到了依靠。像唐式遵、王瓚緒、王陵基等人都不敢輕舉妄動。他們是劉湘的部下,而劉文輝又是劉湘的長輩,令他們在劉文輝面前自然顯得黯然失色。劉文輝既有實力,又是西康省省長和一軍之長,絕非那些名不副實之人。

對於潘文華來說,只要劉文輝不謀取劉湘所留大權,他必然會支持自己的繼承。劉湘對他的器重是眾所周知的,雖然沒有明文托孤,但實際上卻存在這樣的關系。

對於「劉甫婆」來說,劉文輝是劉湘的長輩,同時也是川軍中僅次於劉湘的實力派。有這樣一位有地位、有實力的長輩坐鎮,將更有利於她推動劉湘長子劉世英的繼承計劃。

然而,劉文輝一番言辭卻讓「劉甫婆」難以招架。劉文輝指出,潘文華是最合適的「甫系」繼承人,忠心耿耿,為人寬厚。他還提到「劉甫婆」應該專心撫養劉湘的兩個未成年兒子,而不是幹預一切。對於年幼的劉世英,如何能夠掌控川軍中的驕兵悍將,如何能夠勝任劉湘遺留的責任,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因為劉世英的上位導致川軍內部不和,為蔣氏政權提供可乘之機,那將是對劉湘多年基業的一場徹底淪陷。

在聽完劉文輝的一番闡述後,「劉甫婆」也被說服,對潘文華的繼承沒有再提出異議。

雖然已經確定了繼承人的推舉,但整個局勢遠未穩定,軍權和行政大權的歸屬仍然未定。盡管一樁大事已經了結,人們的心思也漸漸安定,對劉湘的喪事也逐漸引起重視。於是,前來哭喪的川省大員們的哭聲也顯得更為真誠。

「甫系」繼承人的確定雖然有了結果,但蔣氏並不滿意。由於未能達成在四川派員執掌的目標,他決定釜底抽薪。因此,蔣氏下令解散第7戰區。

從資歷來看,潘文華確實沒有領導一個戰區的經驗。然而,作為川軍的領導人,如果第7戰區存在,潘文華肯定會成為該戰區司令長官。因為第7戰區最初就是為了川軍而設立的。

然而,隨著第7戰區的解散,潘文華尚未感到緊張,而楊森卻感到焦慮。

在川軍中,楊森的第20集團軍是最早與日軍交戰的部隊之一,並在淞滬會戰中表現出色;在川軍中,第20集團軍的戰功也是數一數二的;在與蔣氏的關系上,楊森與蔣氏的聯系也是最為緊密的。

無論楊森的個人品質如何,從川軍的角度看,如果要選出能夠繼任劉湘擔任第7戰區司令長官的人,毫無疑問是楊森最合適。

然而沒想到的是,在楊森準備向第7戰區司令長官職務發起挑戰時,卻傳來了第7戰區被解散的訊息,而且,劉湘曾經領導的川康綏靖公署也傳聞將被撤銷。

這樣一來,劉湘曾擔任的四川省長、第7戰區司令長官和川康綏靖公署主任這三個職務都將由蔣氏指定的人接任。

對此,潘文華等人感到不滿。劉湘的屍體還未冷卻,蔣氏就采取這樣的手段,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於是,在川軍內部商議之後,他們決定既然第7戰區無法保留,那就不再爭取。最初設立第7戰區的初衷是希望以川軍為主體在一個戰區內發揮重要作用,就像閻錫山的晉綏軍在山西那樣。

然而,由於川軍的抗戰熱情高漲,但裝備相對不足,部隊的訓練水平也未達到實戰要求,因此,重慶統帥部只能將川軍分散配置到各個戰區,導致第7戰區在實際中並未發揮出一個戰區應有的作用。

因此,第7戰區解散對潘文華等人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四川省長和川康綏靖公署的位置卻是決不能交給非川籍的人。因此,為了彌合內部份歧,潘文華等人推選王瓚緒擔任省長,並緊急調動正在山西前線作戰的第22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回川接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

然而,蔣氏並未預料到,潘文華接掌「甫系」後,竟然能夠如此迅速地解決內部紛爭,一時間也不禁對潘文華刮目相看。

因此,蔣氏只好放棄委派張群回四川擔任省長的計劃。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老蔣不再幹預四川事務,內部的動蕩再次開始。

最初推選王瓚緒為四川省長只是潘文華等人的權宜之計。然而,一旦王瓚緒得勢,他的執政行為卻開始偏離正軌,令人憂心。眼看他的位置岌岌可危,蔣氏意識到這個機會,私下裏與王瓚緒通訊,建議他以率部出川抗戰為由辭去省長職務。

按照蔣氏的計劃,如果川軍將領們反對張群,他就派遣賀國光。然而,賀國光仍然受到拒絕,於是川軍推舉了王陵基。

然而,不久之後,王陵基也被川軍將領們撤下台,只能如同王瓚緒一樣,以率部出川抗戰為由辭去職務。

潘文華及其支持者再度提名候選人,然而,這一次蔣氏顯得毫不留情。連續的提名是否還能被容忍,蔣氏開始采取堅決態度,甚至提出自己願意兼任四川省長一職。

潘文華等人對於蔣氏的出手感到意外,只能勉力表示歡迎,雖然心中充滿違背初衷的無奈。

實際上,蔣氏的目的並非僅僅是削弱川軍將領的權力,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將自己的嫡系有序地安插進四川。考慮到抗戰總部設在四川,如果後方不穩定,將對整個抗戰局勢造成不利影響。

當然,如果透過這一舉措能夠打擊川軍,削弱「甫系」在四川的影響力,這對蔣氏來說無疑是一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