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維持內線部隊:美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後勤保障能力評估

2024-01-13軍事

摘要: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概念已相對成熟,但其後勤保障問題似乎仍未解決。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後勤官員撰寫的文章【維持內線部隊:美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後勤保障能力評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分別對火力和油彈補給提出了後勤需求,並闡明供應和配送網路亦面臨復雜的挑戰。「推」式後勤和「拉」式後勤可能也無法滿足這一作戰概念的後勤需求。加上在這一作戰概念下,醫療後送和維修的難度加大,後勤保障將會更加復雜。最後,文章指出,雖然面臨較大的後勤挑戰,但聯合後勤能力、作戰合約支援(OCS)和偏好設定,以及如輕型兩棲戰艦等新平台的開發可能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提供後勤解決方案。

關鍵詞: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海軍陸戰隊、後勤保障、火力配送、油彈補給

「在分布式和對抗環境下,後勤保障將影響海軍陸戰隊的行動節奏。」

隨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回歸其海軍本職,人們開始重新關註海軍陸戰隊如何支持海軍部隊。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以海軍陸戰隊的作戰概念為基礎,概述了海軍陸戰隊如何為海軍提供支持。雖然遠征前進基地作戰並非海軍陸戰隊唯一的作戰概念,但它在海軍與同級別對手的持續沖突中發揮的作用愈加顯著。然而,在全面戰爭期間,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將在後勤保障方面面臨挑戰。

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概念描述了海軍陸戰隊如何分散部署在一系列遠征前進基地(EAB)上,以支持參與同級沖突的海上作戰部隊。遠征前進基地具有規模小、散布廣、機動性強和訊號強度低的特點,目的是在敵方武器交戰區內(WEZ)的關鍵海域周圍的近海地區開展行動。這些遠征前進基地按任務編組,可依照海上作戰部隊指揮官的要求提供各種能力,如為艦隊提供地面火力或後勤支援。無論遠征前進基地的能力如何,它們都能在降低艦隊風險的同時協助己方部隊作戰。

在現代高端沖突中,由於需要在距離己方支援基地很遠的敵方武器交戰區內堅守和作戰,因此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往往在後勤方面難以維系。用於支持海上控制的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或作為前方油彈補給點(FARP)的遠征前進基地則提供了解決後勤問題所需的保障。當這些遠征前進基地同時運作以實作大規模作戰時,就會出現超出海軍陸戰隊和聯合部隊能力範圍的後勤配送問題。

基於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的後勤需求

使用陸基反艦巡航飛彈(ASCM)支援海上控制的遠征前進基地需要發射平台、平台操作員、軍械彈藥和燃料以支持作戰。雖然海軍陸戰隊尚未具備岸基反艦巡航飛彈發射能力,但透過「海馬斯」(HIMARS)高機動火箭炮或聯合輕型戰術車輛(JLTV)之類的平台發射海軍打擊飛彈(NSM)是理想的解決方案。這些系統提供了一個樣本,從中可以確定遠征前進基地後勤需求的規模和燃料消耗量。與當前的「海馬斯」火箭炮一次只能攜帶和發射一枚陸軍戰術飛彈(物理尺寸與海軍打擊飛彈相似)類似,假定每個平台一次只能攜帶和發射一枚海軍打擊飛彈。海軍打擊飛彈及其發射平台將成為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的關鍵組成部份。

為了證明在支援海上控制方面的有效性,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需要具備足以殺傷敵方作戰人員的齊射能力。據韋恩·休斯(Wayne Hughes)的【艦隊戰術】(Fleet Tactics)一書中關於反艦巡航飛彈交戰的歷史分析,反艦飛彈擊中防禦艦艇的機率為26.4%。假設需要向同一目標同時發射兩枚飛彈才能實作有效殺傷,那麽遠征前進基地需要向一艘處於防禦狀態的敵艦發射八枚飛彈。發射平台無須並置在一起,但需要足夠近,能夠將目標置於海軍打擊飛彈約100海裏的打擊範圍內,以便向敵艦集中開火。更謹慎的做法是預計敵艦不會在沖突中單獨作戰,而是至少有三艘艦艇組成水面行動群。因此,海軍陸戰隊手上需要有額外彈藥來快速重新裝彈,以便打擊行動群中的其他船只。發射平台這種進行多次齊射的能力,需要有一輛彈藥車提供保障,以實作彈藥的快速裝填,繼而持續提供有效的海上控制。

