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陸軍協會年會與博覽會上,美軍關島防禦系統成為焦點。
據悉,美軍幾乎將所有飛彈防禦系統都部署在了關島,試圖打造一個全方位的防禦體系。
關島,地處太平洋中部,是太平洋島鏈的關鍵節點,連線著第1、2島鏈。
在戰時,美軍可將此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基地。
然而,隨著中國遠端打擊能力的增強,關島已處於可被攻擊的範圍之內。
為此,美軍著力加強關島的防禦,以確保這一戰略要地的安全。
美軍在關島部署的飛彈防禦系統頗為強大,涵蓋了標準 -3、標準 -6、THAAD、愛國者PAC -3以及近程防空系統等,構建起了高、低、遠、近皆可防禦的綜合體系。
但這個體系真的能如美軍期望的那樣堅不可摧嗎? 先看關島飛彈防禦體系的早期預警系統 。
美軍主要依靠下一代持續過頂衛星(NG - OPIR)進行外層預警。
這些衛星位於同步軌域,永續探測地面飛彈發射,其采用的大面積紅外器件陣靈敏度較高,對遠端及近程彈道飛彈均有監測能力。
當NG - OPIR衛星探測到目標發射並確認其飛向關島後,會將資訊傳遞給遠端辨識雷達 - LRDR。
該雷達據稱分辨能力可達1 - 2公尺,能較精確地辨識彈頭與誘餌,為中段攔截提供目標辨識支持。
之後,相關資訊會被分別傳至陸基宙斯盾系統的SPY - 1雷達、THAAD的TPY - 2雷達和愛國者防空飛彈的MPQ - 65雷達,以實施戰區高空和低空的攔截。
再來關註關島防禦體系的四道攔擊線。
目標被辨識釘選後,美國的標準 - 3 BLOCK2A反導攔截彈會率先行動。
此攔截彈著重對中程和中遠端彈道飛彈進行攔截,有觀點認為其針對的目標可能類似於東風 - 26這樣的中遠端彈道飛彈。
據相關資料,標準 - 3 BLOCK2A反導攔截彈最大射高達500公裏,攔截斜距超1000公裏,具備中段攔截能力。
其動能攔截器配備了長波紅外成像制導系統,並采用新一代訊號/數據處理系統,探測與辨識能力較以往型號有明顯提升。
若標準 - 3攔截失敗,當彈頭重返大氣層時,THAAD系統將承擔攔截任務。
THAAD是戰區高空攔截系統,攔截高度為150公裏,同樣使用動能殺傷器。
TPY - 2雷達工作在X波段,分辨能力較強,可進一步區分來襲彈頭和誘餌,為後續反導系統提供指示。
倘若THAAD攔截也未成功,美軍就會寄希望於愛國者PAC - 3反導攔截彈。
該攔截彈采用公釐波末制導雷達,能精確探測、辨識和釘選來襲彈頭,最大攔截高度為40公裏。
其透過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毀來襲彈頭,以避免產生二次傷害。
要是PAC - 3反導攔截彈依然無法奏效,美軍則會動用標準 - 6艦空飛彈作最後一搏。
標準 - 6射高為30公裏,算是最後一道防線。
此外,標準 - 6還為美軍關島飛彈防禦系統提供反巡航飛彈能力,在預警機和協同交戰系統的支持下,可跨越水天線攔截來襲的巡航飛彈。
需註意的是,中國的轟 - 6K、轟 - 6N以及航母編隊具備發射巡航飛彈攻擊關島的能力,這使得美軍認為配備標準 - 6艦空飛彈防禦巡航飛彈是必要的。
同時,從烏克蘭戰場的經驗來看,遠端蜂群無人機已成為一種新型的遠端攻擊手段。
因此,美軍擔憂中國未來可能會運用遠端蜂群無人機攻擊關島,遂在關島部署了新一代防空系統,如高功率微波防空系統,以加強對這類新概念武器的防禦。
然而,盡管美軍關島防禦系統看似強大,外界卻對其實際效能存在諸多質疑。
10月初,伊朗的飛彈大規模攻擊中,美以飛彈防禦系統的表現不盡人意。
有人就此提出,中國的飛彈攻擊能力遠超伊朗,若美以飛彈防禦系統連伊朗的飛彈都難以攔截,那麽其對中國飛彈的攔截能力著實令人懷疑。
美軍也承認,在新一代反導攔截彈研制成功前,他們對攔截高超聲速攻擊飛彈缺乏足夠的信心。
而且,美軍對蜂群無人機這一新興威脅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可能導致防禦上出現漏洞。美軍關島防禦系統雖看似強大,實則存在諸多問題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