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中國一宣布準備載人登月,世界上的阿貓阿狗們都要搶著登月了

2024-03-01軍事

前言。

交通便利是我們生活中常掛在嘴邊的話題。而在我們講的交通方便不方便時,更多的是在關註我們的地面交通工具,而今天,我們不聊地面的,我們聊天上天的交通工具。

在人類的科技發展史上,航天技術無疑是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領域。

自從人類首次發射人造衛星以來,我想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航天技術領域盡數做到,因為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每個國家都在朝著不同的目標前進。

而盡管如此,還是會有部份國家在航天技術領域上相對較晚時,會試圖迎頭趕上。

而就在前不久,一條訊息刷屏了朋友圈,那就是關於國際上的航天探索。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宣布經公開征集評選中國載人月球任務新飛行器的名稱確定為【夢舟】,月面著陸器的名稱確定為【搬月】。

而在這訊息一出之後,接踵而來的是世界各國也紛紛表態,要麽亮出自己的登月計劃,要麽慷慨激昂出一片航天空間。

這一切似乎事先都是精心設計好的,那麽為什麽就在中國載人登月的訊息釋出後,世界各國都紛紛表態,要搶奪月球這塊寶地呢?

一、中國首次載人登月的倒計時。

要說光明事業,那肯定就少不了咱們的祖國中國了。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聲,科技發展這艘巨輪也是一路快速前進,駛向著更為廣闊的大海。

而在這不斷前行的征程中,航天事業無疑是我們國家這艘船的最亮的一顆明珠。

正是憑借這一項尖端技術,中國不斷用其來向世界彰顯自己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

可以說自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星發射成功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一發而不可收,一路高歌猛進。

我們國家不僅僅實作了載人航天夢想,更是讓國產航天器穿越太空,去看望這個神秘的太空,前不久成功將天宮核心艙發射升空,預示著中國將開啟具有國際意義的空間站實驗任務。

而就在這一切讓人觸目驚心之際,中國又一次向世界發出了挑戰,那就是關於載人登月的計劃。

從2013年開始,中國就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載人登月工程的關鍵技術攻關工作。

2021年2月18日,中國航天技術為中國航天取得的又一偉大成就,那就是釋出了新一代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的名稱。

這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技術飛躍,更是中國航天事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向世界展示中國在航天領域不斷追求卓越、開拓創新的決心與擔當。

那麽究竟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這條訊息為什麽會引來世界各國的矚目與激烈爭奪呢?

要了解這一切,我們不妨從國際間的載人登月計劃說起。

二、世界各國的登月計劃。

就在中國確定進行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的訊息傳出後,猶如潮水一般的世界各國紛紛表態,要麽亮出自己的登月計劃,要麽慷慨激昂出一片航天空間。

這樣的情景不禁讓人想起一句話:「井底之蛙有時也需要有所作為。」

而對於這泛濫的登月計劃,實際上真的都是踏著人類首次登月的名頭走的嗎?

且讓我們一一道來看。

美國可謂是航天技術中的翹楚,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尼爾·阿姆斯壯和巴茲·奧爾德林分別是人類登月的第一個和第二個人。

他們成功地在1972年將1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

但從那以後,美國就再也沒有組織人類登月計劃,而如今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美國航天局又開始了搶月亮的計劃。

這次美國準備在2024年重新走上月球。

除了美國之外,還有一國我們不得不提及,那就是俄羅斯。

而在對中國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倒計時推廣視訊中,中國的登月計畫不僅僅符號化地向前推進,還直接與它的最大競爭對手美國NASA做出了對比。

在視訊中,中國真實地還原了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的情景,其中包括當時馮·卡門的人生墨跡「人類的一小步,是男人的一大步」。

事實上,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對月球情有獨鐘的國家。

今年2月,尼羅2號隕石落在國家級自然保育區某水域內,雖然早已成為一塊殘片,但依舊引來了廣大市民前來「打卡」。

科學家稱,這也是今年中國看到的最大一塊隕石。

據悉,這塊殘片的直徑超過一米,腰部還有部份勾勒出來。

專家介紹,這塊隕石的母體是「尼羅2號隕石」,而「尼羅2號」是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皮尤十字架碳質普通球粒隕石。

尼羅2號隕石於1911年4月以後在埃及地面上被發現,是世界上發現最早也最大的一塊隕石,也被譽為是「隕石之王」。

而它的重要價值之一是它的年代十分有限,距今已有900多萬年的歷史。

這在天文學領域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時期,因此被很多收藏家們爭相追捧。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這塊隕石的產地來自月球南極。

而在現實生活中,除了有隕石等物證存在某一地區之外,還存在著其他十分具有科學價值的物證。

例如,關於月球的火山熔巖管,科學家們透過月球表面的掃描,發現了一些可能是火山熔巖管的結構。

這些熔巖管大概有100到250公尺左右,它們的功能就相當於是地球上的水龍頭和排水道。能夠保護管道內的東西免受外部的影響,也能夠造就人工基地,有效地提供了放射線遮蔽。

而且,根據一項研究還顯示,太空中也有生命的跡象,科學家們在月球上發現了一種極微型的動植物的存在。

在中國科學家們對於航天探索開展的如火如荼之時,日本和印度科學家們也著急跑來了。

日本準備2022年首次載人登月,這次日本特意準備了6人份的月餅,不知道這段神秘的登月之旅,最終會是潦草收場還是馬到成功。

印度作為擁有很多粉絲的航天大國,2023年作為成功率95%的印度月球探測器。

另外,還有義大利、英國、南韓等國家和地區陸續報出了「想去火星」的訊息。

那麽在如此多的國家都將目光投向了太空,那麽在太空時代要想贏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準備好一切。

筆者認為。

從剛開始談起航天時,我們總是在惋惜航天事業的不如意,總是嘆息為什麽又失敗了。

每一次航天活動的失敗都讓人心疼,無數天馬過往,最後總是一籌莫展,變成了泡影。

但在每一次失敗之後,科學家們都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努力前行。

只有不斷摸索、不斷努力,我們才能夠在這個充滿未知的航天領域取得更多的成果。

航天技術是一項綜合能力非常強的技術活動,它不僅需要有極其豐富的技術儲備,還需要有驚人的創新能力。

要想在航天領域取得更多的進展,那麽我們就必須要不斷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

目前,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航天領域都還有著很多未解之謎,前方還有著很多未知的挑戰。

我想,只有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才能夠更好地開啟航天事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