基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的海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的兵力架構,一個排將由9個發射器和30名人員組成,其中不包括來自海軍陸戰隊炮兵戰隊的附屬支援人員。另外還需要12輛中型戰術車輛(MTVR)為多次齊射提供物資和彈藥。來自炮兵戰隊的24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將駕駛這些車輛,同時還擔任通訊、軍械和勤務人員。最後,還需要一個排(36名海軍陸戰隊隊員)負責安保,其中包括9輛類似聯合輕型戰術車輛的車輛,以便於機動。總的來說,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需要90名人員、18輛類似聯合輕型戰術車輛的車輛以及12輛中型戰術車輛。維持這支部隊每天需要5400磅給養和9956磅燃料;8枚飛彈齊射後需要再補充7048磅彈藥。

圖1. 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布局範例

蘭德公司2013年的一項研究提供了幾種潛在的部署方案,詳細說明了沿第一島鏈建立海上控制所需的遠征前進基地地點。以圖1中的龍目海峽及其周邊通道為例,將需要7個獨立的遠征前進基地。考慮到地理上的分隔,每個遠征前進基地都需要各自保證齊射8枚飛彈的能力。這一要求致使每個遠征前進基地都需要配備前文所述的全部人員和裝備。值得註意的是,這些遠征前進基地並非處於固定的地點,而是分布廣泛的火炮陣地,海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的排級單位及其附屬單位能夠在此發射、轉移和重新裝彈,並準備下一次齊射,而前文提到的機動性對於保障他們開火後的戰場生存至關重要。

當範圍擴充套件到龍目海峽及其周邊通道時,這些遠征前進基地一共需要63個發射平台、84輛補給車、63輛安保車和630名人員。為維持這些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的執行,每天需要37800磅給養、69673磅燃料,以及每次齊射8枚飛彈需要的7048磅彈藥(如果與3艘水面艦艇交戰,則每次齊射需要21144磅彈藥)。假設每天有一次交戰,龍目海峽這個戰場每天大約需要59噸的保障物資,運送到7個地理上分散的地點。

基於前方油彈補給點型遠征前進基地的後勤需求

支援航空行動的前方油彈補給點型遠征前進基地將為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的飛機提供彈藥和燃料補給,以延長飛機的任務執行時間或提高出動率。這些遠征前進基地將需要航空加油裝置、運輸裝備和補給品的車輛,以及將軍械從倉庫或運輸裝置上搬到飛機上的裝卸裝置。同理,任何不能自行移動的裝備都需要運輸裝置,才能實作在作戰區域內的機動。分布式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行動(DSO)作為分布式航空作戰的一部份,概述了在遠征前進基地作戰中使用機動式前方油彈補給點的概念。

分布式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行動的前提是F-35B戰鬥機能夠從位於敵方武器交戰區之外的陸地或海上基地起飛,並利用機動式前方油彈補給點來增加出擊次數。一項關於分布式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行動的研究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在3個移動配送站(MDS)的支持下,9個機動式前方油彈補給點每天可為28架F-35B戰鬥機提供全天時油彈補給保障。每個前方油彈補給點都有備用的人員和裝置,以提供所有必備的航空地面保障。不同的前方油彈補給點每天共同為每架F-35B戰鬥機提供兩次燃料和彈藥補給。並非全部機動式前方油彈補給點都會被立即啟用,它們會輪換場地以提高生存能力,如圖2所示。盡管前方油彈補給點的規模是可延伸的,但中型前方油彈補給點是最小的單位,可全天時運作,共需要1479名人員和387輛車輛,以支持9個機動式前方油彈補給點和3個移動配送站的運作。這些場地每天將消耗88740磅給養和162213磅燃料。假設飛機每次需要12000磅燃料和彈藥補給,則每天需要672000磅燃料和多達560000磅彈藥。

圖2. 機動式前方油彈補給點布局(構想)

對海軍飛機(如P-8反潛巡邏機)的支持將增加這些前方油彈補給點的燃料和彈藥需求。例如,駐紮在關島的P-8飛機在第一島鏈內的某處地點進行巡邏和偵察時,可以獲取來自菲律賓某個前方油彈補給點的支持。如果一架P-8飛機從關島出發,執行約4小時的任務,則需要30000磅燃料才能安全返回關島。這將迫使P-8飛機每4小時輪換一次,以便對目標區域進行全天24小時的偵察。P-8飛機每天需要從位於菲律賓的前方油彈補給點加油六次,且可能需要完全重新裝載聲吶浮標和「魚叉」(Harpoon)飛彈或MK54魚雷,總補給量將是每天180000磅燃料和63096磅彈藥及聲吶浮標。

如果將海軍陸戰隊和海軍飛機的保障需求結合起來,假設受援飛機的機組人員無需給養,那麽給養需求保持不變,仍然為每天88700磅。每天的燃料需求為1014213磅,彈藥需求近623096磅。因此,遠征前進基地每天需要從前方油彈補給點獲得的補給量為863噸。

將上述兩種後勤需求與保障能力相結合

上述兩種情況都需要大量的後勤保障才能確保作戰部隊持久的前沿存在。此外,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預期規模意味著需同時部署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和前方油彈補給點型遠征前進基地。這就導致了作戰部隊後勤需求的重疊,且毫無規模效應可言,戰時作戰部隊很可能會爭奪後勤保障的優先權。上述結合將導致每天的補給量達到928噸,從而確定了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總的後勤需求。

有多種運輸裝置可用於滿足日常保障需求。根據所使用的運輸裝置的型別及其各自的容量,每天的總交付次數將在8至180次之間。這種交付量對配送系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任何透過增加交付規模來減少交付頻次的嘗試,都需要額外的地面或機動儲存空間。隨著配送需求的確立,其他因素只會使後勤挑戰更加復雜。

供應和配送網路

考慮到敵方威脅,分布式作戰(如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供應點必須更加分散且位於敵方武器交戰區外。由於傳統的「鐵山」(Iron Mountain)模式風險太高,因此產生了將供應任務分散到多個「鐵丘」(Iron Hill)的設想,這將有助於避免災難性的損失。然而,降低風險會使後勤保障喪失規模效應。增加供應和提升配送能力以維持供應點之間的庫存水平,可以部份緩解規模效應上的損失。最終的結果是供應成本上升,並產生了一個更復雜、效率更低的配送網路,以克服分散所帶來的問題。圖3描繪了「鐵山」和「鐵丘」兩種供應和配送模式的差異,並展示了將供應任務分散到多個供應點所造成的復雜性和配送能力要求的增加。

圖3. 供應和配送網路(構想)

此外,地理方位、遠距離以及敵方行動將會使配送網路復混成。對於遠征前進基地作戰而言,最具挑戰性的地理環境是非毗連地形,如龍目海峽和火力型遠征前進基地周邊的通道。在被水域隔開的地區運作的遠征前進基地無法利用平常的地面補給點,需要空中或海上資產來配送補給。此外,由於補給點位於敵方武器交戰區外,交通路線和運輸時間都會更長。這一時間、空間上的挑戰需要額外的配送能力,以保證補給物資持續不斷的交付。最後,敵方打擊將導致配送鏈受損,這在現代高端沖突中是無法避免的,而且還會破壞配送資產及其有效運力。這就要求後勤保障需要具備一定的冗余。

「推」式後勤和「拉」式後勤

除了錯綜復雜的供應和配送網路外,「推」式和「拉」式後勤模式也同樣增加了後勤保障的復雜程度。「推」式後勤供應的是可預測的物資,包括給養、燃料和軍械彈藥。雖然效率不及「拉」式後勤,但考慮到影響配送的時間、空間因素,這是保證後勤供應的最佳方式。相反,遠征前進基地無法預測「拉」式後勤,這通常指的是維修零部件等關鍵物資。遠征前進基地作戰部隊可攜帶「第九類」物資(美軍的後勤保障物資可分為十大類,其中第九類為維修零部件),但由於不可能一次性帶上全部零部件,因此裝置可能會因缺少零部件而功能退化或徹底停止執行,從而給遠征前進基地的能力造成負面影響。雖然維修零部件僅僅是「拉」式後勤的一個例子,但也足以印證遠征前進基地面臨著諸多不可預測的挑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後勤保障物資的及時交付,有賴於一個穩健且復原力強的供應、配送系統,該系統能夠同時滿足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供應需求。

其他後勤專業功能需求

遠征前進基地作戰還在其他後勤專業領域面臨挑戰。由於遠離高水平的醫療設施,導致戰場傷員救治和醫療後送變得極其困難。鑒於當前的條令對醫療能力進行了整合,分布式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只能進行最低限度的醫療救治。「黃金搶救時間」受到影響後,傷員的風險將增加,且任何傷員後送和醫療後送都將與補給物資爭奪有限的運力。

對於在零部件和人員都極度匱乏的惡劣環境中執行任務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部隊而言,維修是個大問題。如前所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部隊可以攜帶零部件模組,以提升自我保障能力,但前提是裝置操作員具備自行維修裝置的能力。但如果需要特殊的工具、器材或維修人員,解決的方法要麽是將其納入遠征前進基地作戰部隊的編制內,要麽得具備隨時機動支援的能力。即使有人員和器材可用,這些人員和器材仍面臨著如何才能到達遠征前進基地的問題。如果裝置維修無法就地進行,那麽裝置後送又會成為一個復雜的問題。

雖然上述的後勤專業領域並非全部,但也足以表明,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內部對於後勤優先級的競爭會十分激烈。由於配送網路效率低下、敵方行動造成的戰損以及不可預測的需求,這些相互競爭的後勤優先事項都將面臨復雜的配送問題。此外,後勤保障將與排程和機動作戰職能爭奪相同的水面和空中運輸資產。這些因素將進一步加劇配送928噸日常補給物資的挑戰,使得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在現代高端沖突難以承受。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傑(Gen Berger)上將表示,「地面和航空領域的作戰後勤系統不足以應對同級別對手帶來的挑戰,在印太地區尤為如此,因為遠距離將會使部隊的後勤保障復混成。」

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如何獲得支持

或許有人會認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在後勤上是永續的,且所面臨的配送復雜程度和挑戰是可以緩解的。首先,海軍陸戰隊目前已經執行了有限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其次,聯合後勤能力提供了額外的保障,使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得以擴充套件。最後,聯合部隊未來能夠提供充足的必要支持。

2019年,第31海軍陸戰隊遠征隊(MEU)進行了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展示了支援航空行動和「海馬斯」火力任務的前方油彈補給點行動。海軍陸戰隊遠征隊搶占了一個機場,並將其建成前方油彈補給點,可以同時為旋翼機和KC-130J加油機提供保障。具備為大型固定翼飛機提供保障的能力意味著在支援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然後,海軍陸戰隊遠征隊進行了一場設想中的鄰島奪控行動,利用先前建立的遠征前進基地支援該行動。第二個島嶼用於部署「海馬斯」火箭炮,以進行精準遠端打擊。以上是一支標準海軍陸戰隊遠征隊編制內的裝置、人員和能力為遠征前進基地提供保障的範例。

【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暫行手冊】(Tentative Manual for EABO)將作戰合約支援(OCS)和偏好設定視為關鍵的後勤保障能力。作戰合約支援可利用當地的供應資源來顯著減輕普通後勤保障物資的配送需求。燃料和水是作戰合約支援可以滿足的兩項最重要的需求。當作戰合約支援剛啟動時,偏好設定可以提供初始補給。此外,偏好設定還可以透過將裝備預先放置在作戰區域內來減少部署需求。作戰合約支援和偏好設定相結合,將減少機動和保障需求,從而顯著減少配送需求。

從聯合的角度來看,空軍和海軍也將成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保障的關鍵推動者。空軍的空中運輸資產可提供從敵方武器交戰區以外的基地進入用作遠征前進基地的前沿地區的配送能力。與海軍陸戰隊的航空能力相比,空軍的能力更為強大,因此空軍勢必會為後勤保障做出重要貢獻。海軍陸戰隊可以從海軍著手,「利用聯合海上行動,如海軍後勤一體化、海基後勤和分布式敏捷後勤。」船舶的固有運力、作為移動補給點的能力以及運載水面運輸裝置的能力,對於實作大規模遠征前進基地作戰至關重要。這些海基資產將極大改善物資配送能力。此外,新平台的開發還將在未來促進跨海交通線的配送能力。

海軍陸戰隊和海軍正致力於開發新型兩棲平台以實作分布式作戰,其中最有前景的是輕型兩棲戰艦(LAW)。它的設計納入了足夠的航程,可以從遙遠的陸基供應節點或海基供應節點,以及兩棲或海上偏好設定艦船上運載補給品。輕型兩棲戰艦,在無人駕駛水面艦船和航空飛行器的加持下,可以顯著提高配送能力,讓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得以持續。

結論

前文的這些設想都顯示了維持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後勤需求的巨大體量。物資配送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本文所探討的物資配送方面的挑戰僅僅觸及這一問題的表層。因此,後勤需求的復雜性可能使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在現代高端沖突中難以為繼。

然而,這一分析並不意味著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將來註定失敗。如前所述,聯合部隊可能具備後勤保障能力,但海軍陸戰隊必須為之爭取。此外,未來也可能出現能成功應對配送挑戰的能力。在對這些假設性的後勤保障能力進行實測之前,將它們作為規劃依據仍為時過早,因為它們不確定且不可靠。後勤保障影響著作戰行動的節奏,因此,要想成功執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必須對後勤保障進行適當的優先排序並確保擁有充足的資源